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河源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2022009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12-30 17:29:11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卫健案函〔2022〕33号

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中医药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做法如下:

一、大力支持全市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一)全力支持市中医院中医药发展。一是首先加快解决市中医院目前业务用房不足问题。市中医院创办于1986年,现为三级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目前开放病床400张,二期建成后开放病床600张。目前在市政府统筹推进二期内科大楼投入使用,相信整体投入使用后可缓解市中医院业务用房不足的问题。二是全力支持市中医院整体迁移至江东新区工作。高度重视市中医院的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重点提升市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市政府和上级支持,待目前二期内科大楼建设投入使用后,着手推进市中医院整体迁建工作。

(二)全力推进中药种植业发展。近年来,河源凭借优良的生态资源、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药材资源禀赋,中药(南药)产业发展在种植规模、运营模式、主体投入、三产融合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积淀了一定的基础。我市中药(南药)产业现以种植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南药种植企业、合作社、专业户、小农场等近90家,截至2021年,南药种植面积达1.92万亩,产量0.79万吨,种植南药38种,主要有牛大力、五指毛桃、铁皮石斛、三叉苦、岗梅、吴茱萸、灵芝、橘红、药用玫瑰、肉桂等。我市南药种植主要是利用山地、林地,集中于灯塔盆地和紫金县,其他各县(区)种植规模相对较小。灯塔盆地的南药种植主要分布在灯塔镇、顺天镇、涧头镇、大湖镇、三角镇、忠信镇、公白镇、礼士镇等。紫金县南药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龙窝镇、九和镇、敬梓镇和凤安镇。我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岭南药材发展新高地,培育省级“一村一品”南药专业村5个、专业镇1个,并加强与科研院校对接,积极研发南药饮品、含片等精深加工产品,促进我市南药产业发展。

(三)加快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旅游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大力发展大健康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一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目前我市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有50个,A级景区有22个,其中4A级景区9个;拥有旅游酒店及社会旅馆700多家,总床位6万多张,其中星级饭店17家;旅行社61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0万以上,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近40万人。二是打造了一批康养旅游产品,包括以巴伐利亚庄园、御临门温泉、客天下水晶温泉、和平温泉之都、叶园温泉等为代表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旅产品;以万绿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万绿谷、野趣沟、桂山、霍山、越王山、九连山等为代表的生态森林康养旅游景区。三是引进了巴伐利亚庄园疗休养旅游小镇、客天下水晶温泉二期、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丰华生态源、南天中医药养生谷等重点文旅项目,培育了一批大健康文旅产品品牌。四是推进了一批大健康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药在市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藏文物及典籍,成功申报了紫金竹壳茶、擂茶等一批产品为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增强了旅游经济发展韧性。近两年,我市旅游业虽受疫情影响,但复苏较快。据统计,20211—6月,全市接待入市游客371.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0%42.6%六是积极引导大湾区中医药技术成果在我市转化近几年来,我充分发挥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我市中医药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大湾区中医药技术成果在我市转化河源市金源绿色生命有限公司、广东和平君乐药业有限公司分别承担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五指毛桃黄精口服液新产品研究及产业化”、“板蓝要颗粒自动化生产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七是积极引进中医药技术人才团队2019度,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河源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支持我市企事业单位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人才联合组建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对申报市级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认定的科研团队,分300万元、500万元、800万元三个档次给予资助,对入选省“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的,按照省补助经费的50%进行配套。对新引进或认定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第一完成人,新认定或全职引进的每人给予一次性最高100万元工作经费,柔性引进的每人给予一次性最高50万元工作经费。如广东富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了“基于互叶白千层的高端医用敷料的研制及其产业化示范”创新团队,获得省科技经费补助300万元。同时,企业建立了“三站一中心”,即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澳洲茶树油系列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或柔性引进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加大财政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力度。2020-2022年,全市向中医药事业方面已累计投入债券资金2.29亿元,分别是东源县中医院中医专科综合楼建设项目1.4亿元,和平县中医院升级建设项目0.59亿元、紫金县中医院整体改造建设项目0.3亿元。目前市中医院正在谋划市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升级改造项目,项目资金来源自政府专项债券、上级补助资金以及医院自筹资金,项目建成后将达到三甲中医院标准,更好推动市中医院申报创建三甲中医院,同时也较好解决市中医院用房短缺、医疗业务受限等问题

