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农业农村局 > 政务公开
关于印发河源市农业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10-11 00:00:00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

现将 《河源市农业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源市农业局

2017年10月9日


河源市农业局 推进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 工作 方案

为贯彻落实 《广东省农业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粤农函 2017〕 242 精神, 结合市委、市政府 工作部署, 加快 推进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结合我市实际 ,制定本 工作 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 “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谋划发展 现代 农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确保 ”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基础上,实现结构优、产业强、品牌响、效益高、农村绿的目标,促进动力转换、结构转型、方式转变,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20年,全 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大宗农产品得到有效保障,绿色安全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畜禽粪便污染、桔秆农膜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高效,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产品优质安全水平提升,形成一批富有 河源 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端农业品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资源利用高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重点任务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1.以提高环境资源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 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实行适区适种、适区适养,划定优势区,发展最宜区,合理布局优势特色产业,做到生产布局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加快实施《河源市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规划》,按照省对河源市的功能定位和自身发展条件,规划建设北部名优农产品生产区、中部品牌农业区、城郊菜篮子生产区、南部特色农产品区,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发展格局,推进“深莞惠经济圈(3+2)”现代农业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20年),以生态型、特色型、服务型、效益型的战略定位,建设四大功能组团:北部特色农业组团以特色农产品基地为基础,推进农产品集群化加工,打造北部山地特色作物区;发展生态型农业生产,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农业旅游地;西部精品农业组团以挥农产品生产和传统加工业优势,发展加工型、物流型、园区型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灯塔盆地西部精品农业区和农耕文化民俗区;东部基地农业组团以搞好东部丘陵旱地作物区建设,发展基地化生产和节水型农业,加强科技投入,推动特色效益农业生产,建设东部基地农业区;南部农业研发组团依托万绿湖的品牌资源,强化生态保护,构建农业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湿地保护和南部休闲农业区。 (发展计划科负责。排序第一 的为牵头 部门 下同)

2.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按照 “稳粮优经、提升园艺、扩大冬种”的思路,实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全市粮食产能,重点做好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在发展优质稻的同时兼顾甜玉米、大豆等优质旱粮的发展,努力将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8万吨以上;围绕做强做优河源特色菜果茶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作物产业,以“良种良法、五位一体、特色种植业、东江上游茶叶产业带、中央财政园艺标准化创建”等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扩大冬种生产为补充,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调优种植结构。 (种植业科、市场科)

3. 猪稳鸡、发展牛羊 ”为方向调整畜牧结构。 根据土地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推进生猪区域布局调整,推动畜牧业向资源禀赋型转变 。逐步调整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发展规模养殖。 做好配套技术服务与指导,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竞争力提升,重点推进种养结合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行动 ,进一步稳定家禽行业发展,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水平。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用于推进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发展,扩大养殖草食动物的种群和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创建一批生产基础好、发展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牛羊养殖基地。 畜牧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负责

4. 以发展特色渔业为重点调整渔业结构。 统筹用好各级渔业发展专项资金,提升财政资金促进改革的效能。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业、生态渔业、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调整优化养殖布局,转变养殖生产方式,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扶持一批产销联营的渔业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社,规避渔业风险。加大渔业品牌建设力度,鼓励渔业企业创建企业品牌,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强化品牌宣传,扩大品牌营销,组织参加各种水产专业展会的展销活动,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 , 如万绿湖湖鲜、生态甲鱼、冷水鱼、 “瘦身鱼”等。(水产科、水产中心负责)

(二)推进农业 绿色 发展

5 .切实 加强耕地保护。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培肥地力。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坚决守住耕地质量和数量红线。 (种植业科、农技中心负责)

6 . 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配方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农作物上的应用。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开展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施肥指导服务,并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 “四统一” 服务,实现 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肥料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目标任务。 (种植业科、种子站、农技中心负责)

7.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扎实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和修复示范,自 2017年起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全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就地就近还田(林)利用, 推广 高床发酵生态养殖等节水、零排放的 养殖模式,引导适养区、限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污水贮存、处理和利用设施。 落实《河源市人民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畜禽养殖场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府办〔 2016〕39号)要求,进一步规范畜牧业生产,依法依规做好畜禽禁养区划定及禁养区内畜禽养殖清理工作。深入实施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认真实施好龙川县、紫金县环境友好型种植业示范项目,继续实施牲畜废弃物治理工程。 农技中心、畜牧科负责

(三)完善 农业 经营体系

8 .推进经营主体增量提质。 继续按照 分级培育、集群发展、整体推进 ”的 思路 重点在农业比重较大的以及有农业园区、农产品专业市场的镇、村,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力争到 20 20 年,全市 市级以上 农业龙头企业达 230 以上 其中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 50家以上,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160家以上。 经管科、市场信息科 负责

9 .推进经营主体规范发展。 坚持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严格按照 农民 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规范培育发展家庭农场。 经管科 负责

10 .推动培育经营主体政策落实。 认真落实 《关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见》(河委发﹝ 2013 10号 ),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执行《河源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和监测管理办法》,着力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服务工作。 经管科 负责

1 1 .提升职业农民水平。 积极组织各县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 ,并 结合我市实际,协助各县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以培育生产经营型为主,兼顾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原则, 通过集中培训、送科技下乡及专题讲座培训、现场观摩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职业农民的专业素质、知识水平和实操能力。力争平均每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人数达到 2000人以上。 科教科 负责

(四) 促进 产业转型升级

1 2 .加快健全农业科技 创新体系 充分利用省农科院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掘河源农业科技资源创新潜力,加快推动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应用,促进河源市现代农业发展,为河源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紧紧围绕全市农业科技工作重点,依托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省、市农业科技园区等载体,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搭建服务平台、提供资金保障等措施,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有效提高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科教科 负责

1 3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 推动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良种工程,支持河源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核心育种场建设,健全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 市种子站、科教科、畜牧科 负责)

14.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实施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加快融合。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推广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扎实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建设 1231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推广服务 市场信息科、发展计划科负责

15. 加快发展装备设施农业。 一是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协助省厅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 “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的要求,增强政策实施的精准性,以水稻为重点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力争创建一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2020年达到60%。二是争取国家、省级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精准扶持我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提升我市社会化服务水平。三是在设施农业方面,以项目为抓手,示范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化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基地。 农机化办、种植业科办负责

(五)优化提升产品品质

1 6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方案,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技术推广。鼓励与支持省 级以上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地方特色品牌,认证和开发一批 “三品一标”产品, 落实 “三品一标”奖补机制。以县为单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业品牌。 市场信息科、质安科、农检中心负责

17. 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各项打假专项整治行动。 依法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春、秋两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和曝光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打联动机制。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农资质量监督抽查和执法办案相结合,强化检测、监管、执法部门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