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农业农村局 > 农业农村动态
水产养殖防寒防病技术措施
发布日期:2024-11-26 16:08:13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冬季低温阴雨天气极易导致养殖鱼虾类出现冻死、冻伤现象,特别是鲮鱼、罗非鱼、对虾、罗氏沼虾等主养品种,及越冬亲鱼。冬春季节水霉病、小瓜虫病发生风险系数高;低温期易发的病毒性病也有发生的可能,养殖生产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为了做好应对寒潮工作,防止寒潮过后水生动物疫病暴发流行,现就水产养殖防寒防病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一寒潮来临前应对措施

  (一)及时做好越冬保温设施维修、维护。确保保温棚无破损,防渗雨、防渗水,预设了热水管和空气加温装置要确保设施运转正常。

  (二)不搭建保温棚的越冬池,可在越冬前加强肥塘,并适当加深池塘水深,但进水时要缓慢少量,不要一次性大量进水,避免水生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并在池塘北面搭建挡风设施等方法进行保温。

  (三)视水温情况,适时投喂添加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的人工配合饲料,增强水生动物体质。

  (四)尽量减少人为刺激和干扰养殖对象。若需过塘,操作要细致,避免损伤,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受到感染;如若起捕上市,最好进行一次性清塘。

  (五)加强病害和水质监测。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水质恶化。一旦出现暴发性流行病害,须尽快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和隔离措施。

  二寒潮期间的管理措施

  (一)加强保温设施巡查。确保保温棚无破损、无渗雨、无渗水,挡风设施正常。

  (二)加强水质管理。每天早、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水质调节以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方式为主,换水调节方式为辅,防止水体缺氧和水质变坏。

  (三)加强养殖管理。水温回升时,不可急于投喂饲料,避免鱼群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待水温回升稳定后,适当换水,并做好水体消毒与水质调控。水体消毒最好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视水质情况可适当使用水质改良剂,同时投喂添加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的人工配合饲料。

  (四)加强日常管理。当气温低于水温且没有阳光时,露天鱼池尽量不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水上下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

  (五)加强病害防治。病害发生后,要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处置,确保安全。已出现冻伤死鱼的池塘,应立即将死鱼捞走,以免腐烂污染水体。此时鱼体质较差,应避免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

  三主要病害的预防方法

  在低温阴雨季节中,气温逐渐回升期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的高发期。这两种病害对鱼类危害严重,因此要在寒潮期加强养殖越冬管理,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及时掌握疫病情动态,防止发生暴发性流行病。

  (一)小瓜虫病

  流行及危害:淡水鱼类都可感染小瓜虫,其对幼鱼危害尤其严重,水温在15-25℃时流行。

  预防与处置:

  1.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小瓜虫包囊。

  2. 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等,有条件的可把水温提高到20℃以上。

  3. 青蒿末适量拌饵投喂。

  (二)水霉病

  流行及危害: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水霉、绵霉属的繁殖适宜温度是13-18℃,对水生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鱼体受伤后极易被感染。

  预防与处置:

  1. 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密度要适当。

  2. 用食盐水浸泡有一定疗效。

  3. 五倍子末适量拌饵投喂。

  疾病防控应根据养殖品种的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疾病防治方法请登录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网,简称鱼病网) 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