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林业局 > 通知公告
解读《河源市自然保护地规划(2023-2035年)》
发布日期:2023-11-30 09:22:41 来源:河源市林业局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一、编制背景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有关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河源市林业局组织编制了《河源市自然保护地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政策依据

  1.《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

  2.《广东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20〕42号);

  3.《河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全面落实河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编制各级别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和勘界立标工作,初步完成河源市“一带两屏多核”自然保护地保护格局构建。建设示范性自然保护地,深入开展自然教育,开展自然保护地内典型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及栖息地的调查、监测、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河源市域内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遗迹和自然风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到2035年,全市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20.86%以上,通过实施“六个任务、七大重点”的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示范性自然保护地,引领全市自然保护地发展,全面保护河源的绿水青山和生物多样性,着力提高自然保护地基础服务能力,切实增强自然科普宣教能力,显著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筑牢以自然保护地为首要地位的粤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青山常在、绿水常流、鸟兽常驻、家园常美”的绿美河源,将自然保护地建设成为河源市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成为展示美丽河源的靓丽名片。

  四、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8个章节。

  第一章为总论。主要说明了项目开展的背景,明确了规划编制依据的法规文件、年限,为规划的编制提供政策等方面保障。

  第二章为规划基础。通过收集、分析河源市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地的相关资料,论述规划的自然地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等基础,分析了自然保护地建设成就和不足。

  第三章为规划思路。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定5个主要量化指标,提出构建“山水相融、万物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绿美河源自然保护地体系,形成“青山常在、绿水常流、鸟兽常驻、家园常美”的绿美河源的规划总目标。

  第四章为规划布局。根据我市生态区位,提出构建“一带两屏多核”的全市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从分区、分类、分级等角度分别论述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定位、建设方向等。

  第五章为主要任务。提出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完善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加强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地科研监测系统、推动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等“六大任务”。

  第六章为“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重点建设工程。根据省有关文件及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河源市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的“七大重点建设工程”。

  第七章为保障措施。从政策法规、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科技及人才保障、宣传和交流等方面提出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八章为效益分析。主要阐述《规划》实施后在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的效益。

  五、主要任务

  为确保规划目标实现,《规划》布局了“六大主要任务”。一是推进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包括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总体规划编制、科学考察等具体任务;二是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包括完善管理机构、提升人员队伍的职业化能力、开展自然保护地标准化建设等具体任务;三是完善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包括管理和巡护、防灾减灾、有害生物防控、宣教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包括重点物种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等具体任务;五是建设自然保护地科研监测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地监测网络建设、重点物种和重要栖息地监测等具体任务;六是推动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包括宣传教育、社区发展建设、强化生态服务供给、建设智慧监测监管平台等具体任务。

  六、重大工程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中共河源市委关于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建设河源市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的“七大重点建设工程”。一是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开展勘界立标;二是编制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三是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监测;四是实施自然保护地内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五是开展自然保护地内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六是组织高质量自然教育活动;七是建设示范性自然保护地。

  七、规划特点

  《规划》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引领作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统筹保护与发展,推动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立足河源实际,准确定位河源绿色发展方向,明确河源自然保护地和绿美生态建设的未来发展目标,对助推河源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注重规范衔接,准确把握上级政策精神。《规划》对照国家和省相关政策依据,主动衔接国家和省有关规划,以及《河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与时俱进吸收国家、省、市关于自然保护地和绿美生态建设的论述精神,对标省自然保护地规划提出等相关任务,有效推进上下衔接,同时注重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旅游等行业规划的衔接,有助于凝聚方方面面的政策要求形成规划合力。三是树牢底线思维,“两山”转化路径更有操作性。《规划》着眼操作可行,围绕国家和省的指标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综合考量河源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绿美河源生态建设要求,科学确定规划方向,合理设置建设目标,同时强化指标论证,充分论证和分析说明主要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八、解读部门

  明确本《规划》由河源市林业局负责解读,解读人:刘伟,电话:0762-3629978。

  

规划原文:http://www.heyuan.gov.cn/hyslyj/gkmlpt/content/0/577/post_577052.html#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