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021011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1-11-12 10:43:14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文函〔2021〕177号

王方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文化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培育经济新动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健全公共体育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一、加快体育场地建设,补齐我市公共体育设施短板

       “十三五”以来,我市通过政府投入,社会的力量等资源,全市加大力度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市、县、镇级新增加了一批体育场地,新增社会足球场地28块;建设大大小小体育公园达到96个,为1251个行政村配备和更新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路径。修建健身步道298公里。全市各类室内外体育场地截止2020年底达到838.5万平方米,按常住人口310.56万计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市、县(区)基本配有田径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和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在公园、绿地、广场配建体育健身设施,城乡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90%,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率达到100%。

       近年来,市体育馆、户外体育公园,市文化广场、茶山公园、客家公园西、东江湾足球场、客家文化长堤体育器材都进行了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和修缮,不断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已经将河源市奥林匹克中心的建设、客家公园大型体育公园纳入“十四五”公共体育场地的建设范畴。在市政府政策导向和扩容体质的部署下,将不断补齐短板,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也极力推动企业和单位参与体育品牌的打造,引导俱乐部的发展。

       二、加快打造生态体育旅游品牌

       品牌建设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市加大文旅体融合力度,充分发挥我市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文旅产业发展新方向,加快打造体育旅游品牌。目前,河源万绿湖国际马拉松赛”、万绿湖和桃花节大型徒步活动、各县(区)(含乡镇)及市直机关领导干部篮球联赛、群众健身气功已成为河源体育旅游品牌。其中,河源万绿湖国际马拉松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铜牌赛事”和“最美赛道特色赛事”。  

       各县(区)突出地方特色,将全民健身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融合,打造了群众体育特色品牌。如:源城区打造了气排球品牌,争创全国老年人气排球之乡。东源县打造了篮球、广场舞、舞火龙品牌。和平县打造了足球和武术运动品牌。紫金县打造了乒乓球、篮球品牌以及持续擦亮激流回旋等水上运动项目品牌。连平县、东源县以古驿道为载体打造了古驿道定向大赛、徒步活动品牌。

       同时,我市每年开展“中国旅游日”、万绿湖打鱼节、黄龙岩板栗节、亲子徒步等民俗体育等活动。推出文旅惠民卡,实现旅游惠民。积极拓展外部客源市场,开通了“河源微旅游”、“河源旅游网”两个旅游微信平台和“万绿河源”手机客户端,组织参加了广东旅游产业博览会、体育产业博览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开展了深莞惠汕河“3+2”旅游合作系列活动,全力推动生态体育旅游品牌的发展。

       三、加快示范体育乡镇建设

       我市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依托各乡镇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将文体元素融入旅游景区景点,以景区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契机,结合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因地制宜开展休闲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各县区结合乡镇的文化体育需求,蓬勃开展文化体育特色活动,推动乡镇体育产业发展。

       比如:东源县骆湖镇的篮球、船塘镇妈咪队的广场舞、上莞镇的舞火龙、黄村镇的气排球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打造东源特色健身休闲旅游圈。连平县充分利用忠信花灯、上坪桃花、田源鱼梁、石源荷花等文旅体品牌,大力开展相关体育赛事活动。和平县积极推广了“席床生日节”“客家拳术”“咏春拳”“龙狮表演”“凳板龙”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同时不断挖掘和发展具有浓郁和平特色传统体育运动。龙川县在“十四五”期间拟建佗城镇、田心镇、铁场镇、上坪镇、细坳镇五个体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紫金县结合黄塘镇黄塘激流回旋训练基地,拟打造黄塘体育文化休闲小镇项目,围绕黄塘镇激流回旋基地和九龙湖的地理位置,引资开发山地越野、徒步、静水运动等“康养+户外运动”项目,打造“医养结合”的康养服务中心。

