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文件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督查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3-04 16:10:44 来源:河源市人民政府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府〔20218


各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督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源市人民政府      

                          2021225     

 

 

2021《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督查方案

 

为认真抓好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的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现制定本督查方案

一、督查内容

(一)2021《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个方面30大项重点工作

(二)督查重点任务1.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中,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硬任务及其他重点跟踪任务共126项;2.市十件民生实事共31总计157项。

实施过程中,由府办公室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调整完善督查重点并及时下达督查清单。

督查方式

(一)建立工作台账各项重点工作均明确责任单位(见附件1);督查重点任务(含市十件民生实事,下同)逐项明确市分管领导、协调副秘书长和责任人、牵头承办单位及主要负责人,以及建设主体责任单位(见附件23

(二)开展现场督查。根据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和台掌握情况,市府办公室适时组织督查组“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实地督查核查,重点是问题较多、进展明显滞后事项

(三)实行“亮灯”管理。市府办公室按照确定的督查重点任务节点任务跟踪落实。对按时限要求完成事项亮“绿灯”,未按时限要求完成事项“黄灯”,连续2次亮“黄灯”事项“红灯”市府办公室被亮“黄灯”的责任单位(含协办单位,下同)下达督查整改通知书,责令整改,限期完成任务,并抄送市政府领导。对限期整改不到位或被亮“红灯”的责任单位市府办公室提请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约谈该单位负责人;必要时提请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约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约谈记录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并由市府办公室存档。

(四)定期通报情况。市府办公室定期以《河源政务督查》形式,通报督查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每季度通报督查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每月专报市十件民生实事进展情况。同时根据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表扬先进典型批评不落实案例

(五)挂钩绩效考核。根据市委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工作要求,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与市委、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全年落实成效显著的责任单位,市府办公室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评优。对年终被亮“红灯”责任单位,建议市委、市政府取消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评优资格。

三、工作要求

(一)压紧压实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落实好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敢于较真碰硬,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努力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全力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各责任单位要抓紧制定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时间安排、内部责任、县区任务等。各牵头责任单位要确定督查重点任务节点任务。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牵头责任单位要对牵头工作负总责,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对涉及跨领域、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主动作为,积极沟通协调。协办单位要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各县区要对本地区贯彻落实情况负主体责任,加强与牵头责任单位对接,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抓好落实。

(三)加强督查指导。各牵头责任单位要积极主动作为,加强督查指导,创新工作方法,促进各项督查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各县区要坚持问题导向,层层传导压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府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加强各项督查重点任务的跟踪督查。

(四)按时报送情况。各责任单位要及时将有关工作落实情况报市府办公室,重要问题报告市政府。

1.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各牵头责任单位(见附件2要认真填写《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节点任务安排表》(见附件4加盖单位公章报市政府分管领导签名确认请于312日前市政府督查室;督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请于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以表格形式(见附件5市政府督查室。

2.市十件民生实事各牵头责任单位(见附件3)要认真填写《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节点任务安排表》(见附件4加盖单位公章报市政府分管领导签名确认请于312日前市政府督查室;市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请于每月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以表格形式(见附件5市政府督查室。

3.确定了建设主体责任单位的督查重点任务,建设主体责任单位要认真填写《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含市十件民生实事)节点任务安排表》(见附件4)于3月10日前报牵头责任单位;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于每季度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市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于每月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以表格形式(见附件5)报牵头责任单位,再由牵头责任单位汇总报市政府督查室。

(五)其他事项。任务推进后期要调整节点目标,需报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要取消年度督查考核,需报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

市政府督查室联系人:黄中慈、何汶烨,联系电话:3316368

 

附件:1.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单位分工清单

                2.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清单

                3.2021年市十件民生实事任务分解表

        4.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季度节点任务安排表

        5.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反馈表

 

 

 


附件1

 

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重点工作单位分工清单

 

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进出口实现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

二、推进融深融湾全域化,加快构建发展新局。按照“湾区所向、深圳所需、河源所能”要求,充分发挥深圳对口帮扶作用,加快构建与“双区”合作互动新局面,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对接省“12312”现代化交通体系,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交通规划以及惠州交通主框架规划,加快构建“12131”交通圈。做好赣深高铁建成通车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梅龙高铁建设及广河客专前期工作,积极开展赣广、厦昆、深河、河揭等高铁及韶关经河源至汕尾铁路规划研究,推动深惠城际延伸至河源。加快龙寻高速建设及河惠汕高速前期工作,积极开展广紫、深河、梅河韶等高速规划研究。加快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国道G355线紫金林田至江东新区胜利段改建等项目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公路事务中心)

