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河源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2025003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7-17 10:56:24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A

河发改函2025132

 


 

陈雁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河源市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低质量城镇化的提案》收悉,结合市教育局等10个市有关单位协办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郡县治则天下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区域协调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今年两会,您围绕中心履职尽责、情系民生建言献策,对县域经济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从强化产业培育扶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优化城镇规划与管理、增强县级财政自给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市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低质量城镇化的提案,为我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突出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7%,比2023年提高0.74个百分点;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7.76%,比2023年提高0.93个百分点;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被省列入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

一、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支撑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在全市掀起产业建设“大会战”,推动人才、政策、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向产业发展集中集聚,着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2个“1+3”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2024年,全市先进制造业“1+3”产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现代农业“1+3”产业总产值接近200亿元;万绿湖风景区历经8年努力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增长11.3%、旅游总收入增长9.6%2025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全省排名第6位;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 3.5%(一季度)。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市财政设有河源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含文旅融合),2024-2025年共安排380万元,主要用于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升级景区基础设施等。强化产业建设类资金统筹,加大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2024年,全市8个省级产业园投入43.63亿元,完成“三通一平”4.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11.16万平方米,完成三年园区用地整治提升任务。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八个共同”为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产业需求,优化院校专业设置,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围绕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目前河源技师学院开设与产业相匹配专业24个。推动企业业务骨干与专业教师双向交流,促进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截至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共聘请138名行业导师。“十四五”以来,我市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均保持在2.5万人以上。

二、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增进县城民生福祉

一是扩大优质学位供给。根据《“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学位建设专项规划》和县城学位需求情况,2024年,推动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新增优质学位10130个。按照“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依法保障随迁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随迁子女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与户籍生享受同等待遇。二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开展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建立健全教师交流轮岗长效机制。探索“总量控制、动态监管”的编制改革要求,积极开展教师招聘工作,2025年,全市预计新增招聘教师500余人。落实国家、省、市教师工资待遇有关政策(含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强化教师待遇保障。三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省、深圳以及市级医院与各县医院建立帮扶关系,统筹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5县综合医院均已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合格及以上(相当于三级医院能力)。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全市6个县(区)均基本达到紧密型治理标准。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对照国家服务能力标准,优化基层机构功能布局,配齐各类医疗检查检验设备;截至2024年底,我市85.7%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国家基本标准,38.1%达推荐标准。完成市、县、镇公立医院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与省远程医疗平台的对接,截至512日,2025年共完成远程诊断17665例。四是鼓励医疗人才下沉基层。2024年,落实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卫生站医生补贴资金230.28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费补助资金1442.04万元,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补助资金共742.54万元;2025年,中央、省级安排相关资金2292.18万元,市级安排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补助资金240万元。实施“万名医师下乡”项目,2024年,省内三甲公立医院选派60名队员帮扶河源市8家县级公立医院,市直公立医院派出58名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市内各县(区)医共体县级医院下派265名业务骨干挂职基层、组建联合病房和门诊、参与家庭医生团队等工作

三、提升规划建设水平,不断优化县城空间布局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并经省政府批复实施,全面启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聚焦县城建设,组织各县“一县一策”制定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和建设项目。各县聚焦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合理布局,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了县城规划设计,形成了如《龙川新城总体规划纲要》《和平县县城品质提升规划》等规划编制成果,推动县城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配。二是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储备土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为县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预留合适的土地资源。同时,通过收购、收回、置换等方式,将县城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纳入储备范围,重新进行开发和利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如,我市组织开展了产业园区整治提升三年攻坚行动,20222024年累计盘活存量产业用地15418亩。目前,各县正根据“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着力打造“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利用保护新格局。三是持续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河源市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实施方案》,建立年度县城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项目库,加快补齐县城建设短板。2024年,全市累计新建市政管线、庭院管、立管共计140.35公里;提前1年完成老旧燃气管网改造任务(20222025年);累计检查排查排水防涝管道80公里,清疏管井7000座、截水沟12.5千米;推动国道G205线龙川县城段、国道G105线连平县城段等一批项目建设,实现县城15分钟通达高速公路。四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7742个。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公开发布,实现“一网通办”。积极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等设施建设,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以江东新区为试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平台运用,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

    四、增强财政自给能力,提振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加大对县级财力保障力度。出台《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若干财政支持政策》,通过积极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统筹地方政府新增债券、推动省级资金全面直达县等方式,建立健全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二是拓宽县城项目融资渠道。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金融资源下沉县镇村。设立新一轮河源市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提高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规模,推动河源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重组,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县级优质产业项目。推动各县建立县城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库,并将融资需求清单推送给金融机构;2024举办21场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为202家企业授信55.05亿元。推动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先后纳入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为东源县项目争取第一批试点专项资金1亿元并撬动银行融资3.55亿元,目前正组织龙川县、紫金县争取第二批试点专项资金。三是积极盘活国有资产。成立“增财力强保障”工作专班,指导各县(区)抓细抓实财政收入,积极梳理可以盘活的国有资产资源,加大对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资源处置力度。出台《关于强化制度执行 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资产盘点清查,对低效闲置资产纳入清理盘活范围进行分类盘活利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经营性资产比重,提高县域国有企业融资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您的建议,聚焦县城高质量发展,着力抓好县域产业培育、县城公共服务提升、县城规划建设和县域财力保障等系列重点工作,推动建设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河源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710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