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17年来,他不分昼夜,奔波在事故现场勘查、侦查破案、尸体检验的岗位上,坚持不懈地探究本真本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他就是和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警务技术二级主管王永嘉。
王永嘉从事刑事技术工作以来,始终立足于现场勘查、立足于法医检验,把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当作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主战场”。因工作成绩突出,王永嘉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和嘉奖两次,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被省公安厅刑侦局及和平县总工会授予“广东省刑事技术杰出青年人才”、首届十大“和平工匠”等荣誉。
王永嘉在现场取证。
雷厉风行,用一刀一笔连接公平正义
作为一名法医、刑警,在同事的眼里,王永嘉是一个“能人”,尸体检验、执法、处理事故、伤残检验……几乎是样样精通,但在背后王永嘉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面对常人难以接受的工作环境,王永嘉坦言:“这就是公安工作,我得克服一切困难,将它做好。”
说起当年的热水镇“2·15”杀人抛焚案,王永嘉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正值寒冬,王永嘉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与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的同事们冒着严寒,于深夜赶到热水镇九连深山中。现场位于一处深达七八米的深沟中,四面无路、坡陡林密,强光电筒也只能照亮眼前一点点范围。当时天气骤变,开始下起雨,王永嘉怕雨势转大后现场会被破坏,很多重要痕迹物证将会灭失,主动要求一个人先行下沟对现场进行初步的勘查与固定。技术中队的同事被他这种不畏艰苦的顽强工作作风感动,也都表示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查。
王永嘉身先士卒,带领技术中队的同事手脚并用攀爬,艰难地爬到沟底,并在雨中对现场及周围进行勘查,最终发现并提取了多块散落在深沟中的带血石块和带血且未完全烧毁的手套、衣服等重要物证,为案件的定性及确定犯罪嫌疑人李某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王永嘉还结合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使用的作案工具、个人特征及作案的心理行为特征作了深层次的分析,为此案侦查范围、侦查方向提出了指向性的建议。
凭借着执着坚持、严谨细致的匠人精神和过硬的业务技能,王永嘉为和平县不少重大案件的定性及后续侦破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依据。
精进技术,潜心钻研攻克难题
从事法医工作17年来,王永嘉不断学习提升,精进技术,他的书柜里放满了法医相关的专业书籍。近年来,随着DNA检验检测技术的日渐发展和成熟,现场物证DNA检验在案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现场物证微量DNA的发现和提取还是一个困扰基层技术员的难题。为了能找到一种性价比高,提取效果好的产品,王永嘉带领技术中队同事进行了大量实验和尝试。
虽然是有着十余年经验的老法医,但面对一门全新且迭代非常快的技术,王永嘉也得从零开始摸索。刚接触DNA技术的时候,王永嘉每天都是满脑子的问号,他一头扎在实验室里,不断发问、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魔鬼式训练”,他终于初步掌握了DNA的相关技术。“他简直就是一个法医技术的狂热爱好者。”身边的同事都这样评价王永嘉。
学习过程中,王永嘉带领技术中队的同事一边查找专业书籍和在网络搜索学习微量DNA检验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最新的DNA检验技术进展,一边多次赴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DNA实验室,向实验室技术人员虚心请教、学习,并和他们深入地探讨现场微量DNA发现和提取的方法和技巧、微量DNA的实验提取方案等。同时和技术中队的同事一起对市场上的提取工具进行大量的实验,从不同物证载体选用哪种工具、各提取方法步骤先后顺序、钝化液的使用量等,各个对检验结果有影响关键点,一一进行比对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永嘉带领技术中队找到了一种能适应大多数物证载体、方便保存、价格适中的提取工具,并在各种现场推广使用。新工具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现场微量DNA的检出率,侦破了一批系列盗窃案等重大案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犯罪现场留下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同时,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证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此,王永嘉带领中队同事一起对一痕多检、一痕多采,特别是如何就现场已提取的常规指纹等痕迹物证“剩余痕迹物证”再次提取有用的微量DNA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同时将现场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和网上作战平台大数据资源相结合,在指导、支撑侦查破案工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