(二)大力推进深河产业共建。加快深河特别合作区试验区建设,积极引进承接湾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深河特别合作区起步区深河科技园规划等前期工作,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和大数据等产业。加快深河特别合作区(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规划编制,加强深圳河源在产业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对接互补,推动深河特别合作区(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市高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江东新区管委会)

(三)推动招商引资转型升级。积极开展产业链、补短板、因势利导等招商,探索开展收购兼并、牌照资源补缺、产业引导基金等招商,精心组织“双区”和长三角地区招商活动,以及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主题经贸活动,着力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推动重点产业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迈进。创新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体制,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推进产业体系绿色化,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理念,积极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一)集群发展绿色工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大力发展纳入省“双十”产业集群布局的“6+4”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高端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食品饮料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开展行业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富马硬质合金、铭镭激光等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靶向引进一批瞪羚企业,壮大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强与产业类国企、民企、上市企业合作,推动更多企业进入广东制造企业500强,力争净上规企业55家。推动中兴通讯、景旺电子、力升树灯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继续增资扩产;推动华文产业、广晟应急产业、固达机械、铂科新材料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落地;加快红苹果家具、聚飞鑫科技、南山园二期、碧优选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建设;加快华冠科技、今麦郎饮品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投产达产。实施产业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扩园6平方公里,加快建设和处置闲置土地、提升存量产业用地1万亩,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数据平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建绿色循环生态园区示范区。鼓励每个县区引进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大项目,推动市高新区、东源县分别申报移动智能终端、硅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园,龙川县申报安全应急与环保(空气能)特色产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紫金县申报省级产业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二)高效发展生态旅游业。鼓励支持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春沐源等文旅项目建设,挖掘发展赵佗、王阳明等历史名人古色文化,开发提升阮啸仙故居、紫金苏区革命旧(遗)址群等红色旅游景点,大力保护和活化客家古村落,讲好恐龙文化故事,大力宣传推广水文化,努力形成观光休闲、文旅度假、温泉康养、研学旅行一体化。大力发展灯塔盆地田园综合体、埔前“乡村体验式休闲旅游”五村连片开发、恒大援建连平县美丽乡村示范区等乡村旅游项目,结合南粤古驿道、少数民族村寨、非遗主题等特色资源谋划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2条。通过举办全市民宿招商大会,打造民宿旅游新热点。推动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霍山旅游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创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类国企及旅游龙头企业合作打造本市旅游龙头企业,开拓旅游市场,丰富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提高游客留宿率、回头率,推动旅游业持续高效发展。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市全域旅游游客集散中心。推动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灯塔盆地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三)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研发设计、科技服务、金融、会计、法律服务、人力资源、会展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转变,力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谋划市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市高新区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市农产品批发中心、顺丰电商物流产业基地、林安(河源)智慧物流园、龙川铁路综合物流园、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三农”冷链体系等项目建设,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形成农产品进城与农资、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推动东源县申报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科技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局、市高新区管委会、龙川县政府、东源县政府)

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夯实发展根基。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发展根基

(一)打造农业产业高地。全力把灯塔盆地打造成农业农村发展主引擎。推动灯塔盆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加快立体生态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中国发酵蔬菜产业园、中国无抗家禽养殖产业园、蒜精灵产业园、光明鸽产业园、果蔬深加工项目等建成投产。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加快种业小镇建设,力争引进5个以上育种育苗企业或研发团队。(市灯塔盆地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源城区政府、连平县政府、紫金县政府)

(二)规模发展生态农业。强粮食供给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好耕地恢复、补充耕地和撂荒地复耕复种;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开展新一轮垦造水田三年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13.73万亩。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升级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优质水稻、高山油茶、特色水果、蔬菜、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研究推进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合作,做优做强做全产业链,打造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区。继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确保新增和总量均在北部生态发展区五市前列。整县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发展,打造“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试行主体及试行产品合格证使用全覆盖。试点推广数字农业综合化信息应用,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做大做强“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特色农产品国家气候标志和岭南气候优品认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安全化建设。积极搭建农产品应急销售平台,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卫生健康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升级改造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深入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县镇村创建、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四小园”等工程,重点推进“四沿三区”美丽乡村建设,举办“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深化垃圾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提升“五清”专项行动成效,确保80%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推进和平县、龙川县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面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加快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市乡村振兴办、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河源供电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平县政府、龙川县政府)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股份合作制、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奖补等改革试点工作质量,健全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龙川县、连平县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整县推进试点任务。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委改革办、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龙川县政府、连平县政府)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防止返贫致贫。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财政投入力度、帮扶队伍和工作节奏总体稳定,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机制、资金整体纳入乡村振兴。继续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三大工程,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大力支持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市扶贫工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办)

