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河源市行政服务中心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18004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8-09-06 09:57:28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政务函〔2018〕98号

 

李添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应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提案》(20180044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的基本情况

(一)切实落实办理责任。

为确保主办提案如期答复、高质办理,我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责任积极跟进,并将提案中提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明确大数据统筹的实施主体、实施“大数据库”战略、探索向市场开放数据”的四点建议内容,纳入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范畴,重点推进落实。我中心专门成立了提案办理工作组,专题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将办理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由综合科每月跟进工作进展,确保办成委员满意提案。与此同时,我中心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调查研究,布置提案办理工作。我们认为,该提案是对于利用大数据推动推动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增强率先振兴动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助力改革的重要提案。办好这一提案,既是我们履行政务服务职责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推进大数据战略助力河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认真开展提案办理。

1、专题研究提案。我们对提案认真研究,吃透精神,认为委员提出的以应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提案,符合我市发展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我们工作思路的启迪、对策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提案提到“实施大数据库战略,建立几乎涵盖所有部门基础数据的大数据库,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提高数据应用效率”是发挥大数据的牵引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技术改造、流程再造、集约化建设等,着力提升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推动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的质量保障

2、开展专题调研。我中心积极组织市信息中心、中大软件研究所、中大凯旋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等形成专题调研组,开展全市政府大数据应用及需求情况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大数据应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信息化程度较低;重复分散建设导致“信息孤岛”大量存在;各自为政建设管理导致资金和人力浪费严重;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很低,融合深度、广度不够;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不高;商务、旅游、农业等生产经和营信方面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等社会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难,等等。

    二、以大数据助推我市政府治理能力取得的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及李添鸿委员提出的提案精神,我中心结合数字政府改革以及“放管服”政府创新服务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效显著。

(一)建立了统筹推进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我市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于201712月成立了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的“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电子政务建设监管机制和专家咨询库,统筹推进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和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工作。为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管理机制,今年3月,我市已将市经信局的电子政务管理职能划转至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信息中心从市经信局管理调整为市政务管理机构管理,暂由市行政服务中心代管。同时,拟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信息中心机构,成立市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并以市政府名义上报省编办待批复。今年8月,我中心经过详细调研,已基本摸清我市政府大数据“家底”,并制定了《河源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方案》,经两次广泛征求各县区、各部门意见后,现已报市政府审定,正按政府流程印发、实施。

(二)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支撑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把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齐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事业发展“补短板”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全市光纤网络、移动通信基站、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以及原中央苏区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应用试点建设。通过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建设内容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并于今年3月在全市经信工作会议上,由黎意勇常务代表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2018年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书,以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截止8月底,在光纤网络建设方面,全市共新增光纤接入用户6.7万户,完成全年计划68%,家庭宽带接入用户(FTTH/H)普及率提升至72.7%,办公宽带接入用户(FTTH/O) 普及率为55.7%;全市50兆以上光纤用户达到35.35万户、占光纤用户的74.3%,全省排名第七名;全市100兆以上光纤用户达到28.09万户、占光纤用户的65.3%,全省排名第三名;225 个省贫困村均具备了50兆以上光纤接入条件,其中电信、移动、联通实现50兆光纤接入能力的省贫困村数分别达到225个(100%)、81个(31.8%)、77个(30.2%)。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上半年全市新增4GBBU)基站426座,完成全年计划66.6%,累计达8114座。其中,电信新增91座、移动新增256座、联通新增75座。在推进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试点建设方面,龙川、和平、连平三县共已完成689个原中央苏区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试点村开通应用,建成县级维护中心,共为群民免费派发终端设备17.5台,基本解决农村上网难、网上贵问题。同时推进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全市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累计达1101个,仅为珠三角地区的14%;无线访问接入终端(AP)数累计达7922个,仅为珠三角地区的19%

2、加强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中心机房占地500平方米,配置了精密空调4台、新风系统1套、UPS电源2套、消防设备1套、59个服务器机柜、汇聚交换机2台、接入交换机12台,统一配备电信级防火墙、路由器、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安全审计系统、网络行为监测系统、堡垒机等安全设备。为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满足我市政府未来3-5年内的电子政务及大数据应用建设需求。

