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2025年1-5月河源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5-07-11 10:39:50 来源:河源市统计局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1-5月,河源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体运行平稳,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但受有效需求不足、竞争激烈、企业整体规模偏低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叠加影响,1-5月(-0.1%)增幅较1-2月(5.5%)有所回落。

一、总体运行情况

(一)重点行业平稳运行,九大行业呈“五升四降”

1-5月,河源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91亿元,同比下降0.1%。重点行业(参与GDP核算)实现营业收入14.79亿元,同比增长1.0%。九大行业门类呈现“五升四降”的发展趋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稳定增长,同比增长13.2%,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增长4.6个百分点,成为稳定基本盘的关键力量;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持续增长,同比增长9.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平稳增长,同比增长9.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3.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0.8%。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个行业为负增长,分别下降20.5%15.6%10.1%3.3%,合计拉低全市规上重点行业增速4.0个百分点。这几个行业主要是受市场行情影响,今年企业承接业务量下滑,个别仓储企业受政策动态任务分配量减少,导致营收同比大幅减少。

WXWorkLocal_17522008331539.png

(二)增长动力仍需提升,重点行业对比全省“三高六低”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22.22.82.7.8.1分点。

WXWorkLocal_17522008671870.png

(三)县域发展失衡明显,县域规上服务业“三升五降”

分县区看,东源县、龙川县和高新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分别增长18.7%8.4%2.4%,合计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2.0个百分点。紫金县、和平县、连平县、源城区和江东新区五个县区规上服务业发展低迷,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下降27.8%23.5%15.1%2.4%1.4%,分别低于最高的东源县(18.7%46.542.233.821.120.1个百分点,差距较大,反映出县域经济在资源整合、产业培育上仍存在短板。

WXWorkLocal_17522008909913.png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支柱行业支撑力不足。1-5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受市场竞争及成本上升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比1-2月(一季度)回落11.4个百分点。该行业占重点行业比重高达39.1%,但增速较往年同期明显放缓,支撑力不足,拉低全市重点行业增速1.3个百分点。

(二)科技服务业增速持续走低。1-5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58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9.6%,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32.9%),降幅比1-2月(一季度)扩大10.3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市场竞争加剧,缺乏有效引导和扶持措施,行业发展面临困难。

(三)企业竞争力相对薄弱。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运营平稳,但企业规模较小。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111家,亿元以上企业只有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4.5%,大部分企业存在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现象,导致部分行业增速易受单个企业变动影响。

(四)企业发展面临制约因素。据二季度景气调查问卷显示,当前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呈现波动,企业经营面临的挑战仍严峻。有49.5%40.5%的企业受到“竞争激烈”、“需求不足”的压力困扰,该比例比一季度均提高4.5个百分点。此外回款慢已成为企业资金周转突出问题,有33.3%的企业表示存在资金紧张问题,其中有73.0%的企业表示应收账款回笼慢是导致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受种种因素制约,企业对行业整体发展评价偏向保守,仅17.1%的企业对下季度行业运行持乐观态度。

三、加快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需求。坚持“短期促消费、长期优供给”双轮驱动策略,多维度激发服务业发展动能。在短期层面,通过精准投放消费券、创新策划促消费活动等举措,快速激发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新兴消费扩容提质;在长期层面,着力推进服务品质升级与品牌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同步实施政策“组合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破除发展壁垒。通过短期刺激与长效机制协同发力,构建“需求回暖—企业经营改善—就业与收入增长—消费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为全市服务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二)加大政策扶持与要素保障。完善阶梯式税收减免机制,对年营收首次突破一定规模的规上服务业企业给予专项奖励;拓宽融资渠道,设立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轻资产、高成长”信贷产品;落实租金补贴、社保缓缴等纾困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三)强化产业协同与特色化发展。依托现有区域分工格局,支持源城区打造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核心区,联动东源县、紫金县发展文旅康养、生态农业服务链;推动高新区、龙川县、江东新区承接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外包需求,培育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鼓励和平县、连平县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拓展健康养老、户外拓展等特色服务业态,形成“一县一特色”的差异化布局。

(四)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服务创新。支持龙头企业搭建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行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河源数字服务产业园,孵化大数据分析、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服务业创新实验室,推广“服务+制造”融合模式,提升价值链附加值;构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对接,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体系。


注:

1、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行业。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

2按照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制度规定,营业收入均采用错月数据,即各季度核算分别采用12月、15月、18月和111月数据。

3参与核算的重点行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六个门类及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五个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