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2024年9月4日 河源“民声热线”源城区专场
日期:2024-09-12 09:51:01   来源:本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202494 河源“民声热线”源城专场

上线领导:

源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钟伟林  

源城区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凌志成  

源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曾华彬  

源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 黎岸伟  

源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杨伟忠  

源城区教育局局长 陈勇辉  

上线提纲

一、请问,源城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具体取得哪些成效?在惠及民生方面有怎样的体现?

答:今年以来,源城区以“深圳能做到的源城也能做到”为目标,瞄准“营商环境水平领先全市,打造与深圳、广州等湾区城市更加接近的营商环境”的目标定位,启动实施了大抓营商环境优化行动。通过一系列温暖、贴心的举措,给市场主体增强了发展信心,使营商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有了明显进步。今年以来,源城的干部在变,源城的干事创业环境在变,助推源城区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首先,在自身建设方面,一是坚持对内“强筋健骨”。源城以“作风提升年”和“攻坚落实年”为契机,推出26项具体措施,把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作为今年源城工作的主旋律。成立了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做到定期调度、压茬推进。发布了《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严格“九项要求、五个必须、十个严禁”纪律要求,为政商交往划出“安全线”和“警戒线”。

二是坚持对外“比学赶超”。全面对标深圳等湾区城市先进做法,组织部分区直单位前往福田、龙岗等地交流学习等形式,将深圳在营商环境优化、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带回源城;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带动的作用,广纳贤士,成立了深圳源城商会、源城区工业园商会,并在深圳市福田区设立河源源城(福田)产业协同发展中心。与深圳福田、龙岗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五同”产业合作模式,深化“五协同”合作共建,进一步推进“融湾”“融深”。

    其次,在便民方面,做到“一站式”服务,让政务服务“贴心办”。全面推动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全面受理31个部门的1181个事项,基本实现市民群众“只进一扇门、可办所有事”,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83.9%,可全程网办率达到64.5%。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新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兜底”“帮办代办”“中午不停歇延时服务”等暖企便民服务,并向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延伸。此外,还针对群众诉求、民情热点、疑难杂事等在“源城发布”公众号上线“书记信箱”“区长信箱”,编发《民情日报》,确保市民群众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政务服务进园区,让政务服务“就近办”。今年,源城将1159项商事登记、税务、供水、供电等涉企办理事项权限以委托代办形式新下放至区工业园企业服务中心,还开设综合咨询、帮办代办、自助服务等专区,基本实现“群众事、就近办,园区事、园区办”,充分惠及了工业园乃至埔前、高埔岗的广大群众和企业。扩大政务合作圈,让政务服务“便捷办”。继续推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以“线上+线下+自助终端”模式形成“大政务”服务联盟,与广东、湖南、江西等385区签订了“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我区105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多地“异地可办”,进一步解决市民群众“异地办、来回跑”难题,并为群众提供邮政双向寄递服务,用“快递跑”取代“群众跑”。

最后,在惠企方面,助企业提振信心。企业的小事就是我们政府的大事,源城从企业的关键小事着手,通过推行全程网办、设置“企业开办专窗”等举措,将企业登记5个环节(照、章、票、保、金)合并为1个环节,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帮助开办企业实现“当天拿证、当天开业”。下来我们还会推行企业设立登记和免费刻章一站式办理,加快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二、有部分建筑企业反映,受经济下行影响,资金周转困难,项目建设无法一步到位完成整体验收、全面投产。那么源城区在这一块有没有扶持、缓解政策?

答:受到整体经济形势影响,现在确实有部分企业存在资金流转和经营生产的客观困难,潜在无法按期全部完工、全面投产的风险,比如有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滞后,个别房地产项目有变成“问题楼盘”的趋势,成为民生和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我们源城根据规章制度,在符合项目整体的质量安全要求、达到安全使用条件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征得专项验收部门的同意,按照“功能独立、确保安全”的原则,对已完工的单体建筑先期进行联合验收,助力企业早投产、群众早使用,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时间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

三、有部分企业反映项目所在地离市区较远,在推进验收的过程中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请问政府可以实施哪些举措,让企业工作人员“少跑腿”?

