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办函〔2019〕8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有关单位:
《东源县“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反映。
东源县人民政府
2019年7月25日
东源县“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粤发〔2018〕16号)《关于印发<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社发〔2018〕187号)《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河源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府办函〔2018〕130号)精神,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致富,带动县域旅游与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粤菜师傅工程”为契机,充分挖掘和打造东源粤菜品牌,全面融合本地旅游资源与农业产业优势,同时大力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粤菜烹饪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东源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首选地,为河源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把“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粤菜师傅人才队伍和打造“东源美食”品牌为重点,以带动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与乡村农业产业振兴为目的,同时注重将“粤菜师傅”工程与本地优势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形成我县“美食+美景”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路线,使“粤菜师傅”工程更好的焕发出生命力,推动东源粤菜的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最终将“粤菜师傅”打造成弘扬东源县客家饮食文化的知名名片。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东源县“粤菜师傅”工程顺利推进,成立东源县“粤菜师傅”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叶永强(副县长)
副组长:陈延军(县人社局)、黄振(县文广旅体局)、林伟华(县农业农村局)
组 员:朱映真(县委宣传部)、卢文宏(县市场监管局)、黄罗红(县工商信局)、赖小标(县扶贫工作局)、廖三妹(县财政局)、李运强(县教育局)、各乡镇政府分管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社局,由陈延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东源粤菜师傅人才培养工程
1.构建东源“粤菜师傅”培养体系。借助市职业(技工)院校、本县培训机构、餐饮行业协会、优秀餐饮企业等社会培训资源,结合我县投入资金建设东源县“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以及东源县粤菜展示交流中心,全方位搭建东源县的“粤菜师傅”培训平台,构建东源“粤菜师傅”多层次的培养体系。主要面向农村和城乡劳动力开展粤菜烹饪职业技能培训,将“粤菜师傅”培训计划纳入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年度计划,落实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我县广大城乡劳动力参加粤菜烹饪技能培训。同时与广东省各大烹饪专业学校建立人才输送机制,鼓励对烹饪有兴趣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生到技工学校全日制烹饪专业学习,并在生活费上予以资金支持。2019年底,完成东源“粤菜师傅”培训交流基地、东源县(义合)粤菜展示交流中心建设;2020年底,完成建设20个以上特色培训基地(点),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扶贫工作局、县文广旅体局)
2.提升东源“粤菜师傅”培养能力。政府投入资金完善教学实训场地和设施设备,推进粤菜烹饪专业建设,打造粤菜、东源特色菜精品课程。重点强化粤菜烹饪名教师培养,组织成立东源县餐饮行业协会并加强与外市、县餐饮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开展合作交流,聘用知名粤菜师傅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大培养粤菜师傅力度,共同研究制定粤菜师傅培养方案,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挖掘并评选出一批粤菜厨师村,逐步建立“名村出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成名厨”的良性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实施东源“粤菜师傅”扶贫计划。围绕我县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引导精准扶贫对象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对50个省定贫困村与211个面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开展专项培训,力争每年培训100人以上,并推荐就业创业,推动贫困户实现就业创业脱贫。对参加粤菜师傅培训的精准扶贫对象,实行免学费、教材费,补助生活费、交通费等,所需费用列入专项扶贫工作经费。积极参与粤菜师傅校企联盟合作,将参加培训的学员推荐到本县、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餐饮企业就业。(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工作局)
4.提供东源“粤菜师傅”业务指导。主动对接市人社局出台的粤菜师傅技能鉴定考核各项标准、考核评价模式等,建立我县粤菜师傅评价考评员队伍,加强我县粤菜师傅培训、认定、公推和公选的业务指导。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主动推荐参训学员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评定,对粤菜制作传承成果显著、菜系品牌突出的培训机构,优先推荐参与“河源粤菜大师工作室”认定,并予以资金支持,同时开展“东源粤菜大师工作室”认定,到2022年全县认定20家以上“东源粤菜大师工作室”,对获得认定的每个工作室予以一定资金支持。对获得认定的各类餐饮企业和粤菜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给予表彰奖励。对申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奖”“广东省南粤首席技师”和政府特殊津贴等奖项,在技术指导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二)东源粤菜师傅就业创业体系优化工程
5.优化“粤菜师傅”就业创业环境。提高粤菜师傅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建立东源县粤菜师傅信息库,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对接,每季度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粤菜师傅专场招聘会。对有求职意愿的,优先向本地区用人单位推荐,促进市场供求对接匹配。加大政府促进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对粤菜师傅创业人员及其创办的经营主体,可按规定申请享受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创业扶持。对粤菜师傅在本地创业的,给予最高30万元免息创业担保贷款;对粤菜师傅创业人员及其创办的经营主体,按规定给予一次性1万元创业资助和租金补贴等创业扶持;对属于灵活就业、符合条件的粤菜师傅就业困难人员和院校毕业生,以及创办企业吸纳建档立卡粤菜师傅贫困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按规定给予不低于2/3的社保补贴、一般性或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结合乡村地区特点,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农业产业园区、闲置厂房、零散空地等存量资源,整合建立一批主要面向粤菜师傅创业人员的创业孵化基地。到2022年,整合建立2个以上东源县“粤菜师傅”创业孵化中心。(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扶贫工作局)
