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2025年10月29日 河源“民声热线”河源国家高新区专场
日期:2025-11-11 09:50:58   来源:本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20251029日  河源“民声热线”河源国家高新区专场

上线领导名单

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陈志中

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邱慧娜  

河源国家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局长 黄智杰  

河源国家高新区国土规划建设局局长 李锦亮  

河源国家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 谢锦锋  

河源国家高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 黄龙珊  

上线提纲

一、河源国家高新区在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答: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之基、活力之源。而提升服务水平,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之举,也是广大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所想所盼。在提升企业服务方面,我们通过持续强化优化“一会三专班”管理服务制度,企业诉求大中小闭环、周例会督办等服务机制,把主动靠前服务意识放在工作首位,实现了企业服务系统化的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畅通企业诉求收集渠道,实现企业诉求及时回应。通过“线上平台+线下走访”来收集企业的各类问题,建立了从收集到分办、再到督办的一整套闭环机制。自2022年成立企业服务办公室以来,共收到企业诉求793宗,诉求类型包括行政审批、融资、员工子女入学等等,目前已办结778宗,办结率为98%,满意度为100%

二是推行靠前服务主动办,让企业办事更满意。组建“导办、帮办代办、上门办”等服务队伍,可以帮助企业、群众导办线下区级事项340项、线上事项322项,帮办代办事项194项,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居民身份证、居住证申领换补领等贴心上门服务。同时,新增住房公积金、就业服务等68项高频事项前移到区政务中心集中受理,压缩群众办事距离与时间成本。成立了工业物业服务专班,租赁厂房的企业在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时候,我们就会提前把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各职能部门和网格将主动跟进企业,给企业提供立项申报、环评咨询、排污许可等服务指导。

三是开展增值化服务,打造企业服务高地。我们联合市教育局、市人社局,依托深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立了河源国家高新区产教融合、政行校企服务中心,搭建了企业和本地职业院校的对接平台。另外,还推出了“免申即享”政策清单,涵盖科技、人才等领域共10项政策清单,首批预计有100多家企业不用申请就能自动享受政策红利。

总的来说,高新区始终把企业服务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畅通诉求渠道、主动靠前服务、拓展增值举措,努力做到“企业有需、政府必应”。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全力打造更高效、更贴心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市委、市政府部署了产业建设“大会战”,高新区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一是全面动员部署,营造浓厚氛围。在市委、市政府部署及指导下,高新区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全面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通过召开高新区2025年工作大会暨产业建设大会战工作部署会、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力推项目、强产业、拼经济。按照市“大会战”挂图作战指引,对任务目标进行了详细分解并形成了65项(含7项自选)目标任务,均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并制作高新区产业建设“大会战”作战图,做到“任务上墙、责任上墙、挂图作战”,同时,通过作战图“张榜公示”和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发布“大会战”相关讯息,持续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二是创新招商机制,提升项目引进质效。围绕全年招商任务,按季度、月度分解目标,严格落实“一把手”招商机制,每周召开招商调度会,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推进机制。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由领导带头外出考察,1-8月,累计外出考察127次,对接项目254个,并积极主办、参与各类招商推介活动14场,拓宽项目来源。1-9月,新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27个,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同时,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设立并运营河源市高新产业引导母基金,已完成对4个项目的投资决策,并成功推动被投企业“桃佰园餐饮”落户园区,以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吸引高技术、高成长性项目聚集。

三是聚焦链群培育,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围绕中兴通讯、华勤技术、西可通信等龙头企业引进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构建以禾望、京泉华、麦格米特等3A股上市公司为龙头的新能源电子产业集群

四是强化项目全周期服务,加快落地见效。大力推动“一会三专班”服务机制,通过每周召开项目联席会议和高频次现场走访,实现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流程跟踪、堵点实时摸排与问题快速协调。实行重点项目“销号管理”,对项目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挂牌督办,限时解决,确保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上规。

三、高新区在空间拓展、跨江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进展?

