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河源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吸引了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香港商报等媒体参加。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和省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涛认真作答,并诚挚邀请媒体朋友到河源来,亲身感受河源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宣传河源、推介河源。
推动形成六个“融湾”“融深”新格局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南方日报记者抢先发问: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动“双区”建设也作出了具体部署,河源在这方面有什么思考和打算?
丁红都表示,河源紧邻大湾区特别是紧邻深圳,处在珠江东岸深莞惠经济圈辐射带动的第一层,在对接“双区”建设上具有独特优势。河源将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全域全面全力融入“双区”建设,着力推动形成六个“融湾”“融深”新格局。
丁红都表示,一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与“双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大力营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营商环境,推动形成“融湾”“融深”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成为“双区”现代产业重要战略腹地,推动形成“融湾”“融深”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格局。三是加快都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源城区、江东新区、高新区、东源县城等重点区块发展定位,切实提升城市功能,有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深圳都市圈,推动形成“融湾”“融深”城市建设新格局。四是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着力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拓展区,推动形成“融湾”“融深”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新格局。五是坚持生态优先,系统谋划推进“水系、水运、水能、水资源、水产业、水环境”六篇文章,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推动形成“融湾”“融深”绿色发展新格局。六是打造人民幸福心城,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重点领域办好一批实事,推动形成“融湾”“融深”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共建共享新格局。
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河源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深圳特区报记者提问聚焦河源脱贫攻坚。
丁红都说,河源作为农业大市,一直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乡村振兴作为投入人财物最大的一项工作。去年,河源尽锐出战打好脱贫攻坚战,省定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超全国平均水平,较好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2020年,河源将全力做好“三农”各项工作,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河源将坚持政策和资金向脱贫不稳定贫困户重点倾斜,集中资源力量攻下贫困最后堡垒,确保上半年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实现高质量脱贫;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加强与深圳的联系对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255个省定贫困村从后队变前队,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加快灯塔盆地开发建设。河源将大力推进16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全力创建灯塔盆地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省级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河源丰富的农业资源与“双区”广阔的消费市场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长效市场机制;推进东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加快河源灯塔盆地的开发建设,引领全市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狠抓富民兴村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深化产业兴村强镇行动,发挥好“千企帮千村”作用,积极构建“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新增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响“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双区”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和“水缸子”;大力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纵深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大力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工程,确保2020年基本完成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加快补齐交通、环保、饮水、冷链物流等对农村生产生活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短板,重点加快启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工作,实现全部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行政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六大特点凸显提效破局成效
去年,河源遭受了“6·10”“6·12”特大洪涝灾害。在大灾之年,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何?现场媒体记者对河源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心。
林涛表示,2019年,河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会议精神,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成功抗击“6·10”“6·12”特大洪涝灾害,在大灾之年多个层面工作实现提效破局,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呈现出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更足、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招商选资成果丰硕六大特点。
林涛表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河源振兴发展的攻坚决战之年。河源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对接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