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2022年9月14日 市教育局上线
日期:2022-09-16 16:41:45   来源:本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市教育局20220914145709.jpg

2022914日市教育局上线

上线领导名单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利华    

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汝荐     

二级调研员 陈俊荡   

基教科科长 曾伟彪    

安全科科长 叶江楠    

校园培训机构监管科科长 钟伟芳   

上线提纲

一、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列入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请问目前工作进展情况怎样?

答: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非常关心和支持我市中职教育发展,今年更是将“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列入了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具体任务是“挖掘现有潜力,实施市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2022年新增2000个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学位,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学位供给,缓解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位不足问题”。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措施、列出了时间安排,通过新建、迁建、扩建、联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方式增加中职学位供给。

  一是推动市职业技术学校、东源县卫生学校迁建。东源卫校北校区已于528日动工建设,但由于前期因资金和征地问题耽误了工期无法在九月前完工,因此,东源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积极与河源市客邑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沟通对接并达成协议,租赁位于东源县灯塔镇的河源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用于临时办学,新增500个学位。市职业技术学校迁建项目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新校区选址,正在推动项目立项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河源理工学校、市卫生学校、河源技师学院扩建扩容,今年秋季新增学位1500个。河源理工学校、市卫生学校通过充分挖潜现有办学资源,最大限度的调配宿舍、教学及实训场地,新增1000个学位。河源技师学院通过调整办学模式,探索厂中校办学模式,将部分二年级学生采取厂中校办学模式开展教学和实训,新增500个学位。三是推动河源理工学校与连平职校联合办学,恢复连平职校办学活力,增加学位200个。四是批准筹设了河源市科贸职业技术学校、河源市黄岗职业技术学校等两所民办中职学校,新增2000个学位。

  综上,今年我市新增中职学位4200个,超额完成了市十件民生实事任务。此外,今年省教育厅下达我市中职招生计划数19400人,目前已录取17000人,已达计划数的88%。目前,各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工作还在进行中,这充分表明我市中职学位供给充足,可有效满足我市广大学子的就读需求。

二、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后,要求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我市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哪些具体问题?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答:当前我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家长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劳动教育与考试关系不大,在应试、升学压力面前,学校劳动教育被边缘化,部分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缺乏规划、劳动教育计划性不足,劳动教育无考核。绝大多数家长把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当作唯一目标,对劳动观念及孩子完整人格培养这种软性的实力往往会不重视甚至是忽视,甚至在日常中连基本的家务都不让孩子做,孩子不会劳动、不愿劳动成为普遍现象。二是学校劳动教育师资不足,不能满足开设劳动课程、组织劳动实践的需要;劳动教育的活动场地不足,很多时候劳动教育课程也就流于形式,学生们没有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影响了劳动教育实效。三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各中小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要求贯彻不一致,在不少学校,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基本上就是让学生做一做值日生,在校园捡一捡垃圾而已,尚未开设劳动课,没有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阶段性的劳动价值教育、幸福观教育、劳动奋斗教育、珍惜劳动成果教育等专门课程。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教育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督促各学校抓好劳动教育课程课时的落实。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二是指导各学校开展校内劳动。如做好值日、校园保洁、绿化美化、食堂执勤等多种校园义务劳动等。三是指导学校开展各种公益劳动。如,在每年的学雷锋月、清明节、五一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里,组织学生走进街道社区、敬老院等校外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四是组织学校开展劳动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如邀请专家讲解农学知识,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为主题“三爱三节”教育活动。五是督促指导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基地设在东源县灯塔镇,占地面积300亩,每年可容纳10万人次以上,预计今年10月份可正式投入使用。

三、作为一名市民,这些年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您是否可以简单概括一下我市基础教育方面主要有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基础教育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优质学位不断增加,群众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寄宿制学位增加,农村孩子住宿条件大为改善,孩子在学校更安心,家长更放心了。

二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一方面是校长队伍学历层次、专业化水平大幅提高,结构更加优化,政治素质更加过硬。再者就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各级名教师等在逐年增加,这些老师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还有就是教研员队伍得以加强。近年,市县教研机构都增配了专职教研员,市教研院去年一下增加了22个专职教研员编制,同时还选配一批兼职教研员。教研员队伍加强,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

三是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推进。如:稳步推进“双减”工作。市、县政府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市、县教育局成立“双减”工作专班。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做到了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应该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已全部开展,学生平均参与率达75%以上。各地和学校都加强了义务教育作业设计和管理,将提高义务教育作业质量作为“减负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通过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实现“减负提质”目标。又如积极推进高考改革。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推进”选科走班”,满足不同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老师参加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学习培训,每年组织一次高考管理者专项培训,组织两次高三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同时大力借助深圳优质资源提高我市高考备考效率,每年组织高三学生参加深圳市“一模”考试,组织教师参与深圳市的质量分析会等。近年我市高考成绩都稳步提升,在粤东西北地市排名也逐年靠前。

四是教育质量评估督导体系更加完善。比如:加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的数据分析,组织二次解读,找准我市义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学校切实整改,努力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又如:研究出台《河源市市直公办高中综合考核与激励办法》,对市直学校办学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优质学校予以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学校作出相应处理。

四、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城区和县区的学位供给需求越来越大,教育部门是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建设,确保学位供给?

