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21005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01-11 11:05:09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发改函〔2021〕281号(B)

 

关于政协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0210053提案答复的函

 

市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黄经胜等委员:

《关于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提案》(第20210053号)收悉,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等部门高度重视,并围绕提案建议努力推进相关工作。经综合以上部门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产业规划对接,围绕产业开展招商

(一)研究制定产业规划。成立了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我市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研究制定了《河源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河源市工业园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河源市信息通信业“十四五”规划》《河源市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产业规划。加强和省有关部门对接沟通,成功争取我市“6+5”共11个产业集群纳入省产业集群空间布局,被定为省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核心城市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重点城市。

(二)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成功举办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活动,活动中259个项目集中动工建设,计划总投资达913.55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组织举办河源市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集聚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及90家企业代表,30个电子信息产业类项目签约,投资总额83.58亿元,助力我市打造超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举办河源市2021年美丽乡村民宿招商推介会,活动中188个民宿建设项目达成意向投资,投资总额约63亿元,为我市民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建立了全市签约、动工投产项目库,实现项目有机衔接、动态管理。市领导率队赴各县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遇到的困难瓶颈,有力推动项目建设。1-7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2.65亿元,同比增长18.8%,排名全省第13位;完成技改投资43.7亿元,同比增长40.6%,排名全省第8位。

二、建立政商互动平台,打通政策落地渠道

(一)建设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依托“粤商通”APP搭建中小企业应诉响应平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截至2021年8月上旬,我市已有102家企业在平台上提出诉求,累计提出诉求共160条,答复率达到100%。建立河源市工商联(总商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站,围绕贯彻“十四五” 规划、促进“两个健康”等专题,通过组织学习交流、开展联络联谊、反映社情民意、开展专题调研等方式,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和履职能力。开展对市、县区工商联有关商协会聘请法律顾问情况的调查摸底,推动做好律师事务所与商协会的对接,搭建律师服务民营企业新平台。

(二)加强涉企政策解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举办全市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专题宣讲会,围绕《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和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等内容,分专题组织企业和工信部门进行宣讲和解读,加深了企业对政策的理解;邀请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专家解读新版《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关于钢铁冶炼项目备案管理的意见》等钢铁行业有关政策,为我市钢铁产业进行下一步的产能置换、改造升级答疑解惑,助力我市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市有关部门通过网络和微信推广、走进重点企业上门宣讲等方式,加大政策指引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及时传达到广大企业,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法律法规宣讲。举办“护航企业——我为群众办实事”预防企业员工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围绕经济犯罪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等方面,通过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帮助民营企业员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预防和化解能力。组织各县区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及会员企业收看《劳动法进民企暨企业规范用工“云”讲堂》系列课程,引导民营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用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广泛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信息平台进行《战疫说法》系列法律宣传,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有效应对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出现的法律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全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擦亮营商环境硬名片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铁路和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在现有骨架路网的基础上,加快谋划广河客专、厦(汕)昆高铁、赣广高铁、河揭高铁、深河高铁、韶河汕铁路和深惠城际延伸至河源等7条铁路,河惠汕、广紫、深河、连平武(梅河韶)和紫金至汕尾等5条高速,打通区域交通大动脉,进一步完善高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构建高效便捷的对外通道体系。二是加快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全面提高普通公路技术等级,提升国省道干线公路的通行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网络,打造高品质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增强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点到点优势,构建畅通的市域交通循环体系。三是加快发展东江水运。积极推动东江航道扩能升级,统筹推进河源港建设,发挥东江水运优势,大力发展公水、铁水、江海等多式联运体系,加强与大湾区水上联系,打通江海联运通道,构建水上交通互联互通体系。四是加快航空机场规划布局。深入研究河源机场谋划布局,着力打造“1+3+4+N”机场体系,构建与大湾区机场群形成功能互补的航空服务体系。五是加快建设综合立体客货运枢纽。依托高铁高速、国省干道网络,统筹货运枢纽与产业园区、铁路、港口、机场等站场的衔接,优化全市货运枢纽布局规划,实现“无缝衔接”,建立多式联运体系,提升货运转换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打造粤东北货运枢纽城市。

  (二)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印发《河源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整治提升存量产业用地15000亩的目标。按照“七通一平”标准,加快园区周边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管道燃气、排污、排水、消防、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推动临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强化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分类处理,确保污染物按要求达标排放。鼓励全市园区规划建设“七个一”工程(即一所中小学、一所职业院校、一家医疗卫生机构、一个生活区、一个商业区、一片公共绿地以及开通一条到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线路),推动工业园区从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生活、消费多点支撑的综合性园区转型。

(三)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和《河源市关于推动5G网络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本年度计划新建5G基站1452座,其中电信300座、移动147座、广电5座、700MHz(移动和广电合建)1000座,到年底全市5G基站累计将超过2500座,实现市区、县城及中心镇的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河源移动于2020年9月建成的5G SA核心独立组网,实现eMBB、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网络功能,2021年计划在5个县区新建边缘云数据中心,进一步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的5G通信应用需求。目前,我市主要的产业园区,均已实现5G网络基本覆盖,对利用5G技术开展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四、优化政府管理服务,全力提升“河源速度”

