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2025年一季度河源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5-05-23 17:07:21 来源:河源市统计局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2025年一季度,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力推动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家电、通讯设备、汽车等消费取得显著成效,拉动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

一、市场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四大行业增速分化批发餐饮增长强劲,住宿零售增速放缓。

2025年一季度,全市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1.75亿元,同比增长13.5%;零售业实现销售额85.59亿元,同比增长2.6%;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86亿元,同比下降11.5%;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2.26亿元,同比增长5.3%。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速反弹,一季度回升向好

2025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02亿元,同比增长1.7%,比1-2月提高1.9个百分点,比去年1-12月提高1.4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地市排名第10,粤北生态五市第1位3月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6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全省(3月当月,全国增长5.9%,全省增长5.8%)。

图片1.png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1.49亿元,同比增长1.6%;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53亿元,同比增长1.9%,乡村增速比城镇快0.3个百分点。

按消费形态分,全市商品零售额99.12亿元,同比增长1.7%;餐饮收入13.90亿元,同比增长1.6%,商品零售比餐饮收入快0.1个百分点。

按地区分,县域基本实现正增长。高新区(仅限上)同比增长18.3%,紫金县增长5.5%,东源县增长3.9%,连平县增长2.5%,和平县增长2.0%,龙川县增长1.7%,源城区增长0.1%,江东新区同比下降1.8%。

WXWorkLocal_17479904136335.png

二、消费市场的亮点

(一)商贸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拉动效果明显。

2024年全市新增入库143家限额以上单位。从贡献效应看,3月当月实现零售额11740万元,增量5244万元,拉动全市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拉动3月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5.8个百分点。1-3月实现零售额35147万元,增量14525万元,拉动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拉动1-3月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4.6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新增单位中批发零售业占比69.2%,住宿餐饮业占比30.8%,分别拉动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个、0.1个百分点。从区域分布看,源城区新增入库76家限上单位,贡献了53%的新增单位,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引擎。1-3月,源城区新增单位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5个百分点,紫金县新增单位拉动全市增长0.2个百分点,龙川县新增单位拉动全市增长0.1个百分点,连平县新增单位拉动全市增长0.04个百分点,和平县新增单位拉动全市增长0.15个百分点,东源县新增单位拉动全市增长0.2个百分点,高新区新增单位拉动全市增长0.1个百分点,江东新区新增单位拉动全市增长0.04个百分点。

(二)以旧换新激活市场,相关产品成增长主力。

1月中下旬以来,我市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实施,通过政策加码、品类扩围、流程优化三大举措激活消费市场。政策新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3C数码产品补贴,并将家电品类从8类扩容至12+N类,带动相关品类商品零售额延续增长态势。截至4月22日,全市总核销金额5577万元,已完成首批下达资金,拉动总销售额4.59亿元。其中,拉动家电销售额1.37亿元,手机等数码产品0.61亿元,汽车2.47亿元,家装厨卫0.13亿元,电动自行车0.02亿元。具体到限额以上单位,政策带动效应显著: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71.0%。其中,参与以旧换新的通讯器材类限额以上单位11家(通讯器材类限上单位总数12家,覆盖率91.7%),拉动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74.3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28.2%。其中,参与以旧换新的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限额以上单位24家(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限上单位总数31家,覆盖率77.4%),拉动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25.7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长5.8%。其中,参与以旧换新的汽车类限额以上单位33家(汽车类限上单位总数45家,覆盖率73.3%),拉动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长12.0个百分点。三类商品合计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2.8个百分点。从区域分布看,源城区参与以旧换新限额以上单位55家,拉动全市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个百分点;龙川2家,拉动增长0.04个百分点;连平2家,拉动增长0.02个百分点;高新区4家,拉动增长0.15个百分点。

(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消费基本盘稳固。

基本生活类商品作为消费市场“风向标”,在1-3月展现出较强韧性。数据显示,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7.3%,日用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7.4%,合计拉动1-3月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0个百分点。从当月看,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8.7%,饮料类同比增长4.8%、烟酒类增长23.1%、日用品类增长21.0%,为限额以下零售额增速评估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整体消费市场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强势反弹。

价格调整是刺激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在3月6日和3月20日,油价连续两次下调,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用油成本,进而大幅提高了市场对汽油的需求。许多私家车主受油价下降的吸引,增加了加油频次,一些物流运输企业也趁机补充燃油储备,以降低运营成本。中石化作为我市该行业的领军企业,在3月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吸引力的营销活动。一是汽油营销活动让利消费者,吸引了更多车主选择中石化加油站;二是开展了非油品的促消费活动,拉动零售额增长;三是开展周五周六充值抽奖活动,激发了消费者的充值热情,进一步提高了汽油的销量。从数据上看,3月的市场表现十分亮眼。当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3.9%,与2月形成了鲜明对比(2月当月同比下降40.4%),3月较2月提高了54.3个百分点。这一强劲的增长态势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拉动3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拉动3月当月限上零售额增长4.1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2025年一季度,消费品市场体现出较强的韧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月份强势反弹,一季度回升向好。但仍存在增速下降单位较多、住宿业降幅大且面广、药品消费承压下行等问题制约着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

