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乡村振兴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5-06-17 17:20:05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目前我省的早稻生长处于孕穗期或破口期等关键生育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据气象部门预测,我省从现在至半个月内的天气状况仍然以雨天为主,部分地区将会有暴雨或大暴雨。针对当前水稻长势和我省气候特点,提出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指导意见,以期夺取早稻丰收。

  一科学施肥。

  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和田间长势,施好促花肥和保花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始穗期看苗补施粒肥,叶色偏淡情况下,一般亩施尿素2公斤、氯化钾3-4公斤。也可以通过“一喷多促”等措施,提高剑叶光合效率,促进籽粒灌浆。

  二加强水分管理。

  水稻中后期灌溉遵循“浅水孕穗、湿润灌浆、干湿交替”的原则。孕穗期是水稻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时田间应保持3-5厘米浅水层,确保幼穗正常发育。孕穗期若遇持续高温天气,则加深水层至5-7厘米,以降低田间温度。齐穗后则维持干湿交替的环境,促进根系活力,防止倒伏。期间如遇强降雨要及时排水露田促进根系活力和延长叶片功能期并防止倒伏。收获前7-10天断水,便于机械收割。

  三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

  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近期高温高湿的天气利于“两迁”害虫迁入和繁衍,部分稻区注意防治台湾大螟、跗线螨和稻粉虱等虫害。破口期水稻植株免疫力下降且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适宜病菌侵染,需重点防治稻曲病、稻瘟病及纹枯病等病害。科学选用高效低风险农药进行精准防控,同时要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延缓抗药性产生。

  四加强防灾减灾。

  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需特别警惕暴雨、台风和洪涝等气象灾害。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应积极组织落实应对措施。暴雨后及时组织农民全面清理排灌渠道,强化开沟排水露田,确保雨后能及时能迅速排干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以降低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