答:我们在惠企、帮企工作方面持续发力,以优化服务为抓手,近期制定出台了新的政策:《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主要是在联合验收前阶段提供靠前服务指导,企业可以在项目竣工时间节点前1个月内以“点餐”的方式向区工业园管委会服务平台申请定制服务,自主选取需要的服务事项;根据企业的需求统一调配多个部门时间,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现场服务指导工作。此外,在项目申报联合验收节点前一周,区工业园管委会会组织各部门对项目是否达到联合验收基本条件进行综合服务评估,为项目申报提供意见,确保工程竣工验收申报后按期通过联合验收,实现企业“不出园区办成事”。

四、有部分群众咨询,接下来,源城会有什么措施,来加快打造和深圳、广州等湾区城市更接近的营商环境?

答:怎么抓营商环境、怎么上台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优势的集中反映,能让企业清楚地看到发展预期;也是一个地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具体感受,每一个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每一名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作风,都是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大家办的每一件事,可能是加分项,也可能是减分项。基于此,源城区将重点是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打造规范高效的市场和政务环境。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优化整合企业开办线上、线下专区,推行企业设立登记和免费刻章一站式办理,实现营业执照、印章“一窗通办、一窗通取”。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扩大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进市场准入多业务类型全程网办“零见面”。试行照证注销“一件事”一次办,对符合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注销条件的市场主体统一发放各类注销证明,实现一窗服务到底。推动政务服务“集成联办”。以集约、高效为原则,进一步优化整合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推动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加快落实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服务,将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纳入政务服务大厅“一件事”专窗,实现结果物线下“一窗通取”。进一步规范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大厅特色窗口设置,实现更多高频业务“一窗受理”。探索园区政务服务“一窗办”“一网办”“自助办”“掌上办”,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推行政务服务“暖心办”。推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区域范围、事项范围,推动更多通办事项能够“就近办”“多点办”“自助办”,尽最大可能为群众异地工作生活提供便利。进一步优化“帮办代办”服务,组建“帮办代办”专业团队,提供“一对一”“点对点”“一企一策”等精准服务,并将“帮办代办”服务延伸至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强化对企服务。畅通市场主体投诉渠道,将市场主体投诉事项纳入“12345”热线等政务服务平台,建立转办整改跟踪机制。依法依规解决“书记信箱”“区长信箱”和 12345 热线等渠道收到的市场主体诉求,确保市场主体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第二,打造湾区一流的先进制造环境。加力实施“大抓招商引资”行动。探索多元化招商引资模式,开展驻点招商、外智招商、链条招商、“一张图招商”、中介招商、定制招商、基金招商、联合招商等多元化招商,建立招商引资“自画像”反馈、全链条跟进等工作机制,加大力度招引一批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等产业链项目。强化产业空间要素保障。大力实施“大抓产业空间保障”行动,扎实推进产业空间整备攻坚行动,建立空间整备项目库,落实整备任务不少于2050亩,整备30亩以上连片土地18块以上。优化项目全周期服务。聚焦工业投资项目招引、落地、开工、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成改革,建立“1+1+N”即“1名首席服务员+1名贴身服务员+N个部门”联系服务工业投资项目制度,简化项目审批审查程序,为工业投资项目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服务。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实施工业项目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将原来一家企业对接多个部门的验收审查方式变为多个部门统一平台对一家企业的联合验收服务方式,并为项目单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咨询、协调、代办等服务。

第三,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环境。实施“分型分类”培育。将实际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对处于持续壮大阶段,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型”个体工商户,侧重增强合规管理水平、支持引导转型升级为企业,为转型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专人负责有关“个转企”工作的咨询、指导及业务办理,为“个转企”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落实技术改造、“小升规”等奖励政策,力争实现10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3亿元,引导1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力争新增“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 4 家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 家以上。加强要素资源保障。突出土地、融资、物流、用工等各方面政策集成发力,进一步帮助企业减负增效。推广个性化税费优惠政策,消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税收政策“盲点”,以“税动力”推动企业“升规纳统”。

第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环境。健全涉企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强行业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员专家库和人才库。健全诉调、警调、防调对接机制,加快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涉市场主体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和行政非诉执行快速处理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实施专利转化计划,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技术要素流转渠道,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深入清理妨碍要素市场配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得、权益保障等方面,推出更多创新举措,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模式,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一审:郭梅森  二审:张文裕  三审:黄世翻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低碳行动,保卫蓝天 x 关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