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概况
【位置、面积】 东源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3
022′~24
015′,东经114
019′~115
022′。东邻龙川县、五华县,北接和平县、连平县,南靠河源市区和紫金县,西连龙门县、新丰县。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66.6公里,面积4070平方公里。东江及205国道、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梅龙高速、粤赣高速贯穿全境。
【建置沿革】 东源县的前身为原河源县的主体。河源县成立于南朝永明元年(483年),距今1500余年。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消河源县,设立河源市,将原河源县3个镇划为源城区,其余24个乡镇划为郊区。1993年11月8日,民政部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城设在仙塘镇木京。
【地形、气候】 东源县地形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多山,以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60%,河流、水库水面占10%。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七目嶂、缺牙山、桂山、燕子岩、鳌鱼峰、蝉子顶、五指山7座,其中以黄村镇与五华、龙川交界的七目嶂为最高,主峰海拔1318米。主要河流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那坑山,干流全长480公里,流经东源县流域面积3378平方公里。其次为东江一级支流新丰江,黄村河、曾田河、康禾河(又名红岗水)和久社河5条,东江二级支流叶潭河和船塘河2条。
东源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区,气温高,湿度大,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4.5℃。年均相对湿度77%,无霜期335~345天。年积温约77700℃。年均降水量1567~2142.6毫米,主要降水时间集中在4~6月。
【人口、民族】 2010年年末,东源县户数142252户,人口569053人。其中男288938人,女280115人。民族主要为汉族,其次为畲族,人口88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
【姓氏人口】 2010年统计,东源县有姓氏525人。其中单姓510个,复姓15个;千人以上的姓氏为60个;总人口568043人。(刘志平)
2010年东源县万人以上人口姓氏情况表
序 号
|
姓 氏
|
人 数
|
1
|
李
|
49525
|
2
|
张
|
49285
|
3
|
黄
|
42228
|
4
|
陈
|
37414
|
5
|
刘
|
30368
|
6
|
朱
|
28944
|
7
|
赖
|
21583
|
8
|
欧
|
17098
|
9
|
曾
|
16430
|
10
|
叶
|
15540
|
11
|
欧阳
|
15069
|
12
|
廖
|
14470
|
13
|
杨
|
13854
|
14
|
邹
|
12247
|
15
|
吴
|
12104
|
16
|
丘
|
11535
|
【自然资源】 东源县自然资源丰富。县境内有22.67万公顷丘陵山地,耕地面积2.01公顷。其中水田15300公顷,沙坝地4700多公顷。
东源县境内(含新丰江水库)水域面积3.6万公顷。其中宜渔面积3万公顷。有库容139亿立方米的新丰江(万绿湖)的优质水,有年均流量82.3亿立方米的东江水,为深圳、东莞、香港等地提供充足的优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22.36万千瓦,至2010年,已开发17.8万千瓦。
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有10类32个矿种,主要矿种为铁、稀土、萤石、石灰石、瓷土、花岗石等。其中萤石储量588万吨,铁矿储量1984万吨,瓷土(高岭土)5000万吨,花岗石1.4亿立方米,石灰石1亿吨以上。县境内热矿水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县有热矿水26处。其中已探明的有8处,以中温热水为主,最高水温61℃,最低31.5℃,水质属重碳酸钙低矿化水,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县内动物种类有164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水鹿、苏门羚及白鹇等,还有人工驯养的东北梅花鹿;植物种类800多种。
【旅游资源】 东源县的旅游资源有万绿湖、桂山、苏家围、镜花缘、东江画廊、黄龙岩、南园古村、阮啸仙故居、东江野战俱乐部等;已立项筹建的旅游项目有黄田温泉、黄村温泉、红十月旅游区、天子山旅游区和石坪茶园等5个。有星级酒店4家,国内旅行社2家。
【名优特产】 东源县主要土特产品有:上莞仙湖茶、康禾茶、蓝口礤头茶、霸王花米排粉、“望郎回”板栗、绿纯客家娘酒、黄田米酒、灵芝、五指毛桃、蜂蜜等。
客家十大名菜有:东江盐焗鸡、红焖猪肉、东江酿豆腐、上汤桂花鱼、客家酿三宝、娘酒醉河虾、清煲草鱼、水晶鸡、薯丝煲、咸香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