(五)全力推进深河人民医院建设。根据《河源市人民政府 暨南大学合作共建深河人民医院协议》,在河源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的指导、各方全力支持下,于20211229日医院正式开业运营,项目分阶段部分投入使用。暨南大学紧紧围绕“建设集医、教、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目标任务,狠抓医疗质量,创新技术前沿,健全现代管理,打造高质服务。医院各科室已全面开设,其中门诊科室19个,住院部开设科室13个;医技科室6个。现有广州专家80多人,其中定期坐诊专家33人,通过门诊坐诊、带教查房、手术会诊等诊疗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深河人民医院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业务,与河源市江东新区社会事务局已签署合作协议,统筹资源,合力推进江东新区公共医疗服务、中医药等发展。支持深河人民医院加挂江东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牌子,关键在于市级医院加挂县(区)级医院牌子是否可行,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推进。

(六)加快市疾控中心迁址新建。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址新建项目选址江东新区临江镇桂林村内,距离市中心约13公里,用地面积22163.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亿元。项目前期已完成选址论证、可研立项、社会风评、用地测绘、用地批复、签订代建合同、工程设计招标、工程勘察招标、实验室设计咨询服务招标及环境影响评价招标等部分前期工作。

(七)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康河源建设步伐,今年中共河源市委 河源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河源市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育的若干措施》,未来3年,通过公开招聘力争新引进博士研究生(正高)30名、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副高)70名,柔性引进一批专家人才到我市开展工作,培育一批医疗卫生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和青年医师,加速一流人才培育平台建设,为健康河源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由市卫生健康局成立人才工作专班,制定年度医疗卫生人才引育工作任务,并牵头组织实施。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每年列支款项用于本措施中的人才引进和培育。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经费预算审核,确保人才经费及时到位和规范使用。各用人单位结合实际给予配套经费。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工作,使有关单位和人才充分了解各项卫生人才政策措施。建立优秀人才荣誉表彰制度,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优化人才服务。建立定期联系服务制度,按规定落实子女教育、健康医疗、人才奖励等政策待遇。健全人才管理制度,对引进人才建立“一人一档”人才档案,动态管理,每年由用人单位对引进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逐级上报至市卫生健康局;市卫生健康局对人才培育对象开展培养效果的跟进与监测。2021年我市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河源市中医院成功引进急诊科、消化内镜、肛肠科、病理科、妇科、乳腺外科等6名学科带头人,后续还有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3名学科带头人将陆续入职。同时市中医院引进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与广东省中医院成为了技术协作医院,引入广东省中医院外科知名专家刁德昌教授团队,下一步将通过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技术合作,柔性引进针灸康复、骨伤科等方面中医专家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临床坐诊、教学查房、指导手术和科室管理等技术帮扶工作,助力市中医院学科发展。2021年我市29名全科医生通过结业考核,5名农村订单定向中医药人才毕业到岗,15人通过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考试,3人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评议。建设市级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市第二批市名中医师承项目培养继承人8人,省名中医师承“薪火工程”项目培养基层继承人14人,选派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业务骨干到省中医院进修10人。订单定向招录24名基层卫生中医药人才,培训40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养29名中医全科医生。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市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省中医药局关心支持、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中医药人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全市中医药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和省委李希书记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之以恒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各项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抓重点、破难题、开新局,奋力推动全市中医药工作在新起点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资源提质扩容。建立健全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各县(区)中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支持市中医院筹建河源市“椎间盘治疗中心”“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慢病康复中心”。全面启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创建“广东省胸痛中心”工作。进一步拓展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内涵,提升重点专科能力。补齐市县中医药服务体系短板。联合相关部门推进市中医院二期内科大楼早日投入使用。加快连平县中医院新院建设。全力推进市中医院创三甲工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 行动计划,引导中医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址新建项目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健全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机制,确保在重大疫病防控救治工作中实现中医药及早全面参与、中西医结合协同应对疫病。

(三)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产品开发。开展以中医经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为主要来源的研发创新,支持市中医院制剂室研发院内中药制剂,开展特色临方炮制,简化备案程序,加强与药企、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配制中药制剂,推动全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共享和研发转化,鼓励中医院内制剂跨院使用。积极鼓励企业开发中医药产品。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加强中医药安全监管。推进中药种植业发展。一是大力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提高种植水平,保障药材质量。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加大中药材发展资金投入,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和种苗繁育基地。三是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利用低效园地、山坡地,适度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四是开展南药示范,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先行在灯塔盆地等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打造若干万亩种植示范基地,优选区域和经营主体打造一批万亩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大宗南药示范基地、道地药材示范基地,总结示范经验,推广成熟做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五是推动南药一二三产业融合,高端高质发展。加强同对药材有需求的药厂联系,引进原材料药企加工厂到原材料场地开办初始加工链,促进南药全产业链开发。