五、推进投资需求有效化,不断培育发展后劲。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断培育发展后劲

(一)扩大有效投资。完成总投资1862亿元、年度投资390亿元的164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不低于30%。加快建立“1+3+N”重大项目联动机制,引导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向有效投资领域集聚。推动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补短板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持续做好项目储备,建立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形成“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

(二)开拓消费需求。深刻认识高铁通车对消费的整体影响,提早制定并实施相关应对政策措施。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汽车、家电、家具等商品消费。谋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大力发展小店经济、老店经济,规范发展早夜市。优化商贸企业上限奖补政策,引导传统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家政服务业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餐饮住宿等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本地平台型消费。推动中骏世界城庄田美食街、华丰世纪国际贸易中心、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体加快建设,做优做强一批重点商圈。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网红打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东新区管委会、源城区政府、东源县政府

(三)力促外贸增长。因地制宜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快落实《河源市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利用展会平台抢抓订单,继续发挥海外联络处桥梁纽带作用,开拓融入“双区”“买卖全球”双向贸易通道。出台出口转内销政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推进“河货回流”工作,谋划推动二手车出口业务,挖掘外贸进出口潜力,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市商务局、市委外办)

六、推进发展平台高质化,持续壮大发展支撑。继续推进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集聚重大项目、培育重大产业,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加快东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子项目灯塔盆地灌区船塘河治理工程建设,推动子项目枫树坝与新丰江两库连通、九潭水库、灯塔盆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灯塔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河源分院、北斗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等科创平台建设,建成全国首家综合性农业医院。实施顺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确保粤赣高速顺天互通出口建成通车。(市灯塔盆地管委会、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龙川县政府、东源县政府)

(二)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功能平台建设。推进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和河源港源城港区码头建设,加快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和首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高新区加快皓瑞科技、能优能源等手机项目落地,加快龙亿达3D打印设备、尚雷仕卫浴智能设备等项目建设,力促饭饭得等项目投产达产,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个以上,做强做大做优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食品饮料产业。推动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鹏城实验室项目)、河源市深大湾区研究院、河源市广师大研究院等建成运营,市高新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推动市高新区扩园提质和产城融合,带动“一区四园”、全市20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东源县政府,源城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

(三)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平台建设。确保与赣深高铁通车同步建成高铁新城综合枢纽,集高铁、公交、旅游集散、停车场等功能一体化。加快江东新区开发建设,推进紫金桥头、胜利桥北等片区开发和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及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高铁新城综合枢纽与国道G355西段(江东新区至源城埔前段)周边用地一体化开发,加快打造高铁新城核心区,着力构建完善的高铁经济生态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江东新区管委会,源城区政府、东源县政府)

七、推进城乡建设协同化,统筹提升发展水平。大力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协同推进城乡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中心城区“1+6”规划体系,依托“三江六岸”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优化提升发展空间和功能布局。统筹推进老城区强化文化底蕴和历史根基、城市北区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城市西部打造健康休闲旅游功能带、江东新区形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东源县城实现与市区城市功能一体化,加快形成“一廊六区”的“拥江发展”城市空间格局。加快钓鱼台片区“三桥十路”等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全面动工建设学府大桥(原称纬十四路跨东江大桥)。推动市区一批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和华达街、雅居乐、江源小学、市体育学校人行天桥建设。加快贯通由河源大道、永康大道、东环路、迎客大道形成的市区首条“快速内环”。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客家文化公园四期等32个总投资89.39亿元的城建项目建设。新建5G基站1300座以上,实现主要城区及县城5G网络连续覆盖。规划建设市民智能停车场,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推动智慧城管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规范路名、门牌管理。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商务功能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源城区政府、江东新区管委会、东源县政府)

