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教育局 > 通知公告
河源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
发布日期:2018-01-22 11:23:34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源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年)

为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展示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回应社会关切和接受监督,河源市教育局编制了中等职业教育质量2017年度报告,现予公布。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2所,其中,按区域布局分,市、县区各分布6 所;按学校等级分,国家级示范职校2所,国家级重点职校1所,省级重点职校2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10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4万平方米。在校生21896人,其中一年级7547人、二年级7620人、三年级6729人,“普职比”为5.5:4.5(含技工教育和输送珠三角中职学校学生)。

1.2设施设备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按现行开设的12大类专业配备教学仪器和实训实操设施,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381万元,生均设备值5654元。如下列举4个专业实操设施配备情况:

1.2.1加工制造类专业配备了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普通铣床、数控铣床、电火花机、线切割机、机床电气控制设备、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平台、三坐标测量仪、快速成型机等。

1.2.2电子技术专业和电气专业配备了通讯技术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PCB板制作实训室、SMT生产线、整机模块电路实训室、通信终端实训室、电力拖动室、智能楼宇室等。

1.2.3汽车专业配备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室、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室、汽车保养与销售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室、汽车空调和电气设备构造实训室等。

1.2.4学前教育专业配备了幼教模拟室、舞蹈练功房、钢琴室、电钢琴室、电子琴室等。

(其它专业略)

1.3教师队伍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1413人,其中,专任教师1107人,学历达标率为93%;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81人,中级职称607人,初级职称252人,未定职级60人;文化基础课教师396人,专业课教师711。在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7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能力为关键,围绕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学习勤奋刻苦,专业技能素质得到大幅提高。

2.2就业质量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广开渠道。大胆探索集团化办学、“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企业专班”、现代学徒制等办学模式,联合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改革、共同举办毕业生供需签约会等,多措并举,确保毕业生就业质量。2017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7008人,就业签约6875人,就业率为98.10%,对口专业就业率为82%。在就业学生中,直接就业5981人,升入高一级学校894人。以下是毕业生就业去向:

2.2.1就业学生中按就业去向分组: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5388人,合法从事个体经营489人,其他方式就业104人,升入高一级学校894人。

2.2.2直接就业学生中按就业产业分组:从事第一产业414人,从事第二产业2884人,从事第三产业2683人。

2.2.3直接就业学生中按就业地域分组:在省内就业5851人,异地就业130人。

2.2.4直接就业学生中按就业地点分组:在城区就业5197人,镇区558人,乡村226人。

2.2.5直接就业学生中按就业渠道分组:学校推荐5104人,中介介绍221,其他渠道656人。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全市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涉及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交通运输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医药卫生类等12大类近30个专业。在开设的专业中,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导游服务与管理、会计、护理、助产、药剂等7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市场营销、服装设计与制作、中医康复保健、医学检验技术等8个专业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以下是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分类情况:

3.1.1河源理工学校开设工科类专业为主。

3.1.2河源市卫生学校、东源县卫生学校举办医药卫生类专业。

3.1.3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河源市特蕾新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河源市现代职业学校、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龙川县职业技术学校、东源县职业技术学校、连平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文科类专业为主。

3.1.4市体育运动学校开设运动训练、竞技体育专业。

3.2质量保证

办学质量是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规范办学。二是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设置专业。二是规范征订和使用国家规范教材教辅资料。三是按照教育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四是全面启动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补齐教学质量短板。五是推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改革,建立健全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六是邀请国家和省职教“名家、名校长、专业名师”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传经送宝。七是举办全市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市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市第十四届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全市中职教师论文评选等活动。

3.3落实教师编制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1413人,其中专任教师1107人,在校生21896人,师生比为1:19.8。其中公办学校专任教师1053人,在校生20764人,师生比为1:19.7;公办学校在编教师1031人,外聘教师22人。

3.4教师培养培训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强化教育质量主业意识,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企业跟岗”和“企业实践”培养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2017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培”54人次、“省培”163人次、“市培”437人次、“县培”246人次、“校培”4518人次、企业跟岗157人次、企业实践481人次。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是今年初市委下达市教育局的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这一年来,市教育局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凝心聚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一是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政策举措,草拟了《河源市2017-2019年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中职部分)》和《河源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报市政府印发。二是指导中职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先后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三是开展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专题调研,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沟通机制,达成共建、共享、共赢办学模式。四是指导学校深化与企业合作,设立企业专班,实行技能人才定向定岗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五是指导学校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力促学校办学更贴近企业、贴近市场,确保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六是指导各中职学校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或专场招聘会,邀请省内外知名企业到校招聘应届毕业生,毕业生首次签约率达92%。七是做好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汇总和分析工作,有效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础。八是我市被广东省确定为第二批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项目创建项目单位,并获省级财政3000万专项资金支持,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4.2学生实习情况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作为教学重要环节来抓,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有序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时,学校和实习单位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监督监管学生顶岗实习和生活全过程,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专业对口岗位、工作环境安全、劳动报酬合理、休息休假正常、食宿环境安全,责任保险完善、考核机制科学。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办学方案,科学安排学生实习、见习,部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即第五第六学期),也有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即第五或第六学期)。

