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18012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8-07-13 11:34:08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旅函〔2018〕117号

 

余银标、赖弥平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五县二区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及结合推进一村一品助力精准扶贫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河源市乡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处处是青山绿水,人文优势、生态资源优势非常明显。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市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打好脱贫攻坚战。据统计,2017年全年全市接待入市游客达3201.03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总收入272.86亿元、同比增长14.8%

一、主要成效

    党中央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景点,提升农村环境。目前,我市乡村旅游景点有近30家,主要包括春沐源、苏家围、东江画廊、南园古村、叶园温泉、万绿谷、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柠檬庄园、林寨古村、热龙温泉度假村、佗城景区、霍山风景区、龙飞知青俱乐部、连平内莞田园风光、圣迹苍岩、九连山森林度假村、紫金盘古度假区、越王山等。其中4A级旅游景区的乡村旅游景区有苏家围、东江画廊、叶园温泉、热龙温泉度假村等。乡村旅游景点的建设,优化了当地的基础配套设施及文化内涵,提升了乡村整体环境。

(二)创建了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农村旅游知名度。一是创建一批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011年,和平热龙温泉度假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2年,和平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3年,和平县林寨镇林寨古村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016年,江东新区古竹镇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同时,东源县顺天镇、和平县东水镇增坑畲族村、和平县下车镇去峰村、连平县忠信镇上博村、连平县上坪镇中村村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二创建了一批广东旅游名镇名村。我市东源县新港镇被评为广东旅游名镇,东源县义合镇义合村、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被评为广东旅游名村。此外,苏家围和林寨古村还获得广东最美的乡村全国最美古村落的美誉。三是创建一批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目前,我市有7个乡镇分别获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分别是:源城区埔前镇、东源县新港镇、东源县义合镇、和平县热水镇  、龙川县佗城镇、紫金县凤安镇、紫金县南岭镇;四是创建了一批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福源果场休闲果园、东兴旺果场、友诚香车农业生态产业园、万绿谷休闲度假旅游区等23个乡村旅游点入选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五是评定了一批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我市和平县林寨古村、连平县上坪镇中村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吴辉生经营户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李远通等23人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龙润杂粮食府等30家农家乐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六是打造了14个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10个广东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积极推进24个村完善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等八小工程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形成了一系列农节事节庆活动,包括每年举办的源城龙舟节、连平上坪桃花节、鹰嘴桃节、忠信花灯节、和平猕猴桃节、东源板栗节等;二是挖掘和包装了一批原生态的农业旅游商品,包括霸王花米排粉、万绿宝、聪明人猕猴桃饮料、客家酿酒、仙湖茶、柠檬酵素、望郎回板栗、连平鹰嘴桃、紫金牛肉丸、龙川牛筋糕等;三是建设了一批以提供苦笋、野艾、五指毛桃、野菜等农家美食为特色的农家乐;四是带动景区及周边农民脱贫致富。旅游扶贫开发,为旅游景区内及周边农民的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以东源县新回龙镇东星村为例,作为全市最贫困的行政村之一,自万绿谷景区建成开放以来,积极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经营生产、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东星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万多元,成为全市名副其实的山区生态富裕村;五是扩大了就业门路。旅游扶贫景区的开发,为安置景区内及周边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如万绿湖旅游直接和间接带动从事旅游业(包括经营旅游船艇、车辆、餐饮以及土特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的总人数就达1万多人。乡村旅游景点招聘的员工中,本地的员工占了70%以上,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二、主要做法

(一)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一是抓全市总体规划。近年来,为了加快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我市坚持做到规划先行,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编制了《河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河源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等规划。二是抓旅游扶贫村规划。重点支持有一定基础条件的试点村率先发展,做好试点村总体规划,建设特色村镇。2015年帮扶的14个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已做好旅游规划,10个广东省旅游扶贫重点村也正着手做规划。三是启动编制了《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5)》、《河源市乡村旅游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旅游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四是抓旅游扶贫项目规划。我市要求旅游扶贫项目要按照《河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关总体规划要求,聘请策划专家进行策划,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或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编制项目规划,根据资源条件,因地制宜,以最少的资金将资源转化为产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

(二)选好乡村旅游扶贫点。选好扶贫点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因此,我们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摸底,通过对项目区位、开发价值、产品差异性、效益辐射性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因地制宜、认真布点,开发了一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旅游扶贫景区,一是以万绿湖、镜花缘、万绿谷、野趣沟等为代表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开发的山水生态观光型景区;二是以苏家围、佗城景区、林寨古村、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为代表的依托浓郁的客家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乡村民俗资源开发的民俗文化体验型景区三是以客天下河源、巴伐利亚、热龙温泉、叶园温泉、御临门温泉为代表的依托中医药养生、温泉养生资源开发的养生休闲度假型景区;四是以春沐源、柠檬庄园、融和生态农业休闲农场等为代表的依托丰富的农、畜、牧业生产资源开发的农业观光体验型景区等等。