3、建成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框架。我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整合资源、加强共享”的原则,采用“运营商投资、政府租用”的形式,目前已完成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工作,覆盖市直130个部门,部门之间千兆裸光纤互联互通,统一了互联网出口,带8G。今年以来,按照省、市“数字政府”工作要求,我们稳步推进市级业务专网应用迁移,已清查出市直各单位建设有22套业务专网、10套独立互联网、16套内部局域网,目前国土、房管、人社、统计、财政、公积金6个部门业务专网已迁移至电子政务外网。同时,7县区(管委会)均已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任务,实现省、市、县、镇、村互联互通,统一了互联网出口,县区直单位带宽均在千兆以上,镇村带宽均在100兆以上,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4、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升。经评测,市级电子政务平台已基本达到国家三级等保安全要求。十九大以来,已成功拦截境外IP攻击94万多次,封堵了1067个高危漏洞,为全市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与网络安全责任提供了保障。

    (三)推动政府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放。

1、基本摸清全市政务信息系统“家底”。经对110个市直单位摸底调研,共清查出已建政务信息系统238个、在建39个、拟新建77个,累计已投入经费超过15亿元,年运维费用达0.72亿元;各县区共清查出已建系统370个。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全市第一批系统整合清单,共清理了43个“僵尸”系统。

2、完成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第一期目录编制。明确了共享范围和使用方式,实现了省、市、县目录动态更新管理。其中,市级目录涉及45个部门、294类信息类,源城区涉及39个部门、237类信息类,江东新区涉及9个部门、209类信息类,东源县涉及48个部门、290类信息类,连平县涉及38个部门、217类信息类,和平县涉及44部门、214类信息类,龙川县涉及38部门、197类信息类,紫金县涉及46部门、231类信息类。

3、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应用。建成了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连通了市直57个单位、7个县区(管委会)网络节点,共采集了2800多万条数据;市直共有18个自建系统完成与平台对接,其中已完成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对接整合,涉及国土、房管、市场监管、公共信用、涉税系统、网厅手机版、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公共审批系统、电子证照、两页、重点项目廉情系统等,数据共享和交换总量1500多万条,有效促进了信息共享、开放。

    (四)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1、推动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建设。按照“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创新体系改革工作要求,我们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全市网上办事系统集约建设管理。建成了含网上办事大厅、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效能监督系统、企业网页、市民网页等全市一体化网上办事系统,已开通使用到46个市直单位、7个县区、100个镇街、1432个村(社区),实现了省、市、县、镇、村五级互联互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2、推进网上网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应用。一是向市、县实体大厅投放了12台便民终端。为市民提供自助办理社保清单、个人完税证明等八项网上业务,打破行政服务空间、时间的限制。二是与佛山开展业务异地办理合作。两地市民可凭身份证,在河源、佛山自助终端办理交通、社保、纳税等八大类业务,初步达成了“河佛同城,跨城通办的目标”。三是拓展便捷化的移动政务服务。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查询办事流程,有146项服务事项可在手机提交申请。四是推进网上实名认证。我市网厅系统已统一接入省身份认证平台,开通了支付宝、财付通、警民通等网上认证渠道,实现了省市两级用户双向互认管理。五是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我市共有13个部门纳入省电子证照试点应用,涉及证照44张。目前,从省下发到我市的存量证照共有20.1万张,新签发证照15.2万张,市直部门可通过全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查验如工商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六是推动公共基础信息库建设。已初步建立了法人数据库,共采集法人信息408万条,公众可通过网厅、河源信用网查询法人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

3、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建立“综合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证”的“受审分离”服务模式,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综合窗口+专业窗口”布局,积极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逐步改善政务服务环境。目前,共设立了16个综合服务窗口(含视频自助服务区、出件窗口和咨询窗口各1),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共30个,融合网上办事大厅已整合了市直27个单位、231项业务在综合窗口受理,并将投资项目也纳入了综合受理范围。截止8月底,市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单位已达46个,其中许可事项单位36,非许可事项单位4个,国企2个,中介企业4个,许可事项单位进驻率达94.7%;市直许可事项共398项,已进驻中心334项,进驻率达83.9%,同时进驻中介服务事项34项