(二)增强县域城镇承载力。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中心城区、县城和城镇协调发展。实施县域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县城、县域副中心镇、中心镇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等设施提级扩能。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加快东源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争取试点开展镇域品质提升行动,推动灯塔盆地示范区以及船塘镇、蓝塘镇城乡融合省级试点工作。[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灯塔盆地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八、推进改革创新常态化,深入激发发展活力。以对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带动,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让全社会发展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一)持续推进重点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对江东新区、市高新区、灯塔盆地管委会的放权力度。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继续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完善市县两级政府权责清单,推动行政审批全面加速。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果,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投融资改革相结合、同推进,充分发挥市城投公司等国有企业在打造“大城建”“大交通”“大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市工作。完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检查。(市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市司法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二)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与“数字政府”建设相结合、同推进,实施“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政府部门决策、监管等事项实现在线协同办理,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微改革”,以小切口打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服务。对标“双区”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信用河源”建设。落实《关于加快河源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外地企业在我市设立子公司或联合本地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经济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推动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专业市场等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主动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市创业孵化基地、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创新主体,确保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260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达40%以上、新备案国家或省级“星创天地”10家以上。积极谋划数字中心(江东)、市油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广东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大力培育引进领军人才、专家人才、高技能人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高新区管委会、江东新区管委会)

九、推进生态保护示范化,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守好一江清水、青山翠岭,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河源

(一)增创绿色生态优势。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扎实推进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东江新丰江河源段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镇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确保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保持全省第一。加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工业污染整治,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精细化管控扬尘、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管控,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持续开展重金属污染整治落实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加强跨界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全面落实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成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综合监管水平。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整治497处在册及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坚持实行河湖长制,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70公里碧道。(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

(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有效路径,加快推进“六水”“六林”体系建设。加快东源县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加快东源岑田抽水蓄能综合开发、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健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推进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推进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发展,积极推动绿色信贷。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低碳建设,搭建“自行车+步行”的慢行交通体系。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智慧区建设,提高市民绿色消费意识(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东源县政府)

(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建设工程造林6万亩、新造林抚育15.5万亩、中央森林抚育33万亩。改造桉树林10万亩以上。新建一批公园绿地,改造升级一批园林绿化景观和基础设施。加强松材线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推进森林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全面落实林长制,建成市、县、镇三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提升森林防灭火水平。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市林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

十、推进民生服务精准化,充分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加强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三年行动,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加强名医良医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市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合作,力争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成功创“三甲”医院,促进我市医疗服务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市疾控中心迁址新建、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市人民医院三期、市精神卫生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确保深河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二期年内投入运行,推动市、县人民医院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完成医疗卫生强基项目建设任务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争取4个县区人民医院达到国家县级综合医院推荐水平标准。实施健康河源行动,建设一批省、市级卫生镇村,打造一批健康乡村示范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市卫生健康局、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市爱卫办)

(二)加强社会民生保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发挥河源家政一条街作用,加快粤菜师傅一条街和市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异地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保障服务。促进社保扩面征收,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完善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服务。建立低收入家庭认定机制信息数据库,开展低收入家庭救助。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养老服务组织监管机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孤儿关爱服务体系,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发展。建设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妇联、市残联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强师工程”“三名工程”,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统筹谋划教育综合改革。规范发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巩固和提升“5080”成果,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的新改扩建,积极化解大班额现象。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力争河源中学新校区、市田家炳中学新校区和市专门学校动工建设。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并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筹设河职院卫生健康学院、鲲鹏学院,加快推进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市教师发展中心、市青少年宫等建设,启动市中小学科普教育馆建设。扩建市博爱学校职业高中部(含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资源中心)。[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四)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扬“老区精神+特区精神”的新时代河源精神,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加快文化河源建设,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完善升级,启动市科技馆(新)、市美术馆(新)前期工作,推动河源融媒文化创意基地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数字文化、文化创意、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文化衍生品制造等文化产业。支持考古事业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体育公园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积极举办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和体育赛事。[市委宣传部、市创文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科协、市文联,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五)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综合网格化建设、管理和服务。加强“雪亮工程”“智慧新警务”建设应用,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源。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两客一危一重货”等重点领域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水上搜救,加强气象工作,推进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应急物资仓库和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市信访局、市公安局、市委政法委、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河源海事局、市气象局)

(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见附件3)

(七)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地方志、殡葬、社会组织、双拥、国防动员、红十字、科普等工作。(市委统战部、市委外办、市委台港澳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河源军分区、市卫生健康局、市科技局)

十一、新使命、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要坚持忠诚履职、风清气正。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市府直属各单位)

(二)要坚持依法行政、接受监督。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市府直属各单位)

(三)要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持目标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把负责、守责、尽责落实到政府工作全领域各环节,提升各级各部门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强化廉政监督和廉政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市纪委监委、市府直属各单位)

(四)要坚持知重负重、实干善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深入挖掘财源,盘活资产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善于“四两拨千斤、花小钱办大事”。(市委组织部、市府直属各单位)

          河府(2021)8号附件2-4: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清单.xlsx

河府[2021]8号 附件5: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督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反馈表.doc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