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时政新闻
定向培养师范生 招得来教得好
发布日期:2014-04-23 00:00:00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初中起点,免费入学,定向分配。让优秀的初中应届毕业生通过报读师范大专,进行定向培养,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这对河源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都是一大福音。日前下发的《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不仅为我市有志于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初中毕业生开启了就业大门,而且将对促进河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改革方案》工作部署,教师的定点培养场所放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由各县区教育部门与河职院签订培养协议,前者确定定向培养指标数,后者负责对正式录取的学生进行5年的培养。正式录取的学生必须与县区教育局、河职院签订《河源市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协议书》,协议书会明确定向就业的乡镇及以下农村小学,服务年限不少于8年。

    作为这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方——河职院能否招得进学生?能否教得好这批学生?是否有把握留得住学生?成为此项改革能否成功推进、获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就在上个月,河职院面向社会发布《2014年五年制大专招生公告》,计划招生375人,其中英语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各50人;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各45人。至3月25日报名截止时,报名人数已达3650人次。这个数字超出了河职院副院长唐汉芳的预计。报名形势如此火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批报读的应届毕业生被正式录取后,培养经费(含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由市、县区两级财政按2:8比例垫付,自己不用出一分钱学费;二是学生们不用为找工作而发愁,直接分配就业,并予以纳编。

   唐汉芳说,该校对教好这批学生充满信心。因为,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早在2011年,为解决农村英语教师师资短缺问题,惠州市博罗县政府与河职院合作,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3年过去了,“博罗班”成绩斐然,其中学生们的计算机考试通过率100%,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85%,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20%;班内共有60人,任校级干部12人,院级干部15人,社团干部43人。此外,班内还挂满了军训会操比赛、歌唱比赛、志愿服务等各种奖牌、锦旗。

   “博罗模式”,可以说是河职院的一次成功尝试。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定向培养,他们将会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强化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从而培养出适合河源的本土教师。

    对城乡小学教师的专业培养,河职院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众所周知,河职院的前身是省内知名的中等师范学校——广东老隆师范学校。多年来,该校为粤东西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学校升格以后,仍以每年1000人的规模招收师范生。延续多年的做法,该校一直坚持“八个一”(如要求学生每天写一小块黑板的粉笔字、一页毛笔字、一页钢笔字等)的基本功训练。这些措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书写能力、教学板书能力、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定向培养学生,将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对出资方来说,最需要保障的就是,毕业生们能严格履行定向培养协议。如何保障?据河职院一负责人介绍,一旦有人不履行协议,将会要求他们退还学费和承担一定的违约金。即便有此约束,谁又能保证5年后,这批学生会回到农村小学就业呢?即使去了农村,谁又能保证他们甘愿在农村待8年呢?这就需要各地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从适当提升待遇、多提供进修平台等措施入手,吸引他们待得住、留得下,扎根于农村,甘愿为农村教育事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