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
2022年3月29日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河源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河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和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目标任务,奋力拼搏,勇毅前行。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顺利完成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河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73.9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1亿元,增长8.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2.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63.15亿元,增长11.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7.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57.02亿元,增长6.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0.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0:34.8:53.2调整为12.1:36.4:51.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1和1.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886元,增长8.2%。
分县域看,河源下辖东源、和平、龙川、紫金及连平五个行政县,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合计751.2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9.0%,经济总量比上年增加83.02亿元。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4.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1.3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75%,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71.9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5万人。
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29亿元,比上年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5.64亿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住房保障支出12.24亿元,增长3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25亿元,增长2.7%。民生类支出261.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5.5%。税收收入139.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国内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车辆购置税、环境保护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6.4%、63.4%、28.8%、24.3%和72.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87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458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16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为104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7%。组织劳动力培训31650人。全市8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接纳本地劳动力74013人。实施创业培训1136人,创业带动就业6022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5%,衣着价格下降2.4%,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通信价格上涨3.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3.9%。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1%。
表1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133.11亿元,增长1.6%;林业产值37.23亿元,增长11.8%;牧业产值59.45亿元,增长31.7%;渔业产值6.57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90亿元,增长14.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1公顷。糖料种植面积606公顷,比上年减少49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9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9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968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81.15万吨,其中稻谷77.36万吨,增长1.0%。花生产量7.87万吨,增长2.9%;甘蔗产量4.64万吨,下降43.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9.76万吨,增长2.4%;水果产量44.84万吨,下降2.8%;茶叶产量8185吨,增长11.4%。水产品总产量4.71万吨,增长1.9%。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7.54万吨,比上年增长23.0%。其中,猪肉产量10.1万吨,增长45.1%;禽肉产量7.01万吨,增长3.2%。年末生猪存栏75.82万头,增长28.6%;生猪出栏129.31万头,增长42.2%。
全年农机补贴401.88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0.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2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4.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9%。全市现有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6家,其中本年新增36家(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21家)。辐射带动农户38.6万户,户均增收3250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35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7家,比上年末增加6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20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9.53亿元,增长12.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7.9%。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5.3%,集体企业下降37.4%,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7.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9.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0%,重工业增长13.9%。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9.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0.2%,医疗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40.6%,医药制造业下降69.2%。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7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0.6%,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8.9%,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9.3%,新材料制造业下降11.8%,石油化工产业下降16.7%,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下降64.1%。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6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14.8%,纺织服装业增长13.3%,食品饮料业增长12.0%,家具制造业增长3.8%,建筑材料业增长3.2%,金属制品业下降37.6%。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6.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3.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363.77亿元,增长13.7%,利润总额50.07亿元,下降5.7%。资产负债率59.24%,比上年提高4.3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1.77%,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4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84%,下降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2.09万元/人年,比上年提高16.7%;产品销售率95.0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9家,比上年减少2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87.05亿元,增长10.3%;实现入库税收30.63亿元,增长9.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9.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0.89亿元,增长16.0%。年末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64家,比上年增加4家。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6.58亿元,增长6.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2.29亿元,增长1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24亿元,增长30.3%;金融业增加值75.33亿元,下降0.9%;房地产业增加值144.58亿元,增长1.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8.94亿元,增长4.9%。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利润总额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1%。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5.7%,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增长36.3%,教育业营业收入增长2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0.6%。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991.70万人,增长26.7%,旅客运输周转量10.93亿人公里,下降1.5%;货物运输总量6548.25万吨,增长49.8%,货物运输周转量56.01亿吨公里,增长53.9%。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33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12.4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771.2和53.8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51.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4%,其中,私人汽车46.75万辆,增长10.5%。民用轿车保有量32.1万辆,增长11.6%,其中,私人轿车30.32万辆,增长12.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79亿元,增长24.1%;电信业务总量25.63亿元,增长33.0%。年末电话总用户305.6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1.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3.93万户。年末4G移动电话用户231.5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27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4.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1.23万户。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227.77万户,增加7.0%。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2.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8%。民间投资增长7.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3.6%,其中,城市建设投资增长38.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3%,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9.0%。
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4%。共安排169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年度投资额在1000~5000万元之间的项目3个,年度投资额在5000万~1亿元之间的项目38个,年度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128个。97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部分生产性项目、全局性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紫金县紫城工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项目、龙川县幸福新城基础设施项目、今麦郎饮品河源生产基地、源城区时进科技生产项目、和平县朋友高科环保涂料生产项目等62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赣深高铁、河源电厂二期、景旺电子二期改扩建项目、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首期)项目、深河人民医院等36个项目相继竣工或投产。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5.55亿元,增长4.2%。按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12.24亿元,增长4.9%;办公楼投资2.18亿元,下降64.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0.43亿元,增长17.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99.77万平方米,下降9.7%;商品房销售额262.65亿元,下降10.3%。
