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河源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举办
发布日期:2023-11-27 15:32:29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本报讯 记者 谭绍丁 陈思芬 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重点项目和科技赋能”河源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


市发改局副局长吴中洋和市科技局副局长钟巧川分别就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阶段性成效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重点项目建设全速推进


夯实高质量发展底气


重点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1月—10月,全市195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63.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完成投资22.7亿元。其中,梅龙铁路、长深高速改扩建、河源市电网主网及配网建设等62个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投资120.2亿元;华润怡宝一期、农夫山泉三期、特区建工等89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7.7亿元;市中医院升级改造项目、源城区城区智能化停车升级改造项目、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河源江东星河学校等44个重点民生保障项目完成投资35.8亿元。


项目的加快建设,有力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今年1月—10月,河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增速排名全省第四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7%、增速排名全省第五,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超过四成,31个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7.47亿元,35个续建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3.34亿元,5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8.8%、增速排名全省第七,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超过三成,充分体现了我市抓制造业当家、产业兴市的成效。


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提前介入,是我市重点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建设的重要因素。吴中洋介绍,在重点项目谋划阶段,我市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部门提前参与项目选址工作,做好前期论证,大大提高了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年度重点项目计划编制时,要素保障部门共同对项目进行会商会审,对项目的年度要素需求进行研判,制定要素保障工作计划,有力地确保了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建设。


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完善协调调度工作机制。今年,市、县区均建立了重点项目跟踪协调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进行日跟踪、周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遇到的堵点问题,保障相关工作进度按既定计划完成。同时,市政府成立了并联审批专班、要素保障专班,督促各级、各部门并联推进各项工作,并对接省政府并联审批专班,对需省以上解决的问题进行协调。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强问题落实情况跟踪和督办,建立问题台账清单,实行销号管理,逐一明确问题责任单位、解决时限,每周跟进工作推进情况,每月通报问题落实情况,切实压实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确保了重点项目按既定计划开工、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科技“融湾”“融深”,在“育”主体、“建”平台、“优”载体、“引”人才、“提”服务五大方面发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提升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高新区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3家、省实验室分中心1家、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占比达42%以上,年产值5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引进产业发展紧缺人才200余名,创新创业团队7个,农村科技特派员1597名,院士、国家杰青等高水平专家50多人,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132项;筹集风险准备金4100余万元,累计帮助企业获得科技信贷融资超12亿元,有力撬动金融资本助力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抢抓高端科研资源在大湾区加速汇聚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双区”创新体系,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生金”。


就如何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地,钟巧川表示,我市将积极构建“双区研发+河源落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加速创新资源导入,大力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让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为河源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是发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联通湾区创新资源的“窗口”“桥梁”作用,积极推进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市深大湾区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深入企业调研,牵线对接高校院所专家团队解决企业技术研发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二是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以“小分组”形式促进企业“走出去”、成果“引进来”,通过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促成科研成果落地。三是建设技术大市场,面向主导产业及科技型企业,组建“智汇+”河源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技术成果供需精准对接,为河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蓄新动能、培育新优势。四是面向大湾区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推动获奖项目在河源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