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市生态环境局和河源供电局上线
上线领导名单
市生态环境局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方晓航
行政审批科科长李玲
水环境管理科科长彭晓飞
河源供电局
河源供电局副总经理刘兆辉
市场部总经理邬志敏
市生态环境局上线提纲
一、美丽河源建设是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一项重点工作。目前,美丽河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怎样的?下来打算如何推进美丽河源建设?
答:今年5月,市环委办印发实施《全面推进美丽河源建设的实施方案》,正式开启美丽河源建设。《全面推进美丽河源建设的实施方案》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维护美丽河源生态系统安全、筑牢生态环境健康安全防线、共建河源生态宜居美好家园、构建多元智慧环境治理体系等6个方面全面推进美丽河源建设。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优,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明显,至少建设1个美丽县城,美丽河源建设取得新成效;2035年绿色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目前,连平县已列入省首批美丽县城先行示范建设县。
下来,我市将围绕美丽河源建设目标,统筹推进系列美丽河源建设,构建科学的美丽河源建设体系。主要体现为“三个全面”。
一是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用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绿色标尺”,引导绿色低碳产业科学统筹布局。持续抓好《河源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做优做强“1+3”先进制造业产业(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产业)、“1+3”农业产业(生态畜禽产业、油茶、丝苗米、茶叶)。因地制宜推进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建设,倡导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二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推进建设一批美丽河湖,鼓励指导县(区)开展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2025年底推动全市至少累计建设100个“无废细胞”,确保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省、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助力打造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目前,我市已建成56个“无废细胞”,包括市三小、市四小、公园东中学、雅居乐中学、理工学校等无废学校,市机关事务局、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分行等无废机关。
三是全面维护生态系统安全。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到2025年争取完成290公顷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修复,持续筑牢自然生态屏障。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到2027年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8个,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加强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严守核与辐射安全底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稳定。
二、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请问市生态环境局在保障饮用水安全,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答:我市坚持多措并举,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一是对水源地规范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我市各相关部门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方面加强衔接和协调,对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时划定水源保护区,现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到新建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目前,全市已划定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20个,其中市县级15个、乡镇级105个,基本做到了已启用乡镇以上水源地全覆盖。同时我局长期开展全市饮用水水源评估工作,跟踪全市各水源保护区水质情况、周边环境状况、管理水平,多年来评估结果显示我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状况均达到了较为优秀水平。
二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和环境执法。2017年至今我局帮扶各县(区)申请上级资金补助用于我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和规范化建设项目共22个,累计金额达到1.328亿元,主要涵盖了保护区内污染源治理清理、原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净化、水源保护区标识提醒、水源地风险防范等内容。通过各级水环境保护资金支持,我市各饮用水源保护区按规范在水源保护区设置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碑、警示牌、宣传牌等,对沿水源地风险道路采取了防撞栏、拦坠网、污水截流外排系统等工程,极大提升了水源地水质安全。在源头管控上,我局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避免和控制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的产生和排放,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同时我市依托各项环境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保持严厉打击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水源保护区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并依法严惩。
三是加强饮用水源环境监测及预警应急能力建设。市、县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全部通过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严格按照监测要求每年制定年度监测方案,对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别为每月、每季度开展1次常规监测约60个指标;对乡镇千吨万人水源地每季度进行1次常规监测约28项指标(包含粪大肠菌群、汞、铅等)。加强水源地预警应急能力建设,制定印发了《河源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市、县、镇应急处理三级保障体系。根据近年来监测结果,我市各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及以上的优良水平,优良率为100%,其中市级新丰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
三、请问市生态环境局在服务“百千万工程”、产业建设“大会战”、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等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
