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2016 > 2016年04期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04-19 00:00:00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府办〔2016〕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源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19日

河源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1〕672号)和《广东省河源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河源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和成因特点及2016年气候趋势预测,编制本方案。
  一、河源市地质灾害概况
  (一)2015年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2015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率比往年偏低,全市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4处,威胁100人以上的占6处。其中,紫金县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7处、龙川县1处、和平县2处、连平县1处、东源县1处。全市因地质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共180万元,无人员伤亡,新增受威胁人员3195人,新增受威胁财产7701万元。与2014年相比,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及经济损失略有下降,但受威胁人员及受威胁财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成因特点。
  我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是广东省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以中、小型为主,呈点多、面广,危害大等特点。截止2015年12月30日,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528处,其中紫金县309处、龙川县75处、和平县25处、连平县101处、东源县14处、源城区4处,潜在威胁村镇居民、中小学生39358人,潜在威胁房屋、农作物、交通道路等财产损失70586.50万元。经排查2016年第一季度因连续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灾情16起,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4处。其中威胁100人以上3处。
  我市地质灾害成因类型主要是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我市大部分地区分布在花岗岩风化土层覆盖区及沉积岩风化松散岩土分布区,在暴雨、连续强降雨作用下易形成地质灾害。山区削坡建房、矿山开挖边坡、公路建设边坡、山塘水库堤坝等,在连续降雨尤其是强降雨、暴雨诱发下造成山体及边坡失稳也易形成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为主,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528处中,崩塌、滑坡占总数的97.92%,其中崩塌180处、占34.09%,滑坡337处、占63.83%。
  汛期(4月15日—10月15日)是发生地质灾害主要阶段,具同发、群发、突发等特点。全市在册的52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变形迹象初现于汛期的有441处、占总数的83.52%,非汛期的有87处、占16.48%。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危害对象为农村中小学生及村镇居民。涉及的行业有教育、建设、交通、农林、水利、矿山、旅游等。
  二、2016年河源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2016年降雨、台风趋势预测。
  据河源市气象局预测,预计2016年河源市年平均气温20.5~22.0℃,与多年平均相比偏高;全年降水量1700—2200毫米,较往年平均偏多1成左右;冬季(12月及次年1—2月)降水量偏多,春季(3—5月)降水略有减少,夏季(6—8月)降水偏多,秋季(9—11月)降水偏少;影响较大的台风有1—2个,接近常年;阶段性、局部性的灾害性天气可能较为突出,汛期降水集中期内我市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秋季可能出现气象干旱。
  (二)2016年河源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我市多年来地质灾害成因特点及分布特征,结合2016年我市降水、台风趋势及重大气候灾害预测,2016年我市地质灾害总的发展趋势是:汛期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尤其6—8月份最为严重;村镇居民点、中小学校、交通道路等切坡、填土边坡地带,矿山露天采场、堆土场区域,江河、山塘水库堤岸边坡地带,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段);农村中小学校、村镇居民点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
  1.2016年6—8月我市降水比往年偏多,汛期降水集中期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易诱发次生地质灾害。
  2.2016年对我市影响较严重的台风有1—2个,可能出现暴雨或强降雨灾害性天气,易形成地表径流,对斜坡土体冲蚀作用大,易形成突发、群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3.秋季可能出现气象干旱,导致地下水位聚变,诱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4.我市农村不规范切坡建房、挖山筑路现象严重,形成的危险边坡分布广、数量多、稳定性差,易受强降雨、地震等因素诱发形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5.我市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矿山活动及水利水电的建设对地质环境破坏严重,易发生泥石流、堤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6.我市居民住房大多依山而建、以群居为主,村镇圩街、中小学校是人口集中区,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
  7.我市是地震多发、常发区,小震不断,易发生次生地质灾害。
  2016年,预计还将增加一些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我市查明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均在较差—差之间,因此,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
  三、2016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2016年,我市降水比常年偏多,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可能伴随有台风、暴雨天气发生,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期,因此我市2016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做好汛期“三查”“24小时值班”“预报预警”“地质灾害月报、速报”等工作,完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强降雨期间,各隐患点监测周期应加密,其他时期应加强防范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高度重视城乡建设、矿山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等各类重大工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四、地质灾害重点预防部位
  2016年全市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地区为北东部(和平县—龙川县北部)花岗岩风化土层覆盖区、东南部(紫金县)花岗岩风化土层覆盖区、西北部(连平县西南)沉积岩风化松散岩土分布区、北中部(连平县东南—和平县南—东源县北)隐伏灰岩分布区。防护重点概述如下:
  1.交通线路:昆汕高速公路河源段、大广高速公路连平段、湛汕高速公路紫金段;京九铁路河源段、广梅汕铁路河源段;我市境内新建或改扩建的交通干线及旅游风景区(点)观光道路。
  2.水利水电设施: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库岸边坡居民点;我市境内东江及其支流堤岸边坡居民点;新建山塘、水库、水电站及其附近居民点。
  3.工矿企业:连平县大顶、泥竹塘铁矿片区,紫金县宝山铁矿片区和苏区镇瓷土场矿区,和平县大坝瓷土矿片区,龙川县贝岭铁矿片区,东源县叶潭镇和仙塘镇瓷土场矿区、蓝口镇和柳城镇石英石矿区等对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矿山企业。
  4.中小学校:紫金县上义镇中心小学、龙窝镇琴江中学、苏区镇永坑小学,龙川县上坪镇中心小学,连平县上坪镇上坪中学等。
  5.村镇居民区:紫金县苏区镇、龙窝镇、水墩镇,连平县上坪镇、内莞镇、绣缎镇,东源县新回龙镇、锡场镇,龙川县四都镇、丰稔镇、上坪镇,和平县阳明镇、公白镇;源城区源西办事处等。
  6.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紫金县苏区镇圩街崩滑群、紫金县上义镇中心小学后山滑坡等全市67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详见附件4)。
  上述重要预防区、地段、隐患点受强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易诱发、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所在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各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水利、交通、教育、旅游、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监测预警、应急治理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县区政府、主管部门应根据各自情况,补充完善本年度重要预防区、地段、隐患点。
  


附件
附件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