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自然资源局 > 自然资源
2025年全市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召开
发布日期:2025-03-18 10:37:30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3月14日,2025年全市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市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及全国、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我市自然资源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

  副市长孙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欧阳晓主持会议,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作工作报告。


  c16b054f6ef2a275d490a7511a58e11.jpg


  会议指出

  2024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坚决守牢红线底线,自然资源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百千万工程”方面,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谋划一批方案,入库项目729个,总投资额569.1亿元,排名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试点“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林耕置换”、农村村民集中建房,有效优化了土地资源空间布局。

  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和强化用地要素保障,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900余亩,取得用地批复160宗、批准面积1万余亩,有力保障中储粮、德润钢铁等112个省市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圆满完成产业园区用地整治三年行动,累计盘活存量土地1.5万余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1.8万余亩,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居全省前列。

  在耕地保护方面,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全面巡田,顺利完成2023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排名全省第7,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全年新增完工垦造水田项目19个、3207亩,新增耕地数量3411亩、水田规模7976亩,全市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在改革创新方面,推进土地要素改革,全面推行“标准地供应”“交地即交证”“点状供地”等举措,完善工建项目“联合测绘、多测合一”工作审批机制;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行政务服务“受审分离”模式和一手房“带押过户”,持续推进“不动产+燃气”工作,有效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


  会议明确

  2025年全市自然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要求,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融合与创新,统筹保障与保护,推动河源自然资源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奋力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作出应有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以全面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抓手,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创新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资金保障,力争全年完成投资额60.78亿元。加快项目实施,全面铺开“林耕置换”、农村住房集中试点和“万亩方”“千亩方”耕地集中连片项目建设,力争动工163个项目以上,打造标志性示范项目。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指导龙川新城综合规划实施,深入开展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先行区规划研究,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积极联合惠州市、赣州市申报“十五五”期间东江流域“山水工程”项目。


  二是以集约高效做好要素保障为主要目标,助力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构建项目用地空间与要素保障供给协同机制,全面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需求,建立市计划“指标池”,力争2025年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500亩以上。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推进运用专项债券收回收购闲置土地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年度考核任务,并安排不少于通过存量土地处置挣取指标数的60%用于产业用地保障。巩固拓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成果,确保产业用地高效利用。


  三是以精准指导高效服务为重要支撑,助力重大项目提速增效。继续发挥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专班作用,全力推动河紫高速、岑田抽水蓄能电站、国道G205热水至埔前改线工程等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高效保障项目用地规模需求,科学开展用地预审和选址,全力提高项目用地报批效率,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四是以增财力强保障为重要任务,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有序推进土地出让,建立“土地超市”信息展示平台。全力推进矿业权出让,加快推进2023-2025年采矿权年度出让计划项目的挂牌出让工作。做好各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费用追缴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力申报“山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修复补助资金,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五是以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为头等大事,更好统筹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监管,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方位推进“田长制”,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市2018-2023年存量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全部消化。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加快建设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防御体系先行市,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是以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为内生动力,提高自然资源系统治理能力。加强基础测绘能力建设,提升常态化调查监测能力。夯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扎实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深化试点三年行动,编好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全力做好补充耕地工作,全市争取完成2万余亩任务,切实保障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详细规划修编审批权限下放,完善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工作指引,真正做到“交地即开工”。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有效途径,做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碳汇核算试点工作。


  七是以健全法治化监管体系为重要保障,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法治自然建设,提高执法监管质量,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执法,维护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良好秩序。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专项排查整治、打击非法采矿等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矿山信息化智能监管平台建设。


  八是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引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自然资源工作各方面,强化政治建设、深化思想铸魂、夯实组织强基、狠抓作风固本、严抓反腐倡廉,全面提升履职能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同时,确保政策落实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会议要求

  一要全面加强规划引领作用,确保自然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加快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同时,积极开展龙川新城、环万绿湖等专项规划的编制,确保重点发展区域的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切实发挥好规划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引领和管控作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进一步强化用地管控,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严格保护。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用地进出平衡的监管,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非法占用。同时,加大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整改力度,形成有效震慑。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要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预判机制,提前做好防范准备,降低灾害损失。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要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维护矿业秩序规范有序,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要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留用地、房票、工业厂房分割出让等新型用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工业园区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五要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快审快批、容缺受理。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环节,实现快审快批,提高行政效率,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的高效发展与合理配置,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六要切实做好底线工作,确保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要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安全稳定。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自然资源局班子成员、副处级以上干部,市直有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编辑| 张汉青

  校对| 谢芳卉

  审核| 黄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