4、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完成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并依托我市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对企业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生产经营、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汇聚整合和管理分析,通过“两建”系统和政府门户网站统一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预警企业不正当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一是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记录和交换共享。目前,归集了市工商局等43个市直单位共367类信用数据,数据量总计476多万条,其中交换到“信用河源”网数据近310万条,交换到“信用广东”网近260万条。二是公开公示信用信息。在“信用河源”网开设信用信息、守信和失信信息、社会信用代码等栏目,实现信用信息的分类公开、公示及查询。目前,公开的行政许可信息21万多条、行政处罚4万多条、诚信红黑榜2200多条、社会信用代码11万多条。三是落实今年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及子系统建设任务。我市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于201511月建成并开通运行上线,涉及20个市场监管单位。目前,平台建立信息资源83类,归集市场监管数据7万多条,对外公开数据近7万条。现已启动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已完成招标,正在组织平台开发,计划年底前完成。

(五)落实“互联网+”行动,推进各领域大数据应用。

1、加强信息化战略合作。编制印发了河源市“互联网+”(2016-2020年)5年行动计划,并积极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去年至今,我局促使市政府分别与电信、移动、联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互联网+”教育、创新、工业、园区、医疗、创业等13个重点领域的发展,重点打造河源“智慧城市”,计划五年内共投资70亿元。

2、推动大数据服务广泛应用。一是互联网+社会治理。积极推平安河源一期、二期高清视频监控项目建设,以及黄标车监控抓拍、扬尘大气综合监控、交通大数据平台等多个项目,进一步丰富社会治安、交通调度、环境治理的社会管理手段。二是互联网+园区。协调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在中兴基地、和平福和工业园区等工程,积极投入3000万元,建设园区生产网络、通信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应用,提高园区的信息化程度。三是互联网+教育。充分利用“和教育”云平台优势,结合全市1500所中小学、幼儿园、各位职业学校的个性需求,协调移动公司积极投入近1亿元,推出在线课堂录播系统、校园一卡通、哇哇教育、云课堂等多项增值应用,逐步打造智慧教育。四是互联网+医疗。协调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结合移动大数据平台,打造智慧医疗平台,初步实现预约挂号、档案管理、病例共享等多项功能,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为市民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目前已完成全市所有卫生院接入,以及部分私人诊所的接入,共覆盖284个医疗卫生站点,健康档案总数超300万份,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服务水平。五是互联网+金融。以基础金融通信办公网、业务网为基础,提供600个银联ATM 4G无线传输业务、全市近350个网点便民WiFi业务,同时探索视频直播客服服务,推动河源市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政银行、各县区农商行等7个大银行ATM信息建设。六是互联网+商务。通过引入各大电商平台,全市182家企业通过建设自营平台、开设网店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建设中,同时有5家企业获得了省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扶持,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联合移动公司推出“岭南优品”手机APP电商平台,通过平台引入进口产品、推销“粤味”特色以及河源本地特产,据估算该平台月平均流水销售额约达400万元。七是互联网+服务业。主要以“互联网+旅游”为主,现已建成河源市官方旅游信息网站、“万绿河源”微信公众号等智慧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部分旅游景区及其它高档休闲度假景区如万绿湖、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景区等一批4A级景区已实现景区安全保障智能监控、电子门票、电子商务、旅游资讯数字化信息发布、投诉及游客互动等内容的智慧景区建设。

(六)运用大数据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

我们以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入户为目标,结合全省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立起一套市县镇村四级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与培训体系。目前止,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7个县区公共服务中心、100个镇服务站、1432个村(社区)服务点,各级中心、站、点按省要求的场所、系统、内容、制度、保障五个统一标准建设,依托网上办事大厅整合了各类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涵盖政务服务、村级组织运作、生产生活服务等四大类服务项目,打通了村级网络,配套了办公设备,初步实现基层网上办事一站式服务,为农村电商服务、党组织管理、三资管理等奠定了信息化平台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各自为政、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十分突出,无论在管理体制还是建设水平上都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亟需进行改革。

(一)重复分散建设导致“信息孤岛”大量存在。

目前,市直各单位独立建设的系统共有238个、机房43个、网络48个。这些系统、专网、机房技术标准不统一、错综复杂,难以共享联通,造成大量的“信息孤岛”,形成了“积重难返”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我市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二)各自为政建设管理导致资金和人力浪费严重。

由于各部门分头建设系统、机房、专网,重复配备了相应的安全设备、消防、供电、防雷等软硬件设施,导致资源利用率低,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严重;各部门负责管理系统的人员共约200人,而平均管理的系统仅有2-3套,这种“散而不精、散而不强”模式,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三)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很低。