(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建成河源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连接住建、自然资源局等21个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实现区域100%全覆盖(含各县区)、审批流程100%覆盖和审批事项100%覆盖。在企业服务专区设立工建市政专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全程网办”,提供并联办理、联合验收、一站式办理水电气报装、代办、帮办等服务,部分办事结果物已实现电子证照代替。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包含第三方技术审查时限)分别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其中行政审批45个工作日内)和50个工作日内(其中行政审批35个工作日内)。参照天津市滨海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企业审批管理改革做法,探索我市是否可对深圳及湾区用同一思路、方法开展“见证发证”改革已制定了调研方案,正在进行调研

(二)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设立登记实现0.5个工作日完成,比省定的3个工作日大幅减少时间。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专区开设了企业开办专窗,通过业务整合、流程优化、部门协同、信息化支撑等,将商事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单位缴存登记等五个事项整合成“一个环节”,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对营业执照、印章、发票和税控Ukey等办理结果物实现“一窗通取”。

(三)大力推动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改革。一是“一网通办”能力不断提升。市、县、镇、村已全部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开通服务站点,实现大部分事项“一网通办”,部分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广东省政务政务网河源分厅、“粤省事”“粤商通”“政务服务一体机”等线上服务载体功能不断拓展提升,其中广东政务网已实现1558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理,推动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转变。二是政务服务流程持续优化。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完成1471项颗粒化梳理、200项业务优化(含“四免”)和859个办事指南优化编制。“一件事”主题服务取得初步成效,现已完成50个“一件事”主题办理引导设计,完成1个“一件事”可办梳理,将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套餐服务”。三是“跨域通办”对接合作成效初显。已与江西赣州市行政审批局签订通办合作协议与广州市和深圳都市圈建立跨城通办合作关系。线下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跨域通办”专窗,线上在广东政务服务网设置了“跨域通办”主题服务。

(四)建立招商项目落地跟踪机制。印发《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河源市在谈重大外资项目县(区)首席服务官制度的通知》,成立河源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建立河源市利用外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扎实做好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服务,强化招商项目协调服务,切实有效解决招商项目在项目落地和筹建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打通服务外资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成立工业类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研判小组,对全市重点推进的工业类项目进行研判,并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跟进服务。

五、激励干部主动担当,提升产业和招商水平

(一)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年度考核制度,开展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考核,按一定比例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制定《河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并遴选出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进行个性化培养,打造行业领军人才

(二)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荣誉制度。制定了《河源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鼓励人才科技创新发挥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定期开展“河源杰出人才奖”“河源突出贡献人才奖”“河源技术能手奖”等评选活动。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并推荐获奖者参加“南粤功勋奖”“南粤创新奖”“南粤技术能手奖”等评选;对各行业、各领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按规定的奖励标准给予相应配套奖励。

(三)打造招商专业队伍。组建市招商引资“海豹突击队”,联合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展首期业务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冲得上、打得赢的招商队伍,以适应新时代招商工作需求。

六、健全市场营商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今年上半年针对我局2020年12月31日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或局名义出台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中含有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内容已进行了清理。对8份规范性文件和5份其他政策措施文件进行了认真审查,均未发现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内容。经审查,继续保留文件5份,因期限到期等原因废止文件8份。

(二)创优民营企业要素环境。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市“民营经济十条”,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转发《广东省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以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对照省的实施意见分工,加强中小企业政策及制度宣传。

(三)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一是依法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河源市源日通能源有限公司反映因疫情期间拖欠电费被源城区供电所起诉致银行停贷的情况,市工商联认真收集研究疫情防控期间有关惠企政策,多次与企业、源城区供电所、银行等多方进行协调沟通,推动问题解决,目前源日通能源有限公司已与银行达成初步解决信贷问题意向。二是及时办理广东省中小企业应诉响应平台投诉。近期,河源市高新区一夏伴粟便民商店在响应平台反映与美团河源分公司纠纷问题,市工商联即时响应,告知其本问题不属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范围,并主动联系投诉双方进行沟通协调,经协商,双方纠纷得以顺利解决,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理办结此宗投诉。

七、推出人才优惠政策,提高先进人才待遇

)吸纳先进人才落户在建立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落户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引进人才户籍条件,市相关部门认证的中级及以上技能型人才、特殊专业人才在我市就业的,可以在本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中专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或往届并在我市就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本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人才户籍改革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

(二)提升引进人才待遇。对符合条件引进人才,均有按照《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河源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河源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规定给予人才安居、人才配偶及子女教育优惠、人才医疗保障、户籍改革等方面的保障,不断加大财政对人才开发的投入。
    (三)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落实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继续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和“百名博(硕)士党政储备人才引育工程”,增大高层次人才总量。为高层次人才在资金奖补申请、医疗保健、工商税务注册、子女入学、科研、专利项目申报、社会保险、档案代理、学历学位认证、银行信贷业务、落户安居等方面提供全程协助服务。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局将会同市有关部门,围绕委员们提出的7个方面建议内容,以企业是否满意为最高标准,持续推动产业规划对接、政策宣贯互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管理服务、干部主动担当、市场营商制度、先进人才引进等工作,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