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河发改函〔2025〕111号
廖辉彪、邹光彬、胡青松、肖青华、廖锦珍、朱冬冬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提案收悉,经综合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工商联、人行河源市分行、河源金融监管分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建议
(一)大力推动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市政务和数据局按照“就近好办”改革要求,对500个政务服务事项“四免”优化(表单免填写、证照免提交、免签名、免盖章)、1206个事项对标深圳优化,累计减少时限377天,减少跑动2次,减少材料320份。同时,依托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建立审批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清理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
(二)加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市政务和数据局打造建设本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办事“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目前,我市各级共222个政务部门通过省“一网共享”平台共发布了6475个数据类,汇聚24亿条数据,累计满足74个政务部门4906个数据需求,为75个业务系统提供了数据调用服务,为我市提供了数据支撑,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着力打造企业服务专区。市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专门的企业服务专区及“企业开办一窗通取”专窗,整合工商登记、税务、社保、银行开户等共959个事项进驻专区。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伴随式服务。开设12345热线中的“企业诉求专属通道”。
二、关于“强化政策落实与服务”的建议
(一)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惠企利民财政补贴政策上线“粤财扶助”平台工作的通知》,明确政策梳理要求,能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在申报政策补贴时“申报入口找不到、财政补贴政策看不懂”等痛点问题。市商务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旧换新政策解读,组织相关企业参与2025年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及3C产品购新补贴活动培训,确保企业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内容;编制《河源市“1+3”产业链招商图谱》,印发《2025河源市招商引资攻坚行动计划》《河源市超亿元制造业项目落地全流程管理办法(试行)》,构建“宣传+服务+管理”全链条机制,推动招商项目高效落地。
(二)建立机制推进政策落地见效。市发展改革局充分发挥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班作用,围绕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提标优化专项行动和产业建设“大会战”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要求,建立月调度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跟踪各有关单位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对任务进展缓慢的单位及时通报提醒,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三)搭建平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市工商联开展“走访谈心开新局 我为企业办实事”调研行动,梳理形成《关于建立河源市政企“面对面”恳谈会机制的建议》,推动市政府建立河源市“面对面”政企交流活动常态化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七部门印发《河源市“面对面”政企交流活动工作方案(修订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每季度开展一次“面对面”政企交流活动,现场办公研究处理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由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限期办理。
三、关于“优化市场监管环境”的建议
(一)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市市场监管局督促各政策制定机关做好出台的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切实提升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质量。加强对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协调指导,推进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效落实,提升公平竞争审查能力和水平;加强滥用行政权力线索排查及公平竞争审查专项核查,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及做法;积极开展“限制竞争条款多”整治工作专项行动,推动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不断好转。积极探索与第三方法律机构的合作,全面提升公平竞争审查质量。
(二)强化监管提高涉企检查质效。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方案》《河源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河源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细则》等制度,每年3月份统筹制定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计划,实行定期督查通报;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不规范专项整治,实现抽查计划、抽查结果、检查结果全流程留痕;选取本领域内信用等级高而风险等级低且涉及多部门检查的企业,列入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努力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执法扰企,切实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守护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领域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至今,共查办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案件140宗,罚没6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刑案件5宗。深入实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指引》,贯彻落实《河源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培育布局、培育自主商标品牌。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2024至2025年共安排预算95万元。
四、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推动赣深高铁、梅龙高铁、龙寻高速建成通车,加快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衔接产业园区的普通公路升级改造。市交通运输局正在开展交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化与广州、深圳、惠州等地区的跨市交通规划对接,加快广河高铁、河紫高速、河惠汕高速等项目前期,补齐市域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和产业互联、融合发展。
(二)夯实能源保供基础。市发展改革局专题调度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兴宁-和平-连平项目、河源-东源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项目难点问题;有序推进岑田抽水蓄能电站、电网建设工程等重点能源项目,2025年电网建设工程计划投资74468万元;贯彻落实《河源市分布式光伏总体实施方案(2024—2030年)》,推动光伏发电项目有序开发、加快投产;因地制宜鼓励新型储能发展,推动一批项目纳入全省年度建设计划。
(三)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河湖生态管控。市水务局积极推动完成市区水源工程建设,满足中期水产业企业新增用水需求;协同流域管理机构优化新丰江、枫树坝等骨干水库及10座东江干流梯级电站联合统一调度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河湖常态化保洁机制,每年定期开展两次全市集中“清漂”专项行动,严格控制水浮莲等水面漂浮物流入东江、新丰江干支流;2018年以来,累计清理河道3万多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45万多吨。
五、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领,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我市印发《河源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固化人才工作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河源市高层次人才计划》,为河源市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持续优化“英才卡”申领流程和完善服务内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申领“英才卡”并按规定享受有关政策;印发《关于河源市“英才卡”办理和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推动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已为102名高层次人才颁发“英才卡”。
(二)精准培育支持技能人才供给。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持续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通过共享师资资源、共享设备资源,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有效对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推动技工院校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积极探索开展订单班、冠名班人才培养,实践“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持续强化园区平台服务作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线上依托“深河人才园”微信小程序,打造便捷的求职招聘平台;线下定期举办制造业企业专场招聘会、“南粤春暖就业援助”等各类主题招聘会。深化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完成20家原孵化企业的迁入,为人才创业提供办公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支持,为企业持续输送需求人才;依托“1+7+62”人才驿站工作体系,围绕河源本地水产业、生态旅游以及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布局,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常态化开展产才对接活动;通过组织参与“百万英才汇南粤”等系列活动,为我市深入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六、关于“优化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推动银企精准对接。人行河源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绿色、涉农、小微和民营领域的信贷投放,多项货币政策工具在河源落地见效,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金额4470万元、碳减排支持工具金额13.5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14亿元、再贴现余额7410万元;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充分满足我市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截至2025年6月底,辖区银行业投向实体经济贷款余额1124.57亿元;推动银行机构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5场次,为56家企业授信8.16亿元。市商务局指导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举办外资企业融资对接会,宣讲“研发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创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信贷产品,为科技型外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人行河源市分行指导相关金融机构在蝴蝶岭工业园区成立了首支包含股权投资机构、银行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金融租赁机构在内的“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队,解决企业融资诉求。河源金融监管分局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作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着力提升金融产品适配性;鼓励辖内金融机构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完善信贷支持机制。河源金融监管分局指导银行机构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充分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着力解决广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中行河源分行与市科技局探索建立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机制,今年以来累计为14户企业发放贷款7690万元。建行与省农担公司、粤财担保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帮助141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合计1.61亿元。市财政局联合工信等部门设立新一轮河源市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目前设定规模1亿元,已发放贷款1000万;联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资金、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融资专项资金以及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资金等系列政策打出融资服务“组合拳”,截至2024年12月底,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累计为103家企业提供214笔贷款,累计贷款总额10.8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产业要素保障、园区投资环境、政务服务提升等方面持续优化,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打好营商环境提升攻坚战,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感谢你们的建议,希望你们多关注、支持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7月23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