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自然资源局 > 自然资源
【访谈】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杨志:做实自然资源“七大服务” 为河源发展提供坚实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发布日期:2022-04-08 17:39:21 来源:省厅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图片


  做实自然资源“七大服务” 为河源发展提供坚实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专访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杨志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然资源部门将如何做好发展保障、生态保护和民生服务三方面工作?

  近日,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杨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市自然资源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实自然资源“七大服务”,服务好实体经济、服务好要素改革、服务好乡村振兴、服务好城市提质、服务好形象提升、服务好民生保障、服务好资源环境,突出服务发展、资源保护、民生实事“三个聚焦”,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图片


  今年完成处置闲置用地,提升存量产业用地5000亩

  记者: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市自然资源局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杨志:今年,市自然资源局将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通过五项举措为现代产业加快发展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一是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探索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点状+混合”供地机制、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机制、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转换实现机制等,着力破除土地资源碎片化、用途固定化、利用低效化等障碍,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我市土地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为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夯实基础。

  二是不断拓宽产业园区发展空间。深入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指导各产业园加大存量土地处置力度,力争今年超额完成处置闲置用地、提升存量产业用地5000亩,让有限的土地承载更大、更优质的产业发展。

  三是强化乡村振兴产业用地保障。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项目“点状供地”政策实施,在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优先用于保障点状供地项目建设;并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省下达年度计划指标,全力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四是持续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继续扩大市级自然资源管理职权依法下放范围,赋予江东新区、河源国家高新区、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更大的自主权,激发更强的发展活力。加快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改革,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合并,提高自然资源行政审批效率。

  五是发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政策清单。对现行的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指标、用地报批、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等含金量高、新亮点多的自然资源政策进行汇总、解读,在今年内陆续发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政策清单56条,方便企业快速查找自然资源惠企政策,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图片


  龙川县四都镇中心幼儿园后山地质灾害点经过治理后,有效保障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2年完成垦造水田项目3900亩

  记者: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市自然资源局将如何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杨志:国家历来重视对耕地的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打好耕地保护战,市自然资源局将不断提升耕地保护监督管理水平,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一是高质量推进垦造水田。贯彻落实省、市垦造水田三年行动,将垦造水田与乡村振兴、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提前谋划2022年度垦造水田项目3900亩,确保垦造水田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加快盘活农村耕地资源。

  二是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另外,还将强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运用,对认真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成效突出的县区给予用地规模、用地指标倾斜;对考核问题突出、工作落实不力的县区,采取暂停用地报批、扣除用地指标的惩戒措施,倒逼责任落实。

  三是采取硬核措施强化执法监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联合有关部门建立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执法监督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

  实现全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全覆盖

  记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市自然资源局在防灾减灾等关键领域,将如何精准发力?

  杨志:2022年,市自然资源局将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在汛期前后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全覆盖、零遗漏、拉网式排查,对城镇、农村居民点、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员集中地区,以及山区削坡建房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在建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行系统排查,加强宣传培训演练,不断提升基层防灾能力,努力把地质灾害威胁降到最低程度,继续保持地质灾害“零伤亡”记录。

  此外,2022年是省、市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目前正在组织实施21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184处中小型隐患点综合治理和55处专业监测,并开展3个县区1比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全市1比10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实现全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全覆盖。同时,将认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的成效经验,尤其是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方面的创新突破,形成可复制的“河源经验”,为新一轮的三年行动奠定基础。

  来源:河源日报、河源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