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18〕72号
市住建局:
我们对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80017号提案的会办意见是: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36号)、《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阶段性总结的通知》(粤文市〔2017〕12号)和《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河源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委发〔2012〕8号)文件精神,大力促进文化创意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深度开发。
一、擦亮具有本土文化标签的文化旅游品牌
一是打好“客家文化”牌。目前,我市已打造了多个以客家文化为核心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如,龙川县佗城风景区、和平县林寨古村、南园古村和东源县苏家围等。近年来,我市继续加大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力度,推动龙川佗城旅游产业园、和平林寨古村二期、连平燕岩古寺等项目建设和源城太平古街升级改造。
二是打好“红色文化”牌。我市作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拥有紫金苏区革命遗址群、东源阮啸仙故居、龙川县五兴龙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遗址,红色文化极具影响力。
三是打好“恐龙文化”牌。我市被誉为“中华恐龙之乡”,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有16000多枚,为世界之最,且具有独特的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恐龙文化资源。依托丰富的恐龙文化资源,我市于2010年建成河源恐龙博物馆并对外开放。2013年4月,市政府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以河源恐龙博物馆为基础共建中国古动物馆恐龙蛋馆。
二、打造具有民族品牌特色的音乐文化产业
广东红棉乐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红棉乐器)是大型综合乐器文化企业,红棉乐器始创于1957年,旗下拥有红棉(Kapok)、高歌(G.great)、江韵(RIVERTONE)、红小宝(R.KID BO)、满天红棉等多个自主品牌,近年来,红棉乐器以全球发展的定位,投资近3亿在广东省河源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全新的产业基地,引入智能化机械手生产设备,建立长达61000米的自动化全封闭式油漆加工挂链,配置国内大型的环保设施,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吉它提琴生产线,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
三、创建具有河源特色的文化旅游示范区
挖掘我市优秀传统历时文化,精心打造佗城风景区、林寨古村旅游景区、三友酿酒公司、河源客天下、河源“百年商船”太平古街等独具河源特色的文化旅游示范区。
四、打造以文艺演出为载体的精品项目
一是协助巴伐利亚庄园编创《家·源》特别节目。以“客家之家,河源之源”为寓意的中国首创土楼全景剧场秀——《家·源》,观众席随剧情360度旋转,全方位演绎独具特色的客家传奇。河源巴伐利亚庄园创造了多个国内外首创:全世界首创客家围屋式五星级酒店和酒店内一台观众席可360°旋转演绎客家传奇的土楼全景剧场秀《家源》;全世界第一座塑有释迦牟尼金身端坐金菩提树下成佛的客家围屋式寺庙;全国最具挑战难度的体育公园之一;全国首创国医国药温泉;华南第一个人造四季滑雪场;这是一座极其让人神往的庄园。
二是协助编创大型梦幻舞台秀。桃花水母大剧院,是广东坚基集团斥资2亿余元建设的国家甲等标准大剧院。大剧院位于河源市商业中心越王广场,拥有国际一流标准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及星级服务团队。作为粤东北地区首个大型专业剧院将成为河源城市文化新名片,协助编创的大型梦幻舞台秀在此绽放异彩。
五、大力推介文化产业项目
积极参与每年一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大力推介我市知名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创意产品;精心组织河源首届文创产品(手信)设计大赛,大力倡导创新理念,搭建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对接平台,推动“文化河源”形成生产力和凝聚力。
我局将重点梳理全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主体建设、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开办文化创意业务、跨界融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重点是充分发挥各类文化资源平台作用,大力促进文化创意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深度开发;通过重点扶持、连锁经营等形式推动其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河源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提升文化文物单位和文化创意企业的品牌意识,提高对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河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