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021000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1-11-03 16:12:28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文函〔2021〕133号

王小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综合市财政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成效。

      (一)加大财政公共文化支出。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也被列入省十件民生实事。2018年我市人均文化财政支出164.65元,超出省下达160元任务指标4.65元;2019年我市人均文化财政支出182元,超出省下达180元任务指标2元;“十三五”期间,我市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人均文化财政支出有所减少;2021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补齐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短板奖补资金4780万元,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新馆于2016年底建成开放,市图书馆、市文化馆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评定为国家二级馆;东源县、和平县、连平县三馆改造完成,现已经正常开放;紫金县、龙川县三馆工程正按计划推进。大力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0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36个,实现镇村全覆盖。2020年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效能抽查和专项治理工作,目前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二级站标准,其中特级站6个,一级站21个,二级站73个;积极开展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质量摸底调查,根据《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标准指引》,启动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建设,有效夯实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目前,全市共建成3个“粤书吧”、11个“源悦书吧”,14个“槎城书吧”,使阅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2020年完成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实现更好地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和发挥“两融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央、省、市每年补助大量资金大力保障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积极推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目前我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成率均达到83%(其中源城区和连平县经省文旅厅评定为全省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示范地区),建立乡镇(街道)文化馆分馆78个、村(社区)文化馆服务点182个,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73个、村(社区)图书馆服务点236个,有效促进县、镇、村文化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完成公共图书馆城乡服务一体化体系建设,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资源流通共享、通借通还;着力打造了“大美河源·百姓舞台”、忠信花灯节、花朝戏艺术周、“书香河源”全民阅读、“春风送暖”文艺下基层、客家山歌大赛、非遗展演周等一大批接地气、有温度、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积极开展戏曲进乡村和图书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有效丰富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四)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市在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和改革实践,加强公共文化机构保障,增加基层文化单位编制,乡镇(街道)文化站每站配备不少于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村级文化室每个聘用1名以上文体协管员;扶持发展民间文艺院团53个;培育业余文艺队伍1000多个;建立文化志愿队伍200多支;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种专业培训,打造专业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目前,我市共有文化队伍专职人员629人,业余文化队伍人员11164人,文体协管员1366人,文化志愿者15000多人,文化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3943人。

     (五)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服务效能。一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效能。全面推进老年人、残障人士、儿童等特殊游客群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专设老年活动室、无障碍设施、第三卫生间、救助救援设施、特殊指引标识、设立便民服务点和医疗箱,以及提供轮椅、拐杖等;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室)开设老年阅览区域,为老年人提供大字阅读设备、触屏读报系统、放大镜、老花镜等便利和优质服务。持续完善特殊群体文化和旅游服务保障,在各级文化场馆、文物建筑、遗址类博物馆、景区度假区等场所推动落实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特殊群体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等。二是强化培训服务效能。积极发挥文化和旅游志愿者作用或依托各艺术院校进行委托培养,以文化馆站、学校、少年宫为重点,招募有教学能力的文化能人、文艺骨干、非遗传承人为文化志愿者,定期为学生开展舞蹈、戏曲、声乐、书画、写作、非遗传承项目等艺术培训和辅导,例如开设少儿编程、“非遗进校园”和博物馆“趣博手工”等课程。三是发挥网络服务效能。积极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网络、充实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服务应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线上服务,促进公共文化资源互通共享,满足基层群众公共文化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市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诚如您提案中所说的,目前存在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重建轻管”,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接下来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市公共文化建设:

     (一)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建设的保障力。一是各级财政要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把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二是积极配合县镇村上级资金的支持,争取在省级文化补短板资金中获得倾斜支持,齐心协力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有效保障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推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建设,有效提升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开展镇村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排查和服务质量抽样调查,借助广东省市、县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大力提升镇村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东源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全市总分馆制建设全覆盖;推动城乡新型文化空间体系化发展,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和社会化发展,对接省文化馆“文化在线”和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形成门户网站、APP、微信公众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平台服务体系,为基层文艺人才培训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网络平台,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新举办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鼓励乡村群众自办文化,进一步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

     (四)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业务和服务意识培训。通过专题学习、网络学习和名家讲座等方式,系统学习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艺术创作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等相关行业业务知识和作为文化服务一线工作人员应有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深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强调“微笑服务”“暖心服务”,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及创新能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8月9日


(联系人:杨春燕,联系电话:338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