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河源市七届人大八次会议第20210031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1-11-15 16:30:07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文函〔2021〕180号

李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过程

       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会同各协办单位全力抓好落实。一是制定办理方案。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市七届人大八次会议第20210031号)办理工作方案》,明确各单位工作措施、工作要求等。二是成立办理机构。成立由我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工作职责,具体承办科室,并安排专人跟踪落实。三是加强了沟通协调。主要认真听取了协办单位以及人大代表等意见,并经多次修改,形成答复稿件。四是深入基层调研。我局多次到全市五县两区乡村旅游点和民宿调研,并形成《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报告》《河源市民宿发展报告》,为推动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主要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契机,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要承载地”为目标,依托生态、旅游、乡村、人文等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我市乡村文旅产业不断涌现,主要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产业带动强、环境优美的特色文旅小镇、乡村旅游民宿、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今年在疫情影响下,我市旅游仍呈现蓬勃发展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入市游客371.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0%和42.6%,其中乡村旅游拉动作用明显。

     (一)高度重视,政策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先后出台了《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河源市民宿管理实施细则》《河源市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河源市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河源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计划(2021-2025年)》《河源市进一步推动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编制了《河源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对乡村旅游进行了重点规划和布局,较好地统筹和指导了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以及包括民宿业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经过充分调研,形成了《关于河源市文旅体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河源市民宿发展情况报告》等报告,从理论层面较科学地分析和判断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剖析了问题,从制度层面解决了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问题,提出了科学可行的举措。

     (二)完善基础,优化环境。一是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多年来,我市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筹备建设资金,统筹规划,重点突出乡村的公共休闲绿地、乡村道路、河堤绿化、房前屋后绿化、村庄绿化带的建设,做到乔、灌、花、草等合理科学配置,形成色彩鲜艳、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着力提升村庄生态景观环境。“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乡村绿化美化项目596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其中省定贫困村255个。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我市大部分乡村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结合精准扶贫,积极筹备各项建设资金,坚持把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开展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推进了“美丽庭院”“四小园”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乡村旅游环境。如龙川县累计拆除5.7万间672万平方米,打造“四小园”示范点6187个;源城区28个村达到干净整治标准,陂角村于2019年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作为河源市代表村参加《乡村振兴大擂台》。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提质。进一步加强了道路、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停车场、医疗站、垃圾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各项基础配套建设,完善了乡村旅游服务功能,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游客和居民提供舒适、安全和宜居宜游的休闲旅游环境。厕所革命加快推进,2015年以来,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35座,基本实现合理规划、均衡布局。如龙川县完成村道路路面改造及硬底化257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55座,20户以上自然村雨污分流基本实现全覆盖;源城区在陂角村、上村村、坪围村等有条件、游客数量大的乡村旅游区建设游客咨询服务中心。

     (三)文化赋能,打造产品。我市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特别重视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以文化为灵魂,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目前,我市乡村旅游景点共有近30家,旅游民宿近300家。一是打造美丽乡村旅游产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古建古村落、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出趣田野桃旅综合体乡村旅游点、高埔岗乡村旅游点、连平县大湖镇(绿竹)乡村旅游点、仙坑古村乡村旅游点等,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二是打造红色乡村旅游产品。目前,我市打造的红色旅游产品主要有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苏区展览馆、“血田”纪念广场、革命烈士刘尔崧纪念馆和故居、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阮啸仙故居、佗城景区朱氏宗祠、五兴龙革命旧址等景区。其中,红色苏区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阮啸仙烈士陵园及故居、紫金苏区遗址群、和平抗日淞沪英雄纪念碑、龙川南拔寮兵工厂被列为广东省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三是打造客家文化乡村旅游产品。主要打造了佗城风景区、林寨古村、南园古村、苏家围、黄龙岩畲族风情景区等多个以客家文化为核心的重点文化乡村旅游项目;同时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客家山歌等客家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项目中,突显客家文化特色。打造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深度挖掘打造,形成了以万绿湖、镜花缘、万绿谷、野趣沟、桂山、霍山、越王山、九连山等为代表的“万绿河源”的生态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温泉资源,开发了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和平温泉之都、叶园温泉、御临门温泉、荣佳国韵温泉度假村、康泉十八等乡村温泉景区。五是打造精品民宿近年来,我市依托生态、旅游、乡村、人文等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发展了一批文旅融合特点突出、效果显著的乡村民宿,逐渐打造“民宿微景区化”和“民宿+研学+亲子+团建+文创+电商”的具有显著河源特色的民宿发展之路。据初步统计,全市有民宿300多家,约4000间客房,超过6000张床位,民宿从业人数约4000多人(目前我市已登记发证的民宿125家)。我市民宿发展较好、美誉度较高的有源城区杨家小院、乡村四月,东源县梨花屋舍、竹里馆、到·吉宿、康汇·酒坊民宿、万绿客家驿站、回响民宿等,东源新港镇、义合镇、康禾镇等区域已有了民宿集群发展的雏形。今年5月份,我市成功举办了河源市2021年美丽乡村民宿招商推介会,推动188个民宿建设项目达成意向投资,并与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美丽乡村连线连片建设,为我市乡村旅游业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生态经济”变“美丽经济”,以乡村旅游兴旺助推助力乡村振兴。六是全力打造“2晚3天”经典旅游线路。近期,为了留住“过夜客”,更好地带动文旅消费,通过精心打造,将乡村旅游点及民宿纳入旅游线路,形成了河源恐龙文博园——万绿湖风景区——入住市区酒店——夜游太平古街、龙川霍山风景区——佗城古镇——东源仙坑古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住叶园温泉——阮啸仙故居、苏家围等3条“2晚3天”经典旅游线路。

