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胜利大桥西侧东江河道清淤现场 日报记者 黄赞福 摄
在市区胜利大桥西侧东江河道,有一堆高约2米的淤泥,并一度与该河段的客家文化堤廊亲水步道近乎平行而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市委市政府亦于近日指示相关部门迅速清淤疏通河道。市水务部门21日开始组织清淤行动,经过近4天的大清理,昨日进入收尾阶段。水务部门表示,近期还将组织市、区水政执法队,对市区所有河道进行为期15天的清查,并对倾倒建筑垃圾入河道的行为予以处理。
用10多辆运输车搬走“泥山”
去年7、8月份,陆续有人在胜利大桥西侧一处与河堤交接的区域倾倒建筑淤泥,严重堵塞了河床。去年底,市、区水政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派出专门人员不定时巡逻,防止有人继续往河道倾倒淤泥。但由于该处一直都在建设防洪堤,倾倒的淤泥并未得到及时处理。
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刘小华对此高度重视。3月20日,市领导在有关会议上要求水务部门尽快处理堆积淤泥。次日,市水务部门组织人员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动用了10多辆运输车,以及两台挖掘机,仅用了3天时间就基本将淤泥清理完毕。近日开始,工程队还将原本建设胜利大桥时遗留的淤泥也一并处理掉。
昨日,记者来到现场,只见胜利大桥西侧防洪堤下,原本堆积了十几米高的淤泥基本被清理完毕。现场一名负责巡逻的工作人员介绍,倾倒的淤泥量很大,已经形成了长达80米、宽20多米、高约2米的“泥山”。如此多的淤泥,会改变该处河流的流向、缩小固洪面积。而且,这种行为也严重违法了《河源市河道管理条例》第11条“不得将废弃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倒入河道或河床”的规定。
据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乱倒淤泥的主要人员已经被水务部门查处,其中一人为市区某土地工程负责人,水务部门将根据相关规定对其作出处罚。
这些被清理的淤泥被清出河道后该如何处理?该负责人介绍,清理出的淤泥全部用于该处防洪堤的建设。据介绍,这一段防洪堤需要近70万立方泥做填土使用,清理出的淤泥刚好可以“变废为宝”,可以为整个防洪工程节省几十万元。
该负责人还透露,待防洪堤建好,就封死进入河道的泥路,避免再有车辆到此处乱倒垃圾。
将开展为期15天的清淤行动
胜利大桥桥下的空地,由于残留历史淤泥,形成了一大片空地,也因此成了一些人倾倒建筑垃圾的“天然填埋场”。
昨日上午9时许,一名男子开着小型卡车,车上装载着满车的建筑垃圾,想倒在这里。工作人员见状急忙拦住,并向该男子说明情况后劝他离开。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男子称市区找不到地方可以倾倒建筑垃圾,只好来这里倒。该工作人员说,将建筑垃圾倒入河道容易堵塞河道,一旦汛期来临,河流就可能改变流向,影响河道的排洪功能。
市水务局透露,该局决定对市区所有河道开展为期15天的大清查、大清理活动,时间从3月24日至4月8日。
信息来源: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