全市中职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顶岗实习学生6776人,专业对口率为85%。其中在市内顶岗实习人数4404人,占实习学生总数的65%,市外顶岗实习学生2372人,占实习学生总数的35%。顶岗实习学生劳动报酬由企业向学生直接发放(发至银行卡),平均月薪1820元,其中护理、助产、中医护理、药剂(不含到药企实习学生)、医学检验、农村医学、中医康复保健、康复技术专业,因行业特殊性,实习学生无劳动报酬)。顶岗实习学生中,由学校推荐实习6283人,其他渠道实习493人。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全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一是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或相应校企合作机构,搭建起行政部门、学校、企业和行业等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平台,不断加大校与校、校与企、校与行业等合作力度。二是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本市“二区六园”为主阵地,积极创新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如河源理工学校先后67家企业、3个事业单位、3个行业协会、135所初级中学、5所高职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分别与西可通信、中兴通讯、龙记集团、农夫山泉、昌红精机科技、TTS教育机构等15家企业设立专班,专班班级达90个,为各大产业园区“量身定做”技术人才。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全市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涉及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交通运输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医药卫生类等12大类近30个专业。2017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1896人。按专业分:信息技术类3865人,加工制造类1466人,财经商贸类2775人,旅游服务类440人,文化艺术类616人,交通运输类1035人,体育与健身类508人,教育类2868人,农林牧渔类609人,土木水利类307人,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医药卫生类7126人,281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7008人,已就业6875人,就业率为98.1%。在就业人数中,直接就业5891人,升入高一级学校894人。

5.2社会服务

2017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成立“创文志愿服务队“,先后5.5万人次积极服务我市“创文”工作。市卫校派出1500师生服务我市“河马”赛事,确保“河马”圆满成功。

5.3对口支援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无对口支援任务。

6.政府职责

6.1经费

市、县地方政府全面落实学生资助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经费。

6.2政策措施

在国家和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职教育发展,确立了中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带动引领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全市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近两年来,先后出台政策文件,聚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一是我市被广东省评为第二批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项目创建单位。二是印发了《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组织实施市教育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河源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意见》。

7.特色创新

全市中职学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勤学、好学、乐学。通过组建职教集团或相应校企合作机构,全面整合校企办学资源,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开展学校、全市学生技能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技能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组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发展。

7.1实施模块教学,走内涵发展之路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性和学生的个性,科学引导学生围绕开展能力和素质教育主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教学,实现学生具体能力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7.2顺应市场,走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全市中职学校已分别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在集团《章程》框架下实施校企深度合作、联动发展,推动校企间互惠互利、共建共赢共享。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合作形式呈多样化,如:企业专班、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一体化教学、前店后厂、技师进课堂、教师企业跟岗等。

7.3开展主题活动,走特色个性发展之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中等职业学校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每周活动主题鲜明、方案周密、效果明显。通过主题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实和快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拓展性,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阳光、更加自信。

8.学校党建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丰富内涵,牢固树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折不扣执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学校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不断聚焦党建主业,夯实党建主责,把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一年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无违反“八项规定”和党内法规问题发生。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9.1主要问题

9.1.1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市属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投入大、发展快,办学条件优越,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相反,县区中等职业学校投入相对不足,办学条件落后,办学规模小,发展滞后。

9.1.2师资和实操设施配备不够充足

在师资方面,主要存在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仍有部分学校未能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配足配齐教师,另外高学历、高职称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尚无有影响力的职教名师和名家。在实操方面,设备设施投入不足,部分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无法开设或仍使用落后淘汰实训设备,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

9.1.3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近30个专业,学校之间专业设置重复,“多、散、泛”现象突出。目前,除了市卫生学校开设的专业具有行业特色,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外,其它学校特色专业不够明显,精品专业不够突出。

9.2改进措施

9.2.1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全市职业学校协调发展

在提升办学基础上下功夫,加大县区职业学校专项经费投入,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学校吸引力,从而有效扩大办学规模,有效缩小市县之间、学校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全市均衡发展。

9.2.2优化专业设置,打造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

在专业建设上下功夫,结合各校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办学能力、办学优势等,优化市区职业教育资源,调整现有专业设置,并按专业设置调整师资队伍和实操设备实施,做强做大一批市级乃至省级和国家级专业,进一步凸显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9.2.3继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职教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找准新时代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立足点和发力点,以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和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我市决胜小康、率先振兴、同步现代化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河源市教育局

2018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