6.拓宽“粤菜师傅”就业创业渠道。落实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开办农家乐、小餐馆。增强“粤菜+”创业辐射带动能力,通过粤菜的发展,增加粤菜师傅的就业创业机会、增加粤菜的生产领域、服务领域、销售领域、物流领域、旅游领域等人员的就业创业机会。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乡村粤菜美食旅游景点和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拓展粤菜师傅就业创业渠道。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给予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对外出创业的粤菜师傅给予专项技术支持。(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扶贫工作局)
(三)东源粤菜产业化建设工程
7.推广粤菜行业标准化经营。制定完善粤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标准和餐饮服务场所建设标准,全面规范、提升粤菜经营场所尤其是我县旅游景区(点)、民宿、农家乐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管理水平,提升经营品质,形成与旅游城市相适应的餐饮品质。制订粤菜行业管理标准,通过行业自律与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等方式,督促引导从事粤菜烹饪及相关研究、宣传、传授食品安全知识的餐饮业工作者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县人社局、县餐饮行业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8.培育东源粤菜特色企业。全力打造一批市民、游客喜爱并具有市场前景的东源粤菜餐饮企业,支持粤菜餐饮企业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和模式,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连锁经营、网络营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特许连锁等经营方式,做强企业、做大规模,培育形成一批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大型餐饮企业,大力培育东源粤菜餐饮企业。(牵头单位:县工商信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餐饮行业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9.发展客家特色食材产业。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禀赋,依托现有的蔬菜、水产、禽畜优良种养基础和土特产食材,培育发展粤菜食材特色产业,注重发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到2022年底,培育认证40个粤菜食材品种、30个粤菜食材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评选出东源十大优质食材产业基地,并引导基地法定责任人与农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种养收购协议,解决就业问题,免费提供科技培训、信息推广、技术指导等,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扶贫工作局、县餐饮行业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0.推进粤菜产业融入全域旅游。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万绿湖风景区、万绿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叶园温泉旅游区、康泉十八国际健康旅游城、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灯塔盆地(顺天)田园综合体和各星级乡村旅游民宿等项目,鼓励引导粤菜师傅名店到旅游景区开店设点,开辟精品旅游美食驿站,促进粤菜餐饮服务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牵头单位:县文广旅体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商信局、县餐饮与旅游行业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东源粤菜文化品牌提升工程
11.开展东源粤菜系列评选活动。成立东源县餐饮行业协会,常态化组织开展以传承、交流、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东源粤菜名厨”、“东源粤菜名店”、“客家十大名菜(小吃)”系列评选活动,传承、创新发展东源粤菜的高端品牌典范,同时培养一批粤菜师傅人才。常态化开展东源粤菜名师厨艺表演、名菜展示、名店风味体验。以举办2019年度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赛(义合站)为契机,举办东源“粤菜师傅”工程启动仪式暨首届东源粤菜美食节,组织开展东源客家美食现场展示暨东源客家食材展示展销等活动。(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餐饮行业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2.申报东源粤菜“非遗”项目。挖掘民间粤菜人才,鼓励支持有代表性的粤菜传人和独特的粤菜技艺申报县级、市级、省级“非遗”项目,努力打造国家级“中国客家名菜”,传承粤菜传统技艺。同时制订东源粤菜非遗项目奖励方案,对申遗成功的传承人,县级的奖励一万元,市级的奖三万元,省级的奖五万元,国家级的奖十万元。开展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工作,对具有原创菜品起源地文化,能代表东源县客家地方饮食风味特色和饮食文化习俗内容的菜品,以带有地名或人名等文化元素标识命名,着力提升东源客家美食地域知名度、美誉度。(牵头单位:县文广旅体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县餐饮行业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3.加强客家饮食文化宣传推广。充分挖掘东源粤菜的历史故事、名人传说,传承推广客家历史文化底蕴。借助高端媒体、新媒体等平台,组织开展《东源美食匠心造》客家美食专题活动,开设专题栏目,宣传东源粤菜的制作特色、厨艺的经验传承和东源特色食材及饮食文化等,提升东源客家美食知名度。设计“东源美食地图”小程序,加大宣传推广,让市民和游客一键吃遍东源客家特色美食;积极参与市组织的粤菜微电影、小视频录制有奖征集等一系列客家美食宣传推介活动,全面提升东源粤菜知名度。(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县人社局、县广播电视台、县餐饮行业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各乡镇要将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全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积极配合支持“粤菜师傅工程”顺利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合作、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做好资金保障。县人社局要充分发挥促进就业创业发展资金的作用,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落实“粤菜师傅工程”的各项优惠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落实培训补贴实名制。县财政局每年预列专项资金,确保“粤菜师傅”工程顺利开展,同时要加强补贴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相关单位、各乡镇要按本方案工作要求,主动认领任务,明确具体目标、措施、责任人,确保“粤菜师傅”工程有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听取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度,严格落实工作督导机制。部门间加强联动,共享各方资源,发挥好全县餐饮、厨师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在全县营造“粤菜师傅”工程建设浓厚氛围。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