答:近年来,高新区及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紧密协作,在空间拓展、跨江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今年水经济产业园已完成675亩、中储粮配套已完成88亩熟地供应,特别是跨江融合发展取得了全面的、实质性的进展。

一是要素保障取得关键突破。在资金方面,成功争取专项债资金7.85亿元,并通过资源拍卖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在土地方面,2025年以来,累计征收土地共约0.14平方公里,征收房屋(附属物)共约2.2万平方米。跨江融合发展区高效盘活村集体生产生活留用地约2.5万平方米;成功获得了1700亩建设用地指标和1600亩林地指标,完成近200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空间保障。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土石方平整、道路硬化、管线敷设等工程快速推进,累计完成工程投资约2.1亿元。特别是220KV和部分1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的顺利投产,为国道改线和项目进场扫清了重大障碍。205国道改线工程深河大桥主跨架设完成,标志着关键控制性节点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产业项目导入实现良好开端。围绕机械与模具、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方向,成功签约引进爱康、钜宝等优质项目,并与7家汽车模具抱团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计划总投资达40亿元,为园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高新区在项目建设提速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近年来,高新区及相关部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项目建设靠前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速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党建引领强项目建设机制。高新区党工委已形成招商项目落地、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督办会商会联席会议制度,每周一召开项目督办会系统性研究解决项目建设困难。二是加快工业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并联审批+帮办代办”四联模式,项目落户动工时限从175天压缩至100天。或按“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落户动工时限从100天压缩至64天,项目取得两函后即可实现开工,“十四五”期间,16个工业项目已实现“拿地即开工”。三是项目“包办人”全流程服务。成立区落户促动工专班,制定了工业项目服务手册,一本手册给企业,一本手册给包办人,实现挂图作战。项目包办党员每周为项目服务企业2次,其中现场服务至少1次,部门联动解决企业动工前各项问题。2025年以来,浩瑞药业、鼎元箱包、娃哈哈、辉勤食品等4个项目完成“交地即交证”,同步签领交地确认书,用地批复及不动产权证。四是靠前推进项目“联合验收”、“完工即投产”工作。成立区联合验收服务专班,提前3个月针对联合验收各子项指导;同时对项目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的,推进装修工程提前施工、进场安装生产设备。2025年推进完成联合验收项目18宗,其中“完工即投产”4宗,分别为紫泉二期、铜宣发二期、爱途箱包一期、乔丰一期BC栋厂房。

五、高新区在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企业用工问题,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也是关乎千家万户就业的民生大事。河源国家高新区始终将服务企业招用工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形成了一套“机制为基、渠道为网、融合为径、环境为本”的服务体系,全力保障企业用工稳定,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筑牢招用工服务的制度根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的招用工服务工作专班,形成了“每周调度、定期研判、部门联动、全程跟踪”的高效运行机制。同时,推动建立地区间劳务协作联盟,通过互设服务站、共建基地等方式,开展“点对点”劳动力引进工作,充分发挥深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用,全力支持各类招聘活动,提供全方位、不间断的用工服务支持。

二是拓展多元渠道,构建全域覆盖的招聘网络。在信息发布层面,我们充分借助新媒体、移动小程序及主流招聘平台,广泛推送岗位需求,今年以来已协助企业发布岗位超6000个。在活动组织方面,我们不仅持续举办“南粤春暖”“退役军人专场”等大型现场招聘活动,更依托全市布局的“就业之家”与“就业驿站”,深入开展“送岗下乡”活动,累计成功引导2200余名乡镇富余劳动力进入园区稳定就业。此外,深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专业载体,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已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近9600人,有力服务了园区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

三是优化用工环境,全力提升员工稳定性和归属感。我们帮助企业规范招聘信息,引导企业科学制定招聘计划,强化企业文化与工作环境宣传,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指导企业注重人文关怀,改善劳动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增强用工稳定性。今年以来,已有112家企业系统化地完善了用工机制,园区的员工流失率整体下降了13个百分点,企业用工稳定性显著提升。

通过这一套“组合拳”,我们较好地保障了园区约500家企业、超7万名员工的稳定用工需求,为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一审:郭梅森  二审:张文裕  三审:黄世翻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低碳行动,保卫蓝天 x 关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