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上线河源“民声热线”
上线领导名单
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雪中
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桂华
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审批协调服务科科长刘伟钦
源城区副区长、埔前镇党委书记吴健
河源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徐广辉
河源市高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 徐红亮
上线提纲
一、最近我们了解到,我们河源在政务服务方面推出了“就近好办”改革,很多高频事项都下沉到了基层办事大厅办理,各级办事大厅都推出了帮办代办服务,企业办事还专门设置了专区,有专人陪着办。大家去办事的时候,很多群众都感觉到了这个新变化,办事更快了,环境更舒服了,服务方式更多样了,窗口人员的态度也更好了。作为河源市政务服务改革的牵头部门的市政务和数据局,请给大家介绍一下河源政务服务改革的情况。
答:去年8月份,我们在东源县试点了政务服务“就近好办”改革,试点成功后,我们乘势而上,在全市全面铺开了“就近好办”改革。改革的主要就是两个目标:一是“就近办”,就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二是“更好办”,就是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
我们推动“就近办”,这主要是考虑到河源是山区市,各群众政务服务办事地点比较分散,有的群众办事可能要跑很远,我们努力打破了这种限制,让办事网点和办理事项更合理地分布,让大家能更方便地办事。具体来说,有两方面的变化:
一是办事场所整合优化了。我们把市、县、镇的部门事项都集中到了本级的办事大厅,老百姓办事只需要“进一扇门”“进一个窗”就可以了,现在市、县两级90%以上的事项都能在大厅里办,而且大厅里70%的事项在任何一个综合窗口都能办。除了办事大厅整合外,我们还根据群众的办事需求探索在一些地方灵活设置了办事网点。比如东源县针对库区户籍群众大部分居住在市区的特点,在城北高速路口设置了半江镇“飞地”服务点,解决库区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这样一来,大家办事的距离更近了,也更方便了。
二是就近可办事项更多了。我们根据群众需求,把一些原本只能在市一级或县一级办理的事项下放或前移到群众身边的大厅办理,把服务尽可能送到群众身边。今年,市一级将291个事项下放或前移到了东源、源城、江东新区、高新区等县区办理,像以前江东新区企业群众办理公积金必须到市大厅办理,现在到江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就可以办理了。通过改革,平均推动169个县级事项下沉到镇级办理,54个镇级事项下沉到村级办理。我们还推出了县镇村三级联办的服务机制,各县区总共314个三级联办事项在县级实现县、镇、村三级都可以办理。
“更好办”就是通过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借助数字化平台、AI智能帮办等手段,让大家办事更高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改革提升:
一方面,我们的服务效能提升了。一是积极推动流程优化。我们积极推动部门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比如将有房产评估价二手房交易办结时间由原来的2天压减到0.5天;组织职能部门开展了与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办事指南对标工作,让群众办事更加清晰知道办事要带什么材料。二是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我们将原来需要跑多个部门交多次材料的几件事变成进一个平台交一次材料的“一件事”,目前国家19个重点事项清单已在我市落地,同时也新增了连平鹰嘴桃检测销售、紫金蝉茶经营全链条等12个我们河源本地特色的“一件事”,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以前需要到卫健、公安、医保等部门逐项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本、医疗保险等,现在粤省事APP就可以一次性办理。教育入学“一件事”实现了全程线上提交核验材料,小孩子就读入学更加公开透明,自今年4月份上线以来,全市办理业务量约6万余宗。
另一方面,我们的服务方式更便捷了。我们这次改革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目前我们已经在12345热线上线了AI智能客服小助手测试版,可以解答群众常见常问的办事咨询,下来我们也还会持续优化相关功能。我们还在市、县、镇、村四级推行帮办代办、办不成事反映等机制,尽量让来到大厅的群众能把事办成,把事办好。在服务企业方面,我们市和县区的办事大厅都设置了企业服务专区,组建了企业服务专员队伍,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通过这些服务方式的优化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企业群众“更好办”的水平得到了提升。
总之,河源政务服务“就近好办”改革,就是为了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高效、更舒心。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些变化,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二、请问,政务服务如何保障这些下沉到基层的服务点的办事质量?如何确保我在家门口办的事,和去市里大厅办的效果完全一样呢?”