答: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主动融入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创新服务技能,提高环评审批质效,在坚守环境底线的原则下,出台了多项服务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今年4月,市生态环境局又成立了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和产业建设“大会战”工作专职小组,下设万绿湖高水平保护、推动水生态保护机制改革、要素保障、政策保障、碳普惠、立法工作等6个工作专班。各专班在专职小组的组织领导下集体研究会商,解决专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有关事项。
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市生态环境局持续优化服务,落实告知承诺、环评豁免、容缺后补、简化环评编制内容等惠企便利措施,畅通绿色通道,做到环评审批即报即受理即评估,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台账,发放审批服务单,助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近年来,共有50个项目采用告知承诺制审批,3个项目采用容缺受理,350个项目豁免办理环评手续,238个项目简化环评编制内容,2个项目采用打捆审批。指导市高新区、源城工业园申报并成功纳入省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试点。
在排污许可证核发过程中,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实施《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着力构建高效、规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重点推动排污许可与环评“两证合一”审批办理,两个行政许可“一套材料、同步受理、一次办结”,同时强化事中信息核查,严格事后现场检查,确保排污单位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依法排污。我局源城分局、龙川分局和市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均进行了积极探索,有4家企业成为“两证合一”审批政策受益者。“两证合一”审批将两个审批事项50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大大提高了审批效能,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创新。
河源供电局上线提纲
一、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624号文),请问这个文件和我们企业办电、市民用电有什么关系?供电企业有哪些实招、硬招来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答:(一)2020年9月,为解决办电难、办电慢、办电贵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0〕1479号),该1479号文主要提出了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全覆盖的要求,自实施以来,全国累计为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3000亿元,中国“获得电力”水平在世界银行的排名从98位大幅跃升至12位,用电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用电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近年来,随着企业和群众对供电服务和供电质量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电能的需求已不再停留于“用上电”的初级阶段,而是向“用好电”“用放心电”“用绿色电”的高品质阶段转变。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推进用电营商环境建设,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624号文,以进一步强化民生用电保障、优化供电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我国“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高品质用电需要。
(三)供电企业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这个文件,提升企业和群众的用电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办电更加便捷。巩固提升“三零”服务(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创新“三零”服务模式。比如,我们将计划全面推广“扫码用电”快用电服务模式,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又如,我们将强化数字政府对接,对于市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开辟办电绿色通道,精简资料。还如,我们将深化人工智能创新,全面推行“AI+办电”、“AI+渠道”、“AI+抢修”服务,实现体验数智化。
二是服务更加高质。我们将强化配电网规划建设和运维,持续加大配电网投资力度,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老旧小区等薄弱区域倾斜;完善配网故障停电监控和自愈策略,减少故障停电次数、时间和影响范围。同时,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用电管家”的建设,2024年,河源供电局与河源市住建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用电管家”进入小区业主微信群工作的通知》,当前“用电管家”已与全市622小区物业对接,并进入了小区微信群开展供电服务。大家可以通过关注“南网在线”App,绑定用电账户,在APP个人中心模块找到您专属“用电管家”的联系方式,有任何用电需求均可直接向“用电管家”咨询,我们将提供最为高效、便捷的供用电服务。
三是用电更加绿色。服务好群众绿色出行,比如,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出台新建居民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简化报装资料等支持政策,拓展统建统服式、小范围集中式、私桩共享等多种便民充电模式。打造多样化产品服务体系,比如,创新开发“电费通”“电力贷”等电费金融产品,方便用户缴交电费和获取普惠金融服务。
四是服务更加普惠。提升居民供电薄弱区域保障能力,比如,有序推进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规划改造,又如,实施“地方政府主导、供电企业参与、多方联动治理”接管策略,开展非电网直供电小区“抄表到户”改造和客户资产接收。
五是监管更加协同。我们将在相关能源监管机构、能源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完善用电客户投诉处理制度,提升群众诉求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欢迎广大市民朋友监督,如有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拨打95598、12345等服务监督热线,我们将竭诚提升供电服务质量。
二、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递增,市民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市民们要如何报装充电桩呢?
答:首先,有充电桩报装需求的市民,要准备好2个方面的材料。一个是身份证明材料(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另外一个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桩)项目用电地址物业权属证明材料(车位产权证明,如为租赁用户其提供租赁关系的证明文件。(租赁合同)需明确使用权在一年及以上)。除此之外,对位于社会公共场所的充电桩项目,如路边、公共绿地等,还需提供政府部门的规划建设或同意建设声明等证明材料和许可材料。这个是特殊的情况。
其次是申请签约:向供电局提供上面提到的身份证明材料、物业权属证明等材料,供电企业客户经理审核材料后,会主动联系客户预约接电时间,
最后就是施工接电:供电企业负责低压客户表前线施工工程,在施工完成当天装表接电,或根据客户预约的接电时间装表接电。
一审郭梅森 二审张文裕 三审黄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