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本报2009年8月间所推出的一组关于介绍和平林寨古村落的报道。近几年来,本报对林寨古建筑的保护开发给予高度关注,和平县委、县政府的保护修缮工作及省有关专家、文化名人到和平考察等情况,本报都适时予以报道。 曾飞文 摄
图片由朱灯塔、凌方宁提供(除署名外)
林寨古村落一角
古村落简介
林寨古村落 和平地标式县域名片
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古建筑群位于林寨盆地之中,南临浰江,四周均为宽阔平整的良田。自元朝以来,兴井村民凭借土地的肥沃和浰江水运之利,务农经商,富甲一方,特别是清代至民国期间,兴井村富裕人家建造了一座座高大的房屋,形成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群。目前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有24座,其中清代20座、民国4座,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评选条件,现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须在2500平方米以上,兴井村古民居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已远远超过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标准,且这些古民居集中在2公里范围内,在广东省内也是罕见的。因此,林寨兴井古建筑群是和平县一笔丰厚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地方特色独一无二,具备参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基本条件。
2006年9月,兴井古建筑群被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于2008年9月被列为首批“省古村落”之一,认定为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林寨古村落成为首批27个“省古村落”之一后,它成为和平县地标式的县域名片,大大提升了和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林寨古村落的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日报、看点广东等媒体纷纷来和平采访报道。其中,南方日报以《“客家城堡”现身河源古村落》为题,进行了大篇幅的宣传推介,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举措
林寨古村落综合开发启动
开发建设标准:4A景区 形象定位:客家水乡、田园古堡
(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曾海生 通讯员 何金盏)和平县日前印发的《林寨古村落旅游区开发实施方案》透露,为充分利用林寨古村落宝贵资源,向世界客属乡亲展示古村落建筑艺术和客家文化内涵,县委、县政府决定按4A级景区规模和标准综合开发建设林寨古村落,将其打造成精品景区。
林寨古村落是一处四角碉楼古建筑群,是我省首批27个古村落之一,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指定为2010年第23届“世客会”参观点。此次开发建设,和平县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依托乡村旅游特色,围绕古村落客家建筑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两大主题,尽快修葺原有古建筑群,完善路网水系,辅以生态农业观光景点和乡村休闲式康乐活动设施,凸显“客家水乡,田园古堡”这一形象定位,为生态旅游注入文化元素,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档次和品位,盘活旅游资源。
据了解,和平县将在2010年10月31日前(即第23届“世客会”召开前)对古民居完成保护性修复,完成景区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古村落人文史料,使古建筑群自然景观与客家文化相得益彰,初步形成浰江古村落旅游区雏形,以崭新的面貌、优质的服务向游客开放。近期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旅游道路、景区水系、景区绿化等十大工程,总投资约2150万元。
为促进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和平县成立了林寨古村落旅游区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及县发改等10多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将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领导、责任、人员、措施到位。
目前,和平县已要求有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尽快完善开发方案。
林寨古村落保护开发概念性规划初步确定
(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曾海生 通讯员 何金盏)近日,市调研组到和平县林寨镇现场办公,指导林寨古村落保护开发工作。
在林寨古村落中心区域,市调研组就古村落整体布局、代表性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农业生产、环保卫生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和平县相关领导就林寨古村落开发保护工作相关情况向调研组作了汇报。据了解,该县已经成立了林寨古村落保护开发工作办公室,预算投入1.3亿元的保护开发概念性规划已初步确定。
市调研组提出,市、县相关部门要从旅游步行道路、观光水系排灌、景区绿化、环境卫生整治以及对古村落4—5栋代表性建筑进行修缮等方面,协助林寨镇做好规划,加快保护开发工作进度,确保在预期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在座谈会上,和平县委书记詹宇扬指出,林寨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是该县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县直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合力推进开发保护工作;林寨镇要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防止村民乱搭抢建;对已经影响古村落景观的乱搭抢建行为,有关部门要以铁腕整治。
据悉,此前,和平县县长王再华已率队深入林寨镇,专题调研古村落旅游区开发前期准备工作,并就保护开发工作作出部署。
■短评
古村落保护开发,文明的传承
曾飞文
和平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综合保护开发林寨古村落并已付诸行动,这一消息传开后,引来一片叫好。
和平综合开发林寨古村落,是该县贯彻我市实施“旅游强市”战略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市旅游业正向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升级转型,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林寨古村落的建筑艺术和客家文化内涵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客家水乡,田园古堡”的定位,将为生态旅游注入文化元素,有利于提升旅游档次和品位,盘活旅游资源。
近几年来,和平县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尤其是温泉开发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和平“温泉之都”不仅享誉珠三角,而且被越来越多的外省游客所关注。
现在,和平综合开发林寨古村落,使这块蒙着历史尘埃的璞玉将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她的成功开发将成为和平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另一张王牌。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存的特有形式之一,是地方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代表、农业经济的标志。保护古村落,是为了保留一种久远的文明传统,体现现代人的一份历史文化责任感。在大力倡导城市化、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对待古村落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一座古村落的被改造或者消失,也许很多人不会感觉到丢了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就少了些历史文化的痕迹和对历史文化的触摸感,也就很容易遗忘历史。遗忘了历史,很难谈文化延承,同时失去的,还有附加在古村落上的文化灵魂。
和平保护开发林寨古村落,是开发旅游资源、传承客家文化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