     (四)整合资源,品牌突破。近三年来,我市先后创建、申报、评定了一大批体现文旅全域融合的乡村旅游线路、产品,在融合实践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巴伐利亚庄园荣获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客天下、和平温泉之都获得省级旅游度假区;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龙川县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福建会馆)成功晋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源恐龙文博园、霍山风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河源恐龙文博园实现了我市“文化场馆景区化”重大突破,成为我市文旅融合的典范作品;乡村旅游点源城区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旅游区、野趣沟旅游区、荣佳国韵温泉度假村、五色茶岭景区、绿油花果树小镇新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高埔岗街道、新港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新评11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5个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7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省级森林旅游特色线路、4条省级历史文化游径线路。

     (五)专项扶持,示范带动。为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活力,2019-2020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两届河源市乡村文旅融合创新大赛活动,将250万元扶持资金以“以奖代补”的竞赛方式,直接奖励扶持给乡村旅游点和乡村民宿的实施主体。活动评出了一批主题定位高、市场明朗、管理规范、示范性好,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旅融合较高的乡村旅游点和民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和社会效应。今年,我市也安排了100万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继续举办第三届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创新大赛,扶持一批乡村旅游点示范项目和精品民宿健康发展。此外,我市在2020年还积极争取了省级重点文旅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奖补资金728万元,其中用于扶持乡村民宿、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就占到了大部分。

     (六)创新营销,拓展客源。一是巩固珠三角等老客源地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旅游产品,设计适合珠三角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与线路。进一步在南方卫视、腾讯、河源日报、河源晚报、河源电视台、河源发布、万绿河源公众号等新老媒介开展旅游形象和产品的宣传。组织策划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题活动,如:摩托车越野赛、大型徒步穿越活动、马拉松比赛、文化旅游节等,进一步丰富河源旅游的内涵,增强河源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拓宽新客源地市场。借助“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深圳、东莞、惠州、汕尾合作,充分发挥深莞惠“3+2”发展区域优势,加强5市旅游区域合作,尤其是要借助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契机,深入开展两市旅游合作;加强与广州、中山、珠海、佛山、潮汕地区等周边城市宣传推介,共享旅游消费市场,打响我市旅游品牌。三是创新营销方式。针对疫情下河源文旅经济复苏,我市组织开展了河源文旅复苏消费季、广东人游河源、河源人游河源、文旅“繁花”音乐季等50多场特色文旅活动,推出了河源文旅消费惠民卡,摄制播出了民宿主题《温度》公益微纪录片,举办“湾区之眼,河源怀抱”大型媒体采风活动,推出6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在深圳地铁、深圳口岸、粤赣高速路桥广告立体宣传推介河源旅游,掀起了河源红色生态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新热潮。此外,推出了文旅消费惠民卡“2晚3天”专卡,赴湾区城市开展了河源“2晚3天”经典线路产品推介会,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重点宣传了“2晚3天”经典线路涉及的文旅产品,并隆重推出了《舞·秀河源》新的文旅宣传片,加大了宣传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李燕代表所提出的建议切合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思考,具有较高的建设性、指导性,我局将进一步研究,逐项推进。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乡村资源,将乡村旅游发展列入“河源文旅体‘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同时,依法有序盘活闲置农房、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用于乡村民宿和相关业态建设。

     (二)积极引导,完善发展环境。一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完善旅游设施配套;二是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三)深挖内涵,助推乡村振兴。推广“乡村+”“+乡村”发展模式,争取到2022年累计建成15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出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特色民宿,培育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以上。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精品乡村民俗风情游、红色历程游、节庆游等文化旅游主题线路;引导、指导全市的乡村旅游业丰富产品内容,提升抗风险能力。三是继续举办板栗节、捕鱼节等乡村节庆活动,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以节富民”。力争每年开展粤赣古驿道相关主题体验活动,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继续搭建完善乡镇健身平台,大力开展乡村广场舞、舞狮等趣味性运动。

     (四)加强宣传,打造品牌。一是继续创新营销。着力引导全市民宿业集群布点和抱团经营、营销推广,走“品牌特色化、服务精细化、经营网络化、行业生态化”之路。二是继续强化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和提高村民文物保护意识,建立村民自发保护机制。三是加强和主要客源地的联系,定期举办特色旅游产品的旅游节会,做活乡村旅游市场。

总之,我们将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进一步把“乡村旅游”作为我市文旅的重要发展方向,着力促进乡村旅游业态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关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9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佰祥,338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