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七届人大八次会议第20210014号代表建议的意见
发布日期:2022-01-11 10:57:48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发改产业函〔2021〕411号

 

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七届人大八次会议20210014号代表建议的意见

 

谭台哲代表

现就提出的《关于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推动河源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第20210014号)提出如下意见:

近年来,国家和省越来越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已成为未来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增长极。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我市“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我市数字产业的基本情况 

2020年以来,河源抢抓国家、省实施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和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融湾、融深”行动,不断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取得了明显实效。目前,制造业是河源的主导产业,特别是电子信


息、矿产资源深加工、绿色食品饮料、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合计占比全市70%以上。

当前,河源数字产业化基础不断夯实,数字经济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阿里巴巴华南云数据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华为、中兴、腾讯、大唐电信等大型企业加快合作布局,源城区5G产业城、江东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建设,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5G等“新基建”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按下了“加速键”,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呈不断优化和增长态势。

(一)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增加值149.28亿元、101.68亿元和64.66亿元,同比增长4.6%10.3%5.1%产业集聚明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建材陶瓷、纺织服装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实现工业增加值91.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32.4%

(二)创新发展初具成效,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一是创新主体与成果产出数量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26家,是20157倍多创新型企业(试点)达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294家;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居粤东西北地市前列;拥有广东省车载智能液晶显示屏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移动能源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二是创新载体建设加快,人才引育力度加大。河源市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先后建立国家通讯终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工业大学(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天津大学精密仪器院士工作站、深圳大学河源国际研究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研究院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广东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鹏城实验室大湾区未来网络实验与应用环境河源节点、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分院岭南现代农业省实验室等一批高层次研发平台建设

(三)数字产业基础夯实,项目不断获得发展。全面落实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政策,成功获得省级产业创新能力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专项扶持项目11个、资金3000多万元,有效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在5G芯片、滤波器项目方面获得省级扶持资金1790万元,帮助众拓光电公司在滤波器项目上获得2.5亿元融资,为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起到带动示范作用;推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通信电子设备制造、光学器件等领域重点21个项目启动建设,为推进5G智能终端生态链发展,打造5G创新研发和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奠定了基础;全市工业企业共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50多台套。

(四)措施不断完善,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全市工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90%,数控技术应用率达80%,两化融合发展程度加深,全市16家企业入围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市高新区成功申报“广东省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在生产管控、能源管理方面共推动63家工业企业完成“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示范,并出台了《河源高新区鼓励“5G+工业互联网”应用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河源市高新区“5G+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方案》,共投入4000万元在高新区打造了5家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实现园区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覆盖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高新区已初步建成“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

(五)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得到夯实。2020年至今,全市新增5G基站1400多座,基本实现5G网络县区城域全覆盖;全市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全市纳入省全域规划清单的7877条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100%光网覆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夯实基础。

(六)推动数据管理工作,政务数据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以数据资源价值挖掘激发经济新活力编制了《河源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调研报告》。二是推进广东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河源分节点项目建设。根据省局大数据中心“两级平台,三级管理”的建设思路,着力推进广东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河源分节点项目建设,这大幅提升数据汇聚、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的能力,支撑我市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高效、便捷、安全共享和应用。三是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监管和治理机制,提高各地各部门的数据治理和数据监管水平。探索组建公共数据运营机构,通过制定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和安全防护能力标准,加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推动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二、存在问题

      近年,虽然我市的数字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加快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数字经济加快引领河源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基础依然薄弱,数字经济产业有待培育。目前,河源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较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非常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有待完善。

数字技术和人才支撑明显不足数字化应用技术受制于人。80%的工业软件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仍然被国外垄断。工业软件产业总体实力不强、工艺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在工业控制系统、研发设计、建模仿真、制造过程管控等方面相对薄弱,现场级工业应用软件服务能力有待增强。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三不”现象。我市部分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不敢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不想数字化;缺乏既懂生产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不会数字化。

    三、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划方向

市发改局牵头编制《河源市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规划中明确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发展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为发展好我市数字经济,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总体规划导向

立足河源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与现状,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配套需求为导向,加快产业转移与产业链延伸承接,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一代通信设备、超高清视频显示、以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应用四大领域,建设高端化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