(四)加快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谋划大健康旅游产业布局。一是我市要科学编制《河源市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河源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前期规划,将中医药康养、水疗康养、森林康养、膳食康养列为我市重点发展方向,并构建“一核两区四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一核指以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为核心。“两区”指优先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源城区优先发展以巴伐利亚庄园、河源客天下和春沐源小镇为代表大型综合高端康养旅游,形成南片区产业集群效应。东源县依托万绿湖生态圈、叶园温泉、桂山、康禾国家森林公园、灯塔盆地农高区等优势,重点发展生态森林康养旅游,做强做大绿色生态、温泉养生、绿色食品等康养品牌。“四群”指四个旅游聚集区,连平县大力发展九连山山脉森林康养旅游;和平县、紫金县依托和平温泉之都、荣佳国韵温泉、御临门温泉、紫金客茶谷等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旅游和茶文化养生;龙川县大力发展以佗城、霍山等旅游产品和杂技、木偶戏、马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生态康养旅游。二是大力推进大健康旅游要素完善。围绕构建创新引领、产业集群、链条完整、业态丰富、产业多样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配齐“医、养、管、食、游、动”全产业链要素,即配套医疗、养生养老、健康管理服务、膳食养生、文化体验、运动等要素,构建“健康+”产业新体系。如推动健康+医疗,引进大型医疗机构,邀请专家医生提供医疗帮扶,发展健康体检、康复保健、中医理疗等高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动健康+养生养老,配套养老机构,开发休闲疗养、旅居养老、健康教育等旅游产品;推动康养+健康管理服务,构建数字化、网络化大健康信息平台,引进远程医疗等项目;推动健康+膳食养生,利用河源丰富的原生态绿色食品,打造河源手信,发展健康食品产业;推动健康+旅游,打造健康旅游体验,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健康+运动、健康+体育,实现运动休闲养生,最终完善大健康旅游功能。三是打造河源特色大健康生态休闲区和康养基地。一打造环万绿湖生态康养基地。发挥万绿湖周边森林、水、空气等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现有生态文旅项目提效破局,力争万绿湖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进一步改造升级万绿谷、野趣沟、桂山等森林生态景区,引进森林疗养中心等高端森林康养项目,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水疗康养、旅居康养等旅游度假产品。二打造灯塔盆地绿色食品康养基地。利用灯塔盆地农高区优质的绿色食品,如蓝莓、仙湖绿茶、五指毛桃、霸王花米排粉、茶油、板栗、腐竹、豆腐等,打造客家美食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推动膳食康养。三打造温泉养生基地。依托巴伐利亚庄园,结合温泉康养理疗、健康疗养、旅居养老、药膳食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中医诊断理疗等,发展高端中医药康养旅游,将中医药文化深入融进景区康养产品和服务,创新温泉+中医药康养专项旅游产品。四打造全域运动基地。依据丰富的生态景观,设计开发新丰江龙舟赛、东江百里骑游、客家公园荧光夜跑等运动项目,利用水资源开发水上乐园、漂流、垂钓、皮划艇等休闲运动,森林景区开发山谷觅幽探险、山地越野、太极、冥想、禅修等运动,举办新丰江龙舟赛、横跨东江游泳、上坪桃花摄影节、霍山登山节、捕鱼节等节事活动,形成每季每月都有体育运动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参与。四是打造城市特色人文体验基地,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客家文化公园,将河源本土客家文化、恐龙文化、红色文化等,以歌曲、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融入百姓生活中,让百姓能人人参与体验,丰富和提升游客文化体验,最终实现身心疗养。五是提高河源大健康旅游影响力。一加强品牌宣传。在省内知名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和直播等平台,加强大健康产业宣传推广。二加强品牌打造。塑造河源大健康旅游城市IP打造“岭南全龄康养胜地”旅游品牌,提高河源大健康旅游的知名度。三主动融湾,联动发展,打造康养旅游精品路线。积极参与大湾区建立旅游合作机制,包括旅游人才合作、组成旅游营销联盟等。推动河源与大湾区共同打造旅游合作项目,共享旅游资源,互为旅游目的地,合作推广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市场联动。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市委 市政府《河源市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育的若干措施依托师承教育、人才项目实施等,培养造就一批中医临床人才。做好市名中医师承项目,抓好省师承“薪火工程”项目,建设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项目,推进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抓好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项目管理等人才培育工作。

(六)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积极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相关科技型企业,培育我市中医药产业科技型企业;鼓励引导我市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加快相关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延长产业链;鼓励引导我市中医药产业企业组建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我市中医药产业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七)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责任,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统筹考虑中医药产业发展以及相关资源布局和利用,统筹安排中医药产业发展经费,逐年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发展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医药事业,设立中医药发展基金,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发挥各方面参与推进中医药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财政局在市政府及市卫健部门的工作安排,在保障“三保”支出的前提下,积极筹措各渠道资金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河源市卫生健康局   

20229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