虽然我市各部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但各部门同意开放共享数据仅有294类,不及省级的十分之一,同时由于我市“信息孤岛”问题仍未解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极其困难,导致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很低。如,政府信息化程度较低,全市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电子政务云平台、电子证照库、政务数据中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处于初步阶段。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步伐缓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度、广度不够,水平较低。商务、旅游、农业等生产经和营信方面的息化程度较低,本地企业信息化意识相对淡薄,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④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等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程度较低,各领域牵头行政部门在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上没有达成共识,自建、自用和自成体系建设模式明显,信息资源共享难,公共服务效率低。

(四)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不够。一是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紧张、停车难,不方便办事;二是各职能部门对进驻窗口的业务未充分授权,导致办事效率不高三是部分单位对“受审分离”的政务服务模式仍有抵触,加上场地受限问题,综合窗口能办理的事项类型、覆盖面和数量不足;四是部分单位提供的事项标准化质量不高,流程不够简化,材料不够精简,影响了综合窗口运作和群众网上办事。五是国家、省垂直系统对接难,跨部门、跨层级业务难以协同。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整改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我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对标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目标及任务,结合我市实际,按“管运分离”原则,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下四个“尽快”工作思路及整改措施。

    (一)在“管”方面,尽快理顺体制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进一步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和机构设置,在“管”方面抓好“行政线”。一是尽快完善机构设置。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信息中心机构,优化完善市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为“数字政府”的行政主管机构,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二是逐步整合信息技术机构。参照省体制改革模式,分批次撤并调整市直各部门承担信息技术工作的事业单位,有关行政管理职能回归机关,负责本部门的应用需求提出、实施配合,参与项目评估、项目验收等职责。根据职能任务变化情况,相应调整机构编制。其中,对全部承担信息技术工作的机构,原则上成建制撤销;对部分承担信息技术工作的机构,相关管理职能回归机关后予以整合调整。三是设立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专家组在专家组下设立数据标准、数据安全、政府治理与政务服务等实施专家小组,提高“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发展决策和具体实施工作的科学性

(二)在“运”方面,尽快组建运营公司。参照省的模式,尽快组建本地化的“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集中运营方式推动我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开发和数据利用,实现从单一系统建设向大数据建设转变,为“数字政府”建设和运维提供技术支撑。今后市直各单位负责提出项目应用需求,申请市财政资金投资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由市政府电子政务办负责审批立项,市财政局负责造价审核,各单位的硬件设备采购、系统建设与开发、运行维护等相关工作交由建设运营公司承担

(三)在政务服务方面,尽快打造河源亮点。按照省政府统一工作部署,通过优化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推进政务服务门户集约化建设,将网上网下办事大厅作为市民、企业、政府统一办事入口,集中输出政府数字服务。一是推进便民化“一网通办”。对标“粤省事”微服务,梳理出一批民众办理量大、受众面广、操作流程相对简单、覆盖全市的高频民生服务事项清单,拓展便捷化的市民自助终端和移动政务服务。依托“粤省事”微办事小程序和公众号,重点推进社保医保、公积金、职业资格认定、就业失业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等本地化民生高频服务事项,逐步实现高频服务自助办理、指尖办理和“零次跑动”。二是推进便企化“一次办成”。从市场准入便利着手,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重点围绕企业设立“多证合一”、经营准许“多证联办”、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等企业服务专题,开展服务事项梳理和审批流程优化,通过构建统一的受理平台,加强落实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间,实现企业设立、准许、经营“一次办成”,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改善营商环境。三是推进政府部门“协同办公”。加强与省府办公厅协调沟通,争取将我市纳入全省协同办公系统试点应用范围,依托省统一系统,推进全市政府部门协同化、移动化办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四)在搭建平台方面,尽快推进市民中心建设。进一步理顺大楼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框架布局等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启动大楼建设,解决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场地受限、停车困难、硬件设施和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同时,以民众需求为出发点,以优化办事体验的角度规划建设好政务服务办事大厅,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合理设置综合服务区,逐步整合各职能部门现有服务大厅入驻市民服务中心,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所有事”。

专此答复,感谢您的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政务信息化发展。

 

          附件:河源市电子政务有关情况数据表.docx


 

河源市行政服务中心

20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