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4,城管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用心管理中彰显责任,在用情服务中体现温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2024年度河源城市管理十件大事,一起感受,河源不一样的美,以奋斗之姿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出台实施《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
坚持法治先行,牵头制定《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并于2024年6月1日正式施行。该办法是河源市首部以“垃圾分类”为基本要求,涵盖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和清扫、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建设与保障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全过程内容的政府规章,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为全市依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同时,及时编制完善相应自由裁量权基准并于2025年2月1日起实施,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执法行为提供合法有效的法律基准。
二、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生活垃圾绿色处理能力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东源县综合资源利用中心、市热力发电厂分别于2024年6月28日、11月29日顺利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过去完全依靠填埋的历史。目前,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处理,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占比从零跃升至52%。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共8座,其中,源城区2座,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江东新区各1座。建成大件垃圾处理站2座,总处理能力为12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绿色处理能级大幅跃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三、出色完成风貌提升督导工作,全市城乡风貌和人居环境实现美丽蝶变
根据省、市“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督导工作专班,以督促治,以导增效,有力助推全市城乡风貌和人居环境实现美丽蝶变,累计督促拆除危旧房31栋、违规广告牌480块、铁皮棚1983处,改造房屋外立面738栋,迁移渔船223艘,11个镇(街道)共44个标段任务完成率均达100%以上。协同开展违法建设治理和城市“六乱”整治,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市容“顽瘴痼疾”问题,全市城市品质和形象大幅提升,全年查处违法建设面积46.76万平方米,完成率达187%,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四、持续推动机关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局机关第一党支部荣获“四强”党支部称号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党组突出政治引领,持续推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工作实起来、强起来、严起来,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注重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大力开展“党建+”系列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先后打造“党建+”地摊经济管理、共享电动自行车管理、护航校园等工作新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城管综合执法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中,我局原创项目《全省率先设立城管护航校园示范点 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荣获第七届河源市工作创新大赛决赛三等奖。局机关第一党支部荣获“四强”党支部称号。
五、创新推动有害垃圾收集试点建设,全市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完善
积极探索有害垃圾收运处置新路径,不断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制机制,创新推出有害垃圾预约上门回收和定期巡检收运模式,强化公共机构引领,串联打造“示范路线”,在中心城区315个公共机构和73个示范点实行有害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全年新建有害垃圾暂存点3个,总暂存规模约6吨,并首次实现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理0.15吨。同时,开发“源分宝”小程序,设置“分类指引”“回收导航”等栏目,有效带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因改革成效突出、社会反响良好,改革经验成功入选河源市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六、探索实施“党建引领、政校结合”护航校园新模式,创新打造城管护航校园河源样板
聚焦群众关切的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问题,探索实施“党建引领、政校结合”护航校园新模式,在全省率先设立城管护航校园示范点,通过“共建协商”与学校、社区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党建+”普法宣传、燃气安全宣传、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合力整治校园周边乱象,开展日常上下学护学及开学季、中高考护航等行动,有效破解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难题。经验向全市复制推广后,全年累计出动“城管护校员”约6440人次,护航学校18所,护航中小学生约80万人次。原创项目《全省率先设立城管护航校园示范点 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荣获第七届河源市工作创新大赛决赛三等奖。
七、稳步提升城镇燃气安全品质和服务水平,河源市获得用气指标排名全省前列
持续完善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中心城区管网接入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惠州至河源段),天然气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新建市政管线、庭院管、立管共计140.35公里。目前,全市管道天然气用户约28万户,天然气普及率达53.23%,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2024年省下达51.6%普及率的目标任务。深化城镇燃气领域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全面完成省下达2113.07公里城市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任务,完成量排名全省第5位;指导燃气企业参与老旧小区燃气管网改造,改造老旧小区16个、改造管网7.35公里;提前1年完成省下达72.8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任务(2022-2025年),推动完成全市7.87万户居民燃气橡胶软管更换。累计排查燃气企业545家,排查率达100%;排查整治各类燃气安全隐患问题1789项,整改率达99%;联合消防、商务部门对全市1.1万余家餐饮企业开展用气安全培训,覆盖率达100%。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印发《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河源市获得用气评价指标得分88.29分,全省排名第7位,比2023年上升9位,为全市12项一级指标全省排名最好成绩,有力助推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八、统筹实施“六大行动”,全市初步构建绿美城镇公园体系
扎实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统筹实施绿美市县镇建设、园林城市提质扩域、绿美城镇公园建设、绿化服务功能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园林绿化安全提升等“六大行动”,城乡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延伸。全年市、县(区)新增绿化面积32.52公顷、新增绿化长度41.1公里、新增树木41491棵,市、县(区)完成率分别达870%、1130%,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做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对客家文化公园、东江湾公园等市属管辖范围内的12株古树开展巡查保护、管养复壮、购买保险等系列工作。做好公园广场时花种植,全年种植时花8万余株,城市绿化美化成色更足。目前,全市初步构建起绿美城镇公园体系,城市生态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
九、系统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紫金县安良大道南交通绿岛绿化提升项目入选全省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
全面统筹实施绿美市县镇建设,系统提升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品质,积极指导紫金县城管综合执法局大力推动县城主干道绿化提升,抢抓春季绿化有利时节,全面启动春植行动,在县城安良大道南绿化带与交通绿岛种植香樟、榕树、三角梅、亮叶朱蕉等苗木36207株,种植面积约6.495亩,助力“荒地”变绿岛。该绿化提升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城市建设领域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第一批城市园林绿化领域)。
十、用情用力提升城市治理温度,龙川县精心打造特色“手工巷”获群众好评
龙川县城管综合执法局紧紧围绕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党组提出的“三度、四色、五坚持”总体工作思路,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工作举措,在县城隆兴路精心打造了集修鞋、修表、配钥匙、专业缝补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手工巷”。“手工巷”是利用原有特色巷道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升级改造,针对“小修小补”专门开辟的手工技能服务空间,为居民提供织补、修鞋、修表、配钥匙等便捷服务。通过整合各类流动手工摊档,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修小补”服务摊点“成行成市”,重归往日“烟火气”,既为手工艺人提供了稳定的经营场所,又充分满足城区内居民的日常需求,广受群众好评,并得到了学习强国APP、“广东人民城管”公众号、河源日报等媒体的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