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全市乡村振兴系统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会议,以及市委主要领导到市农业农村局调研讲话、市政府分管领导关于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和意见,激励和动员全市乡村振兴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系统谋划2023年工作重点,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建政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 去年以来,全市乡村振兴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有关工作安排,以“培育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样板”为目标,稳妥推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成果巩固成效显著,乡村发展向好向优,乡村建设蹄疾步稳,乡村治理有力有效。特别是省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我市获得“优秀”等次,综合排名跃升至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三,取得我市历年来接受省级乡村振兴考核获得的最好成绩,实现争先进位目标,扭转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被动落后局面。 会议强调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省委立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是通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振兴,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更高层面统筹、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实践。作为实施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牵头部门之一,全市乡村振兴系统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准确把握新时期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加紧谋划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力举措,以“三步并作两步走、一天当作两天用”的精神状态,扎实把市委、市政府有关乡村振兴的各项部署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 会议强调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起步之年。全市乡村振兴系统要只争朝夕,担当实干,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实施“四大行动”: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行动,抓监测识别、抓帮扶落实、抓稳定发展,继续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就业、消费三大帮扶工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基础的重要工程,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村庄“颜值”。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理念,抓好规划衔接,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通信、物流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建设,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强县促镇带村。实施和谐有序乡村善治行动,坚持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引导镇村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推广“积分+”、清单制等乡村治理经验,进一步探索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要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以有效的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会议要求 全市乡村振兴系统要把握实质、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在推进“四大行动”中牢牢把握“四个关键”,努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新面貌、创造新业绩。一是要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县域统筹,根据各镇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色和不同类型村庄特点,优化调整县镇村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二是要强化统筹协调。统筹脱贫成果巩固和产业发展,鼓励支持脱贫户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引导村集体和农业龙头企业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村集体+农户+基地”等模式联农带农;统筹镇域和乡村一体发展,立足把圩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更好发挥联城带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筹集更多资金建设重点村、中心村,补齐人口相对集聚区的生产生活短板;统筹乡村建设和乡村运营,把乡村运营融入乡村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探索创新乡村建设项目“以工代赈”新模式,构建乡村运营利益联结机制,丰富乡村运营新业态。三是要强化要素保障。全面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训和“乡村工匠”等人才培育工作,加快培养农村电商、乡村工匠等乡村产业人才;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优化资金使用方式,集中财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对乡村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精准保障。四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坚决破除传统思维定势,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群众所需,结合工作实际在“强县促镇带村”上多用实招、多创新招,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大事、成大事、争先进。 会上,各县(区)汇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设想;市局督导考核科简要通报省2021年度考核反馈的问题以及省2022年度考核工作重点;局各党组成员依次结合分管工作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