(三)创新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形式。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新扶贫载体,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扶贫模式,争取旅游扶贫效果最大化。通过旅游扶贫实践,目前我市旅游扶贫开发形式主要有:一是政府引导。通过政府引导、多轮驱动、多部门联合推进,由政府拨出专项资金以旅游项目开发的形式开展扶贫,完善旅游项目相关旅游基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自2002年以来,我市旅游项目共获得省旅游扶贫资金6005万元;2010年,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获得省高端旅游专项资金1000万元;2013年,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获得省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园竞争性扶持资金3亿元,2017年,对8个乡村旅游示范点进奖励扶持,每个示范点奖励8万元,共计64万元,这些旅游专项资金的投入,对我市乡村旅游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二是企业自主开发。在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民资投入进行旅游开发,实行企业化运作。例如热水漂流景区发展初期是靠250万元扶贫资金建成的,随着景区发展需求,吸引了更多的社会投资开发,现在景区由更有实力和经验的控股公司经营管理,为景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投资机制保障。三是企业为主、农户参股。例如苏家围和林寨古村,当地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企业共同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实行村镇分红的经营模式,真正把利益分配到每家每户,让村民都自发、自觉的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四是发展以农家乐(山庄)为主的乡村旅游。一方面,农民依托山清水秀的特色旅游资源,直接开办农家乐或经营乡村旅馆,成为第三产业的经营业主,极大地增加非农劳动收入从而脱贫致富。如新港镇是万绿湖旅游码头所在地,进出湖的游客都在这里集中。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开设餐馆,并从行业管理上给予指导帮助,新港镇的餐馆达30余家,餐馆业主在当地属富裕一族。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当地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我市衍生了一批如客家酿酒、霸王花米排粉、鹰嘴桃、猕猴桃、五指毛桃、板栗、茶油等农副土特产。

(四)加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中,我市注重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依靠群众的总体思路,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一是精准招商。利用我市良好山水资源,主动走出去,吸引更多客商来河源投资兴业,招好一批商。如201712月,市政府组织多部门赴深圳进行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专场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招商效果。二是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我市以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先后开通了惠河、粤赣、河梅、广河、汕湛、汕昆等高速公路,融入了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河惠莞高速和赣深高铁正在建设,广赣、粤湘等高速公路也正在加快谋划或即将建设,五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和一纵一横高铁网正在形成。同时,我市逐步完善了河龙高速、粤赣高速、205国道、市区主干道等区域内的旅游标识标牌,大力推进了智慧旅游、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等建设。三是旅游环境不断优化。近几年,我市、县(区)旅游部门加大了行业管理,大力贯彻实施《旅游法》,坚决打击超范围经营、恶性削价竞争、购物欺诈,严厉查处黑社黑导黑车等非法行为,净化和规范了旅游市场。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规范从业人员上岗资格、执业资格、级别等级的培训、考核,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营造旅游大产业大格局招商环境。我市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国际康养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建设我市旅游一带一圈五个特色功能区的目标,推动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建设,重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旅游区、一批特色农家乐、一批特色农业体验区、一批特色小镇、一批特色民宿、一批房车基地、一批户外拓展基地等,形成优质特色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五)强化品牌打造。一是打造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借助当代市场理念对客家文化进行多样化、深层次开发包装,大力提升景区景点的客家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对客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出一系列以客家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产品。二是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景点、推介生态旅游项目、营造优美生态环境、深度挖掘生态文化、创新生态旅游产品等措施,形成万绿河源的生态文化品牌。三是包装乡村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家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高农业+旅游的综合新产能。四是策划河源客家文化展示项目,以可视化的形式打造文化品牌,如酿酒文化、方言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姓氏文化、乡村文化等,通过再包装,提高文化与游客的可接触性。

(六)突出宣传推介巩固和扩大客源市场。近年来,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旅游宣传营销原则,不断加大旅游宣传投入,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各种主流媒体,开展一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积极组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湖南、江西、福建、厦门、潮汕地区等主要客源地进行重点宣传营销和广告投放,加强区域合作,开展旅游交流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河源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工作设想

委员们针对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点面推进、产业支撑、整合资源、创新产品、扩大营销、落实责任等建议,很有建议性,对进一步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助力精准扶贫具有积极的作用。下来,我市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旅游局的新任务新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的目标,结合委员们的建议,着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河源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国际康养旅游城市。

(一)抓好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推动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持续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多规合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整体营销、旅游数据和旅游扶贫等方面取得突破,确保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取得成效。

(二)抓精准扶贫,加大投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根据省市乡村振兴精神,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继续创新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主动争取省、市县旅游扶持专项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来;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加大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市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打造一批特色明显、产业带动强、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整合资源,融入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乡村旅游发展一要做到整合资源,做好古驿道文章,利用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客家民居及特色农业,依靠临近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场果场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成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特产购物、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二要依托当地的乡村文化、传统乡土风情、特色民居、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节庆活动等开发乡村旅游。

(四)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化管理。一是出台标准,完善管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制定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条例、管理办法,加强指导管理工作。二是实行奖补制度。对发展旅游较好的乡村安排一定扶持资金给予一定奖励,推进乡村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大乡村旅游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以扶贫方式优惠或免费对当地的旅游人才进行培训,输送旅游人才建设美丽乡村。

(五)加强宣传,擦亮乡村品牌。印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画册,继续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微信和网站等互联网+”新媒体加大宣传报道,继续加强和主要客源地的联系,定期举办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的旅游节会,增加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乡村旅游节目,做活乡村旅游市场。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市旅游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河源市旅游局

                                   201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