       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我市大力发展“体育+”新模式,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业,推出精品体育旅游线路,延长体育产业的价值链。强化与大湾区文化创意企业交流,培育富有岭南特色、中西融合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全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支持粤港澳影视机构及文娱机构合作拍摄制作影视、动漫节目和网游产品等。鼓励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开展各类文化创意活动。深化与大湾区的旅游及相关领域合作,共同设计推广“一程多站”式精品线路,促进旅游产业共推、品牌共建、环境共治、交通互联、设施共享,构建以旅游为主导的跨区域合作平台。吸引湾区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旅游新业态,规划建设具有生态和人文特色的主题乐园、主题酒店,积极发展文化演艺、文化观光、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积极引进大湾区内有实力的健康服务机构,合作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基地等项目。依托通用机场建设低空飞行体验区,联合深圳、东莞打造田园低空飞行体验项目和水上飞机观光项目。加强与大湾区体育组织和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交流合作,持续擦亮激流回旋等水上运动项目品牌,发展马拉松、定向越野、五人足球、三人篮球、围棋、象棋等普及性广、基础好的运动项目,适时引进长距离越野挑战赛、自行车竞速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举办国际或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的部分项目分赛场活动,“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举办2018年南粤古驿道“天翼K高清杯”定向大赛(第六站·河源连平)、连平县古驿道桃花节大型徒步、2019年南粤古驿道“天翼K高清杯”定向大赛(东源义合),以古驿道为载体,创新了“体育+文化+旅游”模式,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河源万绿湖国际马拉松与文化艺术周、旅游推介活动等有机结合,推动了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文化、体育、旅游、经济发展共赢产业大格局。

       五、加快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

       一是竞技体育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市体校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摔跤、举重、拳击、柔道项目被评为广东省重点班。市水上中心被评为“广东省皮划艇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二是打造了皮划艇激流回旋拳头项目。我市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20多名优秀运动员,向中国解放军队输送了10人优秀运动员,向广东省专业队输送了70多名优秀运动员。河源籍运动员先后获得2个世界冠军、2个亚运会冠军、4个全运会冠军、92个全国冠军,打造了“胸怀大志,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为国争光”的“河源激流精神”。“十三五”期间,河源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水上项目在国际赛事获得6金1银1铜;在国家级比赛获得 6金7银4铜;参加省级比赛获得12金12银15铜。培养了谭亚、胡明海、腾志强、滕千千、朱浩然、林家燕、陈绍婷、张蝶、蔡敬赢、周锐等一批优秀运动员。三是备战全运会、省运会工作取得实效。形成了四年一届市运会、一年一度市青少赛制度,先后举办过4届市运会,2018年省运会上,河源体育代表团共派出631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竞技体育组13个项目和学校体育组8个项目的比赛。我市体育健儿在竞技组(专业组)比赛中夺得8金9银7铜,金牌数位居全省第10位,比上届省运会排名全省第12位前进了两位。四是“三大球”战略深入实施。重点抓篮球、足球项目普及,规划建成了一批小型篮球、足球场地,推动篮球、足球进校园,组织开展了业余篮球、足球赛事活动和教练员培训。将篮球列入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引进技术人才,确保资金上的保障,提升球队实战水平,树立为河源争光的理想信念,让篮球“奋斗拼搏”精神成为鼓舞河源率先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市县(区)和大部分乡镇组建有篮球队,每年开展市-县-镇三级篮球联赛,组织举办企业杯篮球联赛,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培育了富有活力的篮球市场。我市在2016、2017年全省篮球联赛中连续获得第五名,2018年获得第三名,2019年、2020年连续夺得第二名。五是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市注重加强体教结合,加强体育传统校建设,大力推动体育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切实加强业余训练,形成了浓厚氛围。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王方等委员提出的本提案,符合我市文旅体发展实际,所提出的意见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前瞻性,对我市文旅体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接下来,我局将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体育产业发展:

       一是抓好全市已建社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广场、户外体育场地设施等的提质升级,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二继续擦亮品牌赛事,每年定期策划举办具有河源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精品路线,以产业化、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体育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办好古驿道、桃花节、万绿湖等大型徒步活动。三是大力发展“体育+”新模式,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业,推出精品体育旅游线路,延长体育产业的价值链。四是大力引进高水平专业运动员教练员,着力培养竞技人才,建立体育产业人才数据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9月14日

(联系人及电话:刘华,338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