答: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是我们改革的重点和保障。我们主要通过‘三个统一’来确保服务质量的“标准一致”和“效能同质”。
第一是统一标准。所有下沉事项的办理流程、材料清单、审核要点,全市执行同一套标准,社区窗口和市大厅窗口办事依据的操作手册是完全一样的。
第二是统一培训。我们建立了常态化的培训赋能机制,通过集中授课、线上教学、跟班学习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都‘会办事、办得好事’。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首席事务代表机制,基层工作人员遇到复杂问题可随时‘呼叫支援’,实现‘前台受理、后台支撑’。
第三是统一监督。所有办理事项均纳入全市‘好差评’系统,办得怎么样,直接由群众扫码评价。我们还设有专门的督查小组,定期对基层网点进行明察暗访和业务抽检,确保服务不走样、质量不下降。
所以,请市民朋友们放心,在‘就近好办’的网点,您不仅能办‘简单事’,很多‘复杂事’也能同样高效、规范地办成,享受的是的标准化服务。”
三、高新区作为河源市企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融资扶持服务方面有没有推出相关举措呢?具体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实际帮助?企业又该通过什么方式申请这些服务呢?
答:高新区持续创新“就近好办”服务模式,将融资服务作为企业增值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专门成立了融资服务领导小组和金融服务专班,主动上门对接,“一企一策”定制信贷方案,并全程协调加快审批放款,真正做到“企业不出门、服务送上门”。专班已走访企业超480家,协调多家银行为企业提供灵活融资支持。企业如果有需求,线上可以通过“高新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企业诉求”板块提交;线下也能到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增值服务窗口获取服务,工作人员会快速对接并全程帮办。
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校企合作是企业获取稳定人才、培育适配人才的重要路径,我们了解到高新区创新建立了产教融合服务中心,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请介绍一下中心具体是如何帮助企业对接院校资源、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的?企业又该如何参与这些合作项目呢?
答:为深化高新区“就近好办”改革,我们联合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建设了高新区产教融合、政行校企服务中心,推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理工学校、河源技师学院、河源市卫生学校等10所中高职院校驻点办公,组织了高新区商会、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等4家商(协)会常驻协调,企业可就近与驻点院校面对面沟通用工、人才培养等需求,同时会组织院校驻点代表开展访企活动,深入园区企业精准捕捉企业用工动态。中心每周二定期举办政校企“面对面”对接会,跟进校企合作进度情况,针对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可直接前往高新区产教融合服务中心或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增值化服务窗口进行申请。
五、现在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答:通过整合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税款缴纳等环节,进一步优化了业务审批流程,市区现已全面实施“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大大提高了住建、税务、登记中心审核办理效能。不动产登记办结时间也由原来的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提速至2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同时,针对一些有评估价的二手房,在办事群众缴纳相应税款后,最快实现0.5天办结,让市民朋友真切享受到政务服务“就近好办”改革红利。
六、埔前镇便民服务中心完成作为“就近好办”改革先行单位,改革后老百姓能办理的事项数量比改革前有大幅增加吧?请介绍一下,现在能办的事跟以前比,主要多在了哪些方面?
答:确实是大幅增加,而且是从“能办小部分”到“大部分事都能办”的变化!改革前镇上便民服务中心只有114项业务能办,像企业营业执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清退申请这些老百姓常办的事,以前都得往区里跑。现在通过“就近好办”改革,镇便民服务中心能办的事项直接涨到1080项,差不多是以前的10倍!比如企业税务这块,以前就1项简单业务能办,现在像环境保护税申报、附加税(费)申报这些共计189项税务业务都可通过“反向预约”机制预约办理,在镇上就能全搞定;甚至部分涉企业业务,在家门口就能一次办完,实现了“区事镇办”。
一审:郭梅森 二审:张文裕 三审:黄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