全年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投资额2.08亿元,比上年下降67.9%。
全年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84.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444.66千米;新增输电线路442.047千米,新增配套线路130.477千米。全年新建公路80公里。新增5G基站5680座。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7.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4.75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2.87亿元,增长8.5%。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357.13亿元,增长7.4%;餐饮收入30.49亿元,增长8.3%。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22.26亿元,增长6.7%。
表5 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分类情况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出口总额246.6亿元,增长1.9%;进口总额60.3亿元,增长17.8%。
表6 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297家,比上年增加290家。全年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8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64.2%。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7.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45.01亿元,增长9.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71.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3%。年末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余额为15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12.15亿元,增长9.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不良贷款率为1.18%,比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32.44亿元,增长16.2%。
表7 202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全市入驻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9家。证券代理交易额220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6.37亿元,下降5.6%;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73.02亿元,增长26.5%;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资金户)为29.71万户(其中B股1221户),比上年末增长0.5%。
全市保险公司29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17家,人寿保险主体1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8.79亿元,增长8.1%,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4.15亿元,下降0.8%。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15.95亿元,增长16.7%。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1.37亿元,增长15.9%,人身保险赔付支出4.58亿元,增长18.7%。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7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46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46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62:1缩小为1.59:1(农民收入为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30元,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65元,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20元,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0%。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2%,分别比上年回落1.1、0.7和1.5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54.30万人,其中,职工42.3万人,净增0.89万人;离退休人员11.99万人,净增0.6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失业保险29.00万人,净增1.75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为1458元/月,提高了189元/月。参加工伤保险38.54万人,净增3.52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15.85万人,净增5.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0.81万人,净增7.99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266.49万人,减少3.5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43.52万人,净增5.4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额26.87亿元,受益人口达71.58万人。
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8.03万人,其中城镇0.58万人,农村7.45万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92张,收养救助人员33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0.23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5.1%和14.8%。全市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06个,其中社区居委会193个。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幼儿园575所,在园幼儿11.84万人,比上年增加 0.03万人;小学363所,在校学生30.36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00所,其中,初级中学165 所,高级中学35所;初中在校学生15.79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在校学生7.47万人,比上年增加0.56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96.6%提高至97.4%;本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所,在校生2.60万人,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院校2所,在校生2.45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
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4719件,同比增长15.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52件,同比增长50.5%。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54件。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1个;高新技术企业292家,本年新增66家。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24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252.51万册(件),全年总流通101.4万人次;博物馆9个,历史文物藏品7.09万件;档案馆8个,馆藏量66.6万卷,增长17.3%;已开放各类档案4.77万卷,比上年增长3.2%。广播电视台6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3.65万户,比上年下降3.0%。出版各类报纸2种,发行1577.38万份。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50.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其中,国内游客649.69万人次,增长2.4%;入境游客0.5万人次,下降46.2%。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317.87万人次,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1.09亿元,下降4.2%。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61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A级景区21个,其中4A景区9个。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16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6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妇幼保健院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0429张,比上年增长9.6%;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7769张,增长11.4%。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484人,增长7.5%;其中执业医师4790人,增长7.1%;执业助理医师2344人,增长11.2%;注册护士10101人,增长12.3%。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509个。全年无偿献血28039人次,献血量936.80万毫升。
全市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9.8%。
全市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27枚,其中获得全国体育比赛金牌1枚。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78次,体育人口达60.44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水资源总量57.3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4.75亿立方米。年降水量1153.18毫米,比上年下降17.8%。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48.5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1.16亿立方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52.6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2.7%。全社会用电量115.76亿千瓦时,增长16.5%;其中,工业用电量62.64亿千瓦时,增长15.1%。
全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4583公顷(含茶油低改)。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5.45万公顷,增长6.8%。全民义务植树682.63万株。共有自然保护地97个,面积33.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21%;其中自然保护区52个,面积26.3万公顷;森林公园33个,面积3.9万公顷;湿地公园11个,面积2.87公顷;地质公园1个,面积0.33万公顷。
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10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均为100%,其中新丰江水库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东江干流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新丰江水库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3天,酸雨频率为零。全市污水处理总量8047.3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1%;污水处理率92.86%,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0起,死亡84人,受伤125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11起,死亡73人;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11人。
注:
1、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增速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各种经济类型所有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及大个体户。
5、规模以上服务业范围是:(1)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3)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6、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局;进出口数据由河源海关统计;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国际互联网用户、邮电业务总量等数据来自邮政及通信部门(单位);旅游、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广播、电视、体育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市人民银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专利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户籍人口数据、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低保、社会救助、福利彩票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馆;林业自然保护区等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城市污水处理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银保监分局;农机总动力、水产品产量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出版报纸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