(二)发展四大方向

1.智能终端面向深圳、东莞、惠州等智能终端企业集聚地,继续发挥河源在手机、计算机等终端整机组装加工优势,积极引进手机与新型智能终端企业,重点发展智能家居及配套,积极拓展服务于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的智能家居配套环节,发展控制系统、智能开关、智能灯具等智能终端电子产品。结合下一代网络发展和个性化消费需求趋势,依托西可通信、美晨通讯、维图通讯等市内手机龙头企业,鼓励河源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转型开发智能传感器与NB-IoT、LTE CAT1、5G等无线终端模组深度融合的新型电子产品,积极开拓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智能家电、车载终端等新兴领域,推进智能终端与信息消费、大数据的紧密结合。

2.新一代通信设备完善新一代通信网络规划部署,加快5G、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建设。推进5G产业链布局,以市高新区和源城区5G产业城建设为主要载体,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5G领军企业,以中兴通讯河源基地项目为带动,重点发展5G相关元器件、组件、高端芯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5G基站系统天线、射频和微基站、通讯网络运维等核心产业链。加快推广5G商业应用,加快5G与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上的融合,推广“5G+制造业”“5G+工业互联网”“5G+工业园区”等创新模式。

3.超高清视频显示依托中光电、河源精电、耀宇科技、思比电子等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显示屏的重点企业,积极开展新型显示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重点加快上游基础材料、中游配套器件、下游显示终端及产品应用的发展,加强向材料和零部件配套延伸,支持发展配套有机发光材料、玻璃基板、显示用功能膜材料、靶材、偏光片、驱动芯片、光刻设备与检测设备等材料和器件。提升行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和高端产品领域应用的能力,面向车载、医用、教育、广告、工控、穿戴、拼接、透明、镜面等领域,扩大新型显示产品的应用规模,发展“大尺寸”“定制化”创新应用模式。

4.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规划建设数据产业园、数据集聚区。推进阿里巴巴大数据综合服务数据中心、中国联通河源市分公司全天候(河源)云数据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投入使用,争取纳入全省5G基站和数据中心总体布局,打造河源政务数据中心集聚区。积极建设市高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立大数据、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大数据运用能力,面向工业、交通等数据资源丰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重点行业领域,推动跨行业大数据整合集聚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和提升制造效率,推动本土工业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等“上云上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把握“双循环”“碳达峰、碳中和”新时代机遇,“新基建”打好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我市下来既要求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以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为抓手推动我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此外,也要对接省二十个产业集群建设,用好高质量发展重大利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接受“双区驱动效应”辐射,加快融合深圳都市圈和横琴、前海两大合作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国家战略,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生态文明优质生活圈等多个方面建设为河源留有对接口我市已纳入深圳都市圈,作为粤东西北唯一近距离接受广深港一线城市辐射带动的地级市,我市下来将充分认识到“双区”和深圳都市圈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接受“双区”提升发展的辐射。特别是做好依托区位、腹地、能源等优势,以广深总部+河源基地广深研发+河源制造模式开展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积极承接广州、深圳在数字经济产业溢出资源深度参与深圳都市圈发展,实现3+2”城市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机制体制有机衔接

)强化规划组织保障,统筹推动产业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探索成立市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制定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相关措施,定期召开工作专班会议,对工作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协调,督促落实重点任务,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协同机制二是完善顶层设计,研究编制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对标河源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和任务安排,细化工作举措。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构建使电子信息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营商环境,为吸引和壮大数字经济企业提供环境保障。为企业市场准入提供方便,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工作落实。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覆盖。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优化设置和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营造知识产权侵权假冒高压严打态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人才支撑。强化数字技术创新载体培育和人才培养。一是加强数字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依托一批国内重点高校、研究院所共建河源本地的技术创新载体,吸收大湾区的先进技术或案例,强化本地数字经济公共技术支持、产业服务和孵化功能。二是以校企深度联合培养为手段,针对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具有实操能力的应用人才,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六)强化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一是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普惠电子信息企业贷款发放力度。坚持运用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确保再贷款资金精准高效流向数字经济,惠企利民。二是探索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电子信息企业金融服务。

 

 

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