(一)半数限额以上单位增速下降。

1-3月,全市552家限额以上单位中,增速下降的达274家,占比49.6%,接近半数。从降幅分布看,15.9%的单位降幅超30%(88家),20.1%的单位降幅为10%-30%(111家),13.6%的单位小幅下降10%以内(75家)。分行业看,增速下降单位批发业35家,占下降单位数12.8%;零售业133家,占48.5%;住宿业46家,占16.8%;餐饮业60家,占21.9%。从区域看,紫金县(66.7%)、龙川县(58.8%)、和平县(54.7%)、江东新区(54.1%)下降单位比重超50%;源城区、高新区、东源县下降单位比重分别为47.8%、44.4%、41.8%;连平县(16.1%)则表现相对较好。

(二)住宿业整体市场低迷,增速下降幅度较大。

2024年,全市住宿行业面临显著下行压力,全年营业额同比下降15.8%,2025年一季度降幅收窄至11.5%,但仍未扭转颓势。一季度数据显示,住宿业营业额前十的单位,八家处于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有:一是客户降维消费倒逼酒店客房单价下调,入住率不变的情况下,营业额也会下跌;二是结婚人数下降严重,婚宴大幅度减少;三是本地因缺乏特色文旅项目难以吸引过夜客群,游客以周边游、一日游为主,过夜住宿需求锐减,同时企业团建、商务会议等团队消费减少严重,直接冲击中高端酒店经营,部分缺乏竞争力的酒店被迫品牌转让;四是对比其他市,举办活动较少,难以吸引客流,本地捕鱼节等传统习俗活动,宣传时间较短,难以引入客流,对入住率提升作用不大。从区域看,限额以上住宿业单位营业额仅连平县(2.1%)和高新区(45.0%)实现正增长,其余县区均呈下降态势,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其中和平县降幅最大(下降30.3%),紫金县(下降22.6%)、江东新区(下降21.2%)次之,源城区(下降16.2%)、东源县(下降10.9%)、龙川县(下降3.8%)亦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压力。

(三)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持续下降。

作为医药零售龙头企业,大参林在河源市占据重要市场份额(零售额占全市限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48.7%),由于经营策略有所变化,一季度净减三家直营店(减少4家,新增1家),零售额减少成为主要影响因素。3月当月,大参林拉低限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3.2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全市3月当月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同比下降2.2%,降幅较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拉低3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0.2个百分点。1-3月同比下降1.6%,拉低1-3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0.1个百分点。此外,除大参林自身经营调整带来的影响外,市场环境也并不乐观,其余8家药品零售企业在一季度也均呈现增速下降的趋势。无论是龙头企业的战略调整,还是整体市场的下行压力,都体现着医药零售市场在当下正面临的挑战。

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巩固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基础,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释放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全面复苏,提出以下建议。

(一)扶持在库单位做强做大,持续挖掘企业入库纳统

限额以上单位作为商贸业的重要主体,是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关键力量。因此,要加大对在库限额以上单位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入手,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为推动消费品市场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入库纳统工作,深挖新增量,激活市场潜力。通过持续加强入库纳统工作,对各类企业的培育和扶持,确保全市消费品市场长期健康平稳发展。一要精准挖掘有潜力的优质电商企业入库。借助电商主管部门的专业力量,对各类电商企业开展全面摸排。通过细致筛选,锁定达限电商企业,及时引导其完成入库流程。二要有效利用以旧换新政策挖掘企业入库纳统。协同联动商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结合以旧换新活动摸排家居家电、电子设备汽车零售等领域潜力企业。通过企业交易流水、税收数据等筛选达标或接近限上标准的企业,建立培育库,动态跟踪其经营规模。抓企业入库要兼顾长短目标。短期内,重点关注新开业企业,引导其尽快入库,以快速拉动消费增长,实现消费市场的短期活跃。从长期来看,着力培育有潜力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方式,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待企业达到规模后,在年度申请入库纳统,为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升文旅消费带动作用,激发住宿业消费活力。

为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的带动作用,全面激发住宿业消费活力,市需多管齐下,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一是大力推动各类热门赛事、高品质演艺活动在河源举办,借助赛事和演艺的热度,吸引大量游客目光,提升城市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全方位展示河源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精心策划亲子游、赛事游、文化游、美食游、夜经济等系列主题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充分依托绿美生态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养健身、商务洽谈、农业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的旅游体验。三是积极吸引大湾区游客。利用河源与大湾区地缘相近、交通便利的优势,制定针对性的旅游营销策略,推出优惠政策和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大湾区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带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更多消费增量。四是加强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加强对追龙、捕鱼节等传统风俗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让游客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河源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住宿游玩。

(三)抓大不放小,促进各类型企业均衡发展。

石油及制品类销售行业是我市消费市场的龙头行业,受油价、汽车保有量及工地、工业用油影响较大,且与上级公司制定的营销策略关系较大,如果能争取上级公司政策倾斜,销售情况会有较大幅度提升,建议做好与上级公司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上的倾斜。中小微企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中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汽车、超市及医药等行业,目前医药销售行业较为低迷,建议进一步做好该行业的促消费活动。小微企业比较多,占全市限上单位总数的80%,我市近半数增速下降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涵盖面比较广,包含基本生活类、升级类消费及酒店、餐厅等行业,较为完整地反映我市消费市场,也是评估限额以下零售额增速的因素之一。为进一步刺激我市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活力,需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