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就业创业信息公开 > 就业创业工作动态
粤港恢复通关一月有余,多项新政为何率先聚焦在“人”身上?
发布日期:2023-02-27 10:24:58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从本月20日起,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在广州首发,内地六类人才今后在签注有效期内,就能实现往返港澳“说走就走”;同天,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也在广州召开,广东宣布将推动多领域试点跨境执业、放宽港澳人才内地执业门槛。就在21日,澳门青年实习计划签约启动,年内将推出六个专项实习,打造澳门青年专属的实习就业服务平台。

  自粤港恢复通关已一月有余,粤港澳三地抢抓机遇密集出台多项新政,为何纷纷率先聚焦在“人”身上?

  从“先行一步”到“更进一步”

  其实,粤港澳三地对于人才的渴求,早有迹可循。

  自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时就提出:要建设人才高地,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

  既要建设“高地”,又要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四年来,粤港澳三地一直在探索推动人才流动方面实现“相向而行”:湾区“就业通”“人才通”“社保通”“治理通”一步步深入推进;一批高质量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也在此期间建成。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不拘一格方有所得。要更进一步,还得打破常规,继续寻求最有利于三地人才流动的“最大公约数”。

  比如这次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的优化,看似只是延长了时间,增加了次数。实际上破解了长期以来内地与港澳人才流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停留时间长了,高水平人才交流的深度和效果才能大幅提升。而多次往返,则大大增加了人才跨境交流、流通的意愿,在无形中进一步增强人才自己作为“湾区人”的共识。

  从“流动”到“留人”

  2月6日,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的第一天,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G6582列车当日车票全部售空,粤港两地往来需求之强劲可见一斑。

  当此“一票难求”的时刻,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领80多人高规格访问团踏上这趟列车前往广州南沙。走访内容大多着眼在南沙的港澳人士民生工程进展,关注创享湾等港澳人士创业平台的最新建设。

  考察重点不言自明:人才在湾区内流动已经有了的政策基础,如何进一步激发人才留在湾区的意愿甚至“冲动”至关重要。


广州市南沙区


  不拘一格方有所得。要更进一步,还得打破常规,继续寻求最有利于三地人才流动的“最大公约数”。

  比如这次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的优化,看似只是延长了时间,增加了次数。实际上破解了长期以来内地与港澳人才流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停留时间长了,高水平人才交流的深度和效果才能大幅提升。而多次往返,则大大增加了人才跨境交流、流通的意愿,在无形中进一步增强人才自己作为“湾区人”的共识。

  从“流动”到“留人”

  2月6日,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的第一天,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G6582列车当日车票全部售空,粤港两地往来需求之强劲可见一斑。

  当此“一票难求”的时刻,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领80多人高规格访问团踏上这趟列车前往广州南沙。走访内容大多着眼在南沙的港澳人士民生工程进展,关注创享湾等港澳人士创业平台的最新建设。

  考察重点不言自明:人才在湾区内流动已经有了的政策基础,如何进一步激发人才留在湾区的意愿甚至“冲动”至关重要。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何以引才?港澳具有世界最优越的营商环境,广东则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大批优势产业。粤港澳在各具特色的引才条件下,发挥整体优势,让有利于人才要素在湾区里顺畅流通,就是人才最大的吸引力。

  何以育才?这几年,粤港澳大湾区通过高校间和校地间合作,共建人才平台,推动育才资源共享。不少港澳院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分校,通过合作办学实现粤港澳三地在软硬件方面的优势互补,这是初步探索。

  此处安心是吾乡。今天,已经有20多万名港澳居民在粤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000名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执业资格,超30万人次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吸纳港澳居民就业近5500人。以湾区之名,汇聚人才,要让人才在湾区“安心”发展,最终共享人才红利。

  对于粤港澳三地政府来说,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只是第一步,谋求更高层次的“人才开放”是通关后粤港澳三地仍需久久为功的新命题。


来源:广东人社


供稿人:高瑜曼

校对责任人:欧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