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180013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河源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要闻 公开 办事 互动 市情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180013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浏览: - 日期:2018-06-30 15:16:09 来源:本站
河农函〔2018〕310号


市环境保护局:

我们对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80013号提案的会办意见是: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两个河源”的发展总体部署,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我市水资源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切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抓好农药化肥的减量施用。通过培肥地力、推广喷灌、滴灌精量施肥技术、推广有机肥、配方肥等技术组装,减少化学肥料使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轻肥料流失对水体的污染。2017年推广使用配方肥面积80万亩,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1.2%,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32个,2.42万亩;2018年上半年推广使用配方肥面积60万亩,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龙川、紫金县申报为世行贷款项目环境友好型种植业项目示范县,2016-2017年共累计对项目区内4060户农户27582亩·造水稻使用配方肥进行补贴;2018年上半年龙川、紫金县继续实施世行贷款项目环境友好型种植业项目,对项目区内85739户农户21633亩水稻指导使用水稻“三控”技术,补贴使用低毒生物农药、施用配方肥等,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2017年实施面积达5万亩。二是推广农药瓶、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借助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友好型种植业项目,在龙川、紫金县多镇开展农药瓶回收试点,设立农药瓶、包装废弃物、农膜等回收农资门店15间,示范推广农药瓶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三是抓好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和修复试点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2017年完成第二批农产品样品以及省控点采样150份,完成省下达的采样任务。2017年年底前完成了1024个农产品和土壤的取样工作任务。同时在连平县溪山镇、紫金县义容镇下青溪村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试验、示范面积200多亩。今年在紫金县瓦溪镇下漱村继续开展一个土壤污染修复示范点。

(二)切实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抓好源头预防。我市各级农牧部门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结合实际重点推广“猪-沼气发电-林(果菜)”等种养结合、多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2017年,我市东瑞集团发明高床生态养殖零污染、零排放模式被农业部汇编为七种生态养殖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2017年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会议组织代表参观了我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我局还在会上介绍了经验。目前,我市2个高床发酵生态养殖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产使用;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畜禽养殖场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府办〔201639号)精神,去年全市禁养区内共清理专业户以上畜禽养殖场1609户,清理畜禽231251头(只),其中生猪养殖场1607户,清理生猪227251头,如期全面完成禁养区范围内养殖场清拆任务;2018年,我局3次派出督查组深入县区农业、畜牧开展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督查和禁养区养殖场清理回头看,严禁清拆养殖场死灰复燃。二是抓好末端治理。我市作为世界银行贷款畜禽废弃物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试点市,共争取世界银行贷款资金5000多万元,先后实施8家牲畜废弃物治理示范项目和2家高床发酵养殖示范项目,目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经测算,年可减少COD 排放3038.9吨、氨氮排放94.1吨。2017年全市新建厌氧池/沼气池12.05万立方米、沼液(废水)贮存池54.37万立方米、好氧池30.85万立方米、氧化塘340.76万立米、粪便堆放场6.08万立方米,较好地控制了畜禽养殖污染。2018年,我市继续申报世行牲畜废弃物污染治理项目5个,扎实做好我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三是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进一步推动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市政府于3月底前出台了《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河源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发改、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同时,方案明确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纳入县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二、今后工作计划

一是规范养殖业发展。遵循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总体思路,促进绿色养殖业发展。调整优化生猪养殖布局,积极引导畜牧业向非禁养区的山区、农区转移,减少散户饲养群体,着力发展规模规范养殖。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科学合理精准精确划定禁养区,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部门职能,建立健全有效、长效的畜禽养殖场管理、治理工作机制。鼓励新建、扩建养殖场采用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和全漏缝地板养殖。开展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农业部畜禽标准化养殖、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推进畜禽养殖治污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创建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不同类型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二是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规模养殖场统一台账,制定“一场一策”、治理路线图和时间表。健全疏堵结合、多部门联动的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机制,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坚持肥料化、能源化为主要利用方向,鼓励大型规模畜禽养殖场新建或改造采用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配套有机肥厂或联合配套有机肥厂;引导中小型养殖场建设畜禽粪便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鼓励畜禽养殖企业(场)为周边农户免费提供有机肥就近还田、还林。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沼气利用、发酵养殖、有机肥加工、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等方式,推进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打造一批不同类型的资源化利用的样板企业。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环保公司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我市畜禽养殖企业提供粪污处理运营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探索建立养殖场付费、专业化处理、市场化运营、资源化利用的畜禽粪污处理服务全产业链。

三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普及使用配方肥、高效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到2020年,测土酏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服务,指导农民适时适药适量防治病虫害;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施药器械,实施精准科学施药,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特色高值果蔬套袋技术,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区域化联防联治。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生物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河源市农业局

                             201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