答:虽然近年我市不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供给,但缓解城区和县城范围市民子女“上学难”“上好学”问题仍比较艰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进城及外来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市区、县城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人数不断增多,基于历史原因,原有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许多区域学位紧张问题依然存在。二是近年来市区居住密集的住宅小区不断增多,随着小区入住率的提高,部分热门区域中小学呈现“刚性”需求,但按照政策还有部分住宅小区该配建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没有达到“三同步”的规划要求,加剧了市区、县城部分区域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不足问题。三是优质教育资源还很紧缺,热点区域学生分流措施不多,学生择校、择师现象还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位紧张问题。

为了解决我市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我市主要做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履行政府教育责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建设。一直以来,我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把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列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通过加大市区、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力度,不断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化解市区、县城学位紧张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近23亿元,新建17所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78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62215个。二是科学编制“十四五”中小学校公办学位建设专项规划和分年度专项建设规划。2021年,我市各县结合全市城镇化发展趋势、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及城镇学位紧张等因素,根据《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制定了本地《“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学位建设专项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根据各县区政府审核同意实施的《“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学位建设专项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目标,至2025年,全市计划投入83.819亿元,规划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7所,改扩建学校33所,新增约10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在2021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 9所,投入68641万元,新增公办学位12780个;2022年规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所,计划投入145749万元,目前已完成7所的建设,新增学位8870个。

接下来,我局将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十四五”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学位建设专项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列入每年政府重大民生实事工作。二是不断加强投入。各级政府要积极统筹基础教育质量发展奖补资金和中央专项资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三是制定好中小学幼儿园中长期布点专项规划,保障教育建设用地。四是加强督检查。市政府将各县区中小学公办学位建设列入市对县考核的责任书内容,实行年度考核。市教育部门将学位建设列入重大工作督内容,及时掌握各县区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困难。

五、“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我市校外培训机构如何治理?取得了怎样的治理成效?

答:自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按照教育部、省的工作部署,我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围绕“校内减负提质增效、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目标,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双减”工作各项改革措施。

主要工作措施有:一是大幅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5个,比治理前原有191个,压减率97.38%。二是全面落实“营改非”工作。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机构全部落实“营转非”工作要求,高中阶段学科类机构参照执行,10个营业状态的学科类机构也均落实。三是全力推动“学转非”工作。为保障相关人员充分就业,审慎稳妥推进改革,防范化解治社会风险,全市办理“学转非”培训机构共116个。四是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实施后,全市严格执行“两个不再审批”: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新设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严审批,把好许可准入关。五是从严监管校外培训机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开展了55次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检查,停办了295家、取缔了51家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培训机构,有效净化了校外培训环境。对原登记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对不符合准入条件和要求的,采取责令注销方式终止其办学许可,截至7月底已注销退出市场的机构共108个。六是全方位推进非学科资质审核工作。全市非学科类机构229个,对所有非学科机构的主体资格、从业人员、场地、资金管理等重新审核,限期整改,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合规率100%。七是全面加强预收费资金监管工作。联合人行市中心支行、河源银保监分局印发《关于做好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的通知》,建立预收费资金监管制度,落实“两种监管方式”和“两个全面纳入”的监管要求,开展了预收费资金监管专项核查和督查行动。目前,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百分百开立监管账户,监管资金总额159.58万元(动态数),有效防范“退费难”和“卷款跑路”问题的发生。八是持续保持整治高压态势,校外培训秩序明显好转。坚决打击非法办学、查处各种违规培训行为,规范校外培训。今年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安全隐患、预收费资金监管、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大排查、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暑假期间“监管护苗”等专项检查和行动。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开展广告、价格、合同等专项检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联合共出动执法人员812人次,检查培训机构735个(次),责令整改141个,查处各种违规办学行为20宗。

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管理逐步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学科类培训落实了政府指导价,最高每课时(45分钟)40元,上浮限高10%;暑假期间检查,机构都落实收费公示制度,非学科培训收费也属于合理价格范围,每课时收费30-80元之间,未发现有故意涨价现象。坚持边治理边规范,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制度。建立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投诉举报制度、负面清单制度等,市教育局成立了校外培训监管科,县区正在推动成立中,健全行政执法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建设,推动校外培训机构长效机制建设。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低碳行动,保卫蓝天 x 关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