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2019003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9-09-05 14:06:49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文函〔2019220


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你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非遗传承现状

我市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来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近年来,经过非遗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群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扎实地开展了基础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建立了名录保护体系:2007年着手建立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保护机制。截止20198月,全市公布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107,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101人,其中列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3人。

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20086月成立了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开展全市非遗普查、抢救、保护、管理、宣传推介、交流传播、研究和利用等工作。

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非遗保护与开发工作纳入《河源市建设文化河源规划纲要(2011-2020年)》,出台了《关于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每年专项扶持传承人传承工作补助1000元,并逐年加大非遗保护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仅2018年,争取国家级60万元(用于国家级项目)及省级4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含国家级传承人3万元补助及省级传承人2万元补助)。

做实了非遗传承传播:积极开展“非遗+”系列群众活动和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大力推动非遗传承人群研习培训和公众传播工作;普及性地开展非遗进农村、社区、校园传承活动,惠及学生近6万人次;全市建立市级非遗传习基地16个;在市文化馆二楼开设立非遗项目展示厅,集中展示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00多项,常年对市民群众免费开放;出版了《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等册集图典及音视频数字资料专辑,《古邑流韵、魅力非遗》专题片,《南粤瑰宝》文艺精品系列纪录片。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根据委员们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传承保护工作力度,推动河源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顶层设计

结合河源非遗资源特点,拟制定未来三年的科学发展规划,出台配套政策文件,积极配合落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省十件民生实事督办等关于推进河源非遗发展的政策,有序有策略的推进传承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国家、省级和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录建设和推荐申报工作。

(二)争取经费投入

一是我局要及时响应国家及省厅关于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请事项,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的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政策和经费的扶持;2019年争取戏曲进农村、进校园资金28万元,开展未覆盖工程。

二是充分争取市财政专项经费,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基地、传承人每年传承工作费、非遗专项办公经费、非遗进基层进校园、非遗展示展演传播活动、非遗工作队伍、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等。

三是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多形式的推进非遗保护工作,鼓励社会力量设立非遗馆、传习基地。支持和平福楼醒狮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醒狮扎作传统技及狮舞艺术传播,提升三友集团投入打造的客家黄酒展示馆开放服务能力,支持紫金商促会投入资金扶持花朝戏开展传习、展演活动,指导连平引进外出乡贤投资成立的县级非遗研发中心的发展。

(三)壮大传承人群

一是组织好每年一度的非遗培训。2019年培训业务骨干50人以上,培训传承人80人以上;持续强师工程培训校园非遗课程师资200人。

二是加大力度开展非遗进校园工程。持续在全市五县两区全面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忠信花灯、和平埙(泥鸡)项目的周边学校增设传统技艺课程,在紫金县第一小学、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紫金金山幼儿园、紫金县第四小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基地,将紫金花朝戏、忠信花灯引入深河中学及市直小学、幼儿园等,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向未成年人群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市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学习交流

借助一带一路、河源融湾、深莞惠汕河五市文化合作等契机,开展城际交流互动。计划组织项目和传承人参加中国深圳文博会”“2019广东国际旅游博览会”“共筑中国梦·同唱幸福歌深圳市流动大舞台综合文艺演出暨河源市精品节目展演、参加东莞非遗墟市活动,组织我市人员参加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观摩学习。

(五)广泛展演传播

借助今年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河源马拉松”“河源市文化旅游节等文旅体融合活动,将全市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展演,让非遗项目进入百姓视野、得到活态传承。

结合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景区、村落、古驿道、学校等,开展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系列展演、宣传、体验等活动,让广大市民走近非遗、了解非遗。

计划编印源河-客家美食地图”“河源地方戏曲校园读本等非遗相关册籍,与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客家山歌宣传册、河源非遗小手册等进行免费发放传阅,提升河源传统文化的品味和魅力。

联合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形成完善的教育与推广平台,动员我市院团、馆站、民间团体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出非遗你好”“我和我的祖国”“行走的非遗等主题的媒体栏目、公众号推文、抖音、专题片等宣传。2019年度发布相关信息数量不低于300条。

(六)推动创新发展

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建立良好的河源地方戏曲发展生态,鼓励各级及民间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展馆建设。

加强与深莞惠的合作交流,组织河源非遗项目参加深圳文博会,积极与深圳、东莞、广州相关部门、高校、文化创意企业及专家、设计师的对接,联合举办觅匠心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城际交流活动、开展·匠心乡村非遗文创公益行等,推动河源非遗创新发展和市场转化。

感谢你们对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把非遗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