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上半年河源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5-10-24 16:58:53 来源:河源市统计局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2025年上半年,河源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委“138”具体安排,推进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细落实,大力推进全市汽车、家电等品类以旧换新消费,文旅体活动与消费深度融合,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焕发消费市场活力,消费动能不断激活,全市消费品市场延续增长态势。

一、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2025年上半年,以旧换新消费政策落细落实,叠加节假日消费火爆、文旅体消费回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市消费品市场呈现稳步复苏、结构升级的良好态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月爬升。2025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1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1-6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8%。

分经营单位所在地来看,上半年,全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56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比一季度扩大1.6个百分点;全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2亿元,同比增长3.1%,增幅比一季度扩大1.2个百分点。

分县区来看,五县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七升一降”,县域基本实现正增长。高新区(仅限上)同比增长20.4%,紫金县增长5.4%,东源县增长5.1%,和平县增长3.8%,连平县增长2.7%,源城区增长2.5%,龙川县增长2.0%,江东新区同比下降2.3%。

二、消费市场亮点

(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与电商大促两架马车齐头并进,提振消费力。6月,我市积极引导、鼓励在库企业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推进传统零售业结构创新升级,同时积极引进大型电商企业进驻本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结合以旧换新政策,有效释放了居民消费潜力,大幅度增加了销售份额。

从数据上看,618电商大促活动与国家补贴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河源商贸企业网络零售增速较大,6月当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7.9%,拉动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9%。

从产品上看,2025年1月中下旬以来,我市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实施,通过政策加码、品类扩围、流程优化三大举措激活消费市场。政策新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3C数码产品补贴,并将家电品类从8类扩容至12+N类,带动相关品类商品零售额延续增长态势。6月当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363.3%,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94.1%,合计拉动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个百分点。1-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141.1%,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77.7%,合计拉动1-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个百分点。

(二)“五一”假期文旅热力传导,住宿餐饮业消费提振显效。依托我市推出“江湖渔火 太平夜市”河源首届鱼灯夜游活动、万绿湖5A风景区低空旅游业、非遗体验等多形式活动,上半年文旅消费市场在“五一”假期达到高潮,持续提升我市旅游业的曝光度,加大我市旅游业对游客的吸引力度,不断焕发住宿业、餐饮业的消费力。上半年,我市住宿业实现营业额4.36亿元,同比下降6.9%,其中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0.9%,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4.6个、3.7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27.10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0%,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小幅回落0.9个百分点和提高1.5个百分点。

(三)置换补贴带动汽车消费升温,车市景气度回升。2025年上半年,汽车消费在政策刺激下企稳向好,新能源汽车受免购置税、以旧换新政策、惠民政策车展及新车上市等因素激发消费者购车热情,推动全市汽车消费市场在6月持续回暖。1-6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比1-5月提高2.5个百分点,拉动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5%,拉动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个百分点。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扶持在库单位做强做大,持续挖掘企业入库纳统。一是强化对在库限额以上单位的政策扶持,从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入手,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减轻运营负担。二是持续挖掘培育潜力企业,推动限上单位入库纳统。要协同联动商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全面摸排,结合以旧换新政策,重点挖掘优质电商企业、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家居家电、电子设备、汽车零售等领域的潜力企业,通过企业交易流水、税收数据等筛选达标或接近限上标准的企业,建立“准限上企业培育库”,对培育库内企业实施月度动态监测,对达标企业及时指导申请入库。

(二)持续用好以旧换新政策,稳固消费基本盘。以旧换新政策作为激发大宗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效应,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扎实推进新一轮的以旧换新活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推介力度,通过政府官网、公众号推送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率;二是利用好“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组织“以旧换新消费季”活动,鼓励企业让利促销,联合重点卖场、品牌商推出“折上折”活动,通过“政策+活动”双重驱动,调动各方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提升政策效应。

(三)促进我市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一是建议出台相关的促消费政策,发放日用消费品专项消费券,增加居民在吃穿用类商品、家电类商品上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提振消费者信心。二是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专项促销活动,围绕重要节假日和消费旺季,开展“日用消费品购物节”“家庭必需品优惠季”等活动,联合大型商超、社区便利店等推出折扣优惠,激发消费热情。

(四)推动商旅结合,创新消费场景。一是打破产业边界,创新文旅新IP与我市文脉传承相结合,促进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如创新非遗文化体验项目,非遗工坊、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体验等;举办节庆赛事融合性活动,如“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将演唱会经济与小城旅游深度结合,打造“音乐节+文旅”新业态;二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串联景区景点、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资源,增加文旅消费的互动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过夜需求,促进过夜消费。三是提升本地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大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万绿湖风景区、本地追龙日、捕鱼节等传统风俗活动及非遗文化项目的宣传和推广,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城市打卡话题,通过平台推出特色线路优惠,形成线上线下引流闭环,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红经济”,邀请本地知名网红及旅游博主实地打卡,带动粉丝经济转化,从而扩大线上曝光度,不断擦亮本地特色旅游业名牌,全面激活本地旅游市场活力。

(五)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发展新型零售业态,开拓新型消费。零售业态创新是适应消费变革、激发市场活力的必然选择。针对传统商贸企业面临的挑战,建议大力支持其转型升级,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一是发展即时零售,支持商超、便利店等接入京东外卖、美团等即时零售平台,满足消费者“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送达”需求。二是拓展社交电商,鼓励企业利用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等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拓展新客群,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