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教育局 > 通知公告
河源市2018年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18-09-26 10:37:17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河源市
2018年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860号)精神,围绕我市中职学校发展基础、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自评,形成如下自评报告。

一、总体发展状况

(一)学校布局。

2017-2018学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15所(含3所技工学校,下同)。其中,市属7所〔河源理工学校、市卫校、市职校、市体校、市现代职校(民办)、市特蕾新职校(民办)、河源技师学院〕,县属8 所(和平职校、紫金职校、龙川职校、连平职校、东源职校、东源卫校、紫金技工学校、龙川技工学校);国家示范校3所,“国重”职校1所,“省重”职校3所。

(二)发展基础。

2017-2018学年,全市中职学校占地面积13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资产值1.25亿元;图书102.4万册。河源理工学校等12所公办学校均建有实训大楼,实训条件较完善。近十年来,全市共投入18亿元,先后高起点新建扩建了一大批中职学校,有效夯实办学基础,全市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

(三)招生与办学规模。

2017—2018学年,全市中职学校招生10330人(中职学校7501人,技工学校2829人),在校生32527人(中职学校23453人,技工学校9074人);本地生源就读珠三角中职学校在校生约18000人。

(四)专业设置。

2017—2018学年,全市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涉及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交通运输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医药卫生类等12大类近30个专业。在开设的专业中,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导游服务与管理、会计、护理、助产、药剂等7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市场营销、服装设计与制作、中医康复保健、医学检验技术等8个专业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河源理工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河源市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被列为省“双精准”示范专业。

(五)师资力量。

2017—2018学年,全市中职学校现有教职工2108人。其中,专任教师1626人,师生比为1:20;基础文化课教师532人,专业课教师1094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32.7%和67.3%;中职学校(不含技工)专业课教师711人,“双师型”教师562人,占专业教师的79%。

(六)毕业生就业。

2017—2018学年,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7008人,已就业6762人,就业率为96.50%;在就业人数中,直接就业5868人,升入高一级学校894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职教育发展,确立了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一是先后出台了《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府〔2015〕68号)、《河源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意见》、《河源市2017-2019年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中职部分)》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政策举措,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二是成立了河源市现代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创建和统筹;三是加大督促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辖区内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引导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同发展;四是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列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来抓,实施严格考核。目前,全市上下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更加到位, “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全市高中阶段在校生普职比为5.5:4.5。

(二)推进布局结构调整,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一是对河源市职业学校、河源理工学校的部分专业进行资源整合,结合两校的办学条件及专业特色,河源市职业学校数控、模具等工科类专业暂停招生,将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调整补充到河源理工学校,支持该校做大做强数控、模具等工科类专业;二是采取“一个校区两块牌子”的方式,合并了紫金县职业学校和紫金县技工学校;三是采取合并办学的模式,计划整合东源卫生学校和东源县职业学校,目前东源县政府已完成规划选址工作,今年全面启动合并办学工作,预计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四是计划整合龙川县技工学校和龙川县职业学校。通过推进资源整合和布局结构调整,使县区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办好县域内中职学校。

(三)加大资金投入,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中职学校累计投入资金近18亿元, 先后新建了河源技师学院(迁建)、河源理工学校、市卫生学校(迁建)、市体育运动学校(迁建),全面扩建市职校、紫金县职校、和平县职校、连平县职校、龙川县职校、东源县职校等,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优质学位(“省重”以上学位)占总学位的75.3%。

(四)注重招生宣传,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明显扩大。2004年至今,市教育局每年组队到全市170多所初级中学开展全覆盖式的中职招(送)生宣传。历年来,我市中职招生人数在全省排名均靠前,曾在全省中职招生工作总结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并得到省教育厅和全省其他兄弟市的一致肯定和普遍好评。2017-2018学年,全市中职招生10330人,在校生32527人,对比2006至2007学年在校生13418(含技工)人增加了19109人。

(五)重视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明显提升。我市自2008年实行公开招聘教师以来,一大批本科以上学历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全市各中职学校,使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化,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加强,教师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据统计,中职学校(不含技工)专业课教师711人,“双师型”教师562人,占专业教师的79%。同时,市教育局通过多措并举,力促全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水平全面提升。近年来,每年都举办全市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市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市第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已连继举办了14届)、全市中职教师论文评选活动,组织中职学校师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届全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教师信息化大赛、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英语教师信息化微课设计大赛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举办的相关竞赛,成绩逐年提升。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市参赛学生3人,其中2人获二等奖,获奖情况居粤东西北地级市前列。

(六)推进办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明显加强。全市职业院校坚持以本市“三区六园”为主阵地,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一是指导职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先后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例如,河源市卫生学校牵头组建了由市卫计局等行政部门、市医学会112所市医院、高校等共同构成的“河源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为推行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二是指导学校深化与企业合作,河源理工学校分别与龙记、西可、TCL王牌、广汽传祺、汉能、中兴等数十家企业设立企业专班,实行技能人才定向定岗培养。三是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组建“技师工作室”,力促学校办学更贴近企业、贴近市场。目前,全市职业学校与省内627家企业实行了联合办学。例如,河源理工学校先后与67家企业、3个事业单位、3个行业协会、135所初级中学、5所高职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分别与西可通信、中兴通讯、龙记集团、农夫山泉、昌红精机科技、TTS教育机构等15家企业设立专班,专班班级达90个,专班规模达2000多人,为各大产业园区“量身定做”技术人才。四是我市被广东省确定为第二批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项目创建项目单位,并获省级财政3000万专项资金支持。

(七)注重技能培养和科技研发,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市中职学校注重实训中心建设,推行理论和实操一体化教学改革,突出专业技能实操训练,坚持以竞赛促教学,每年举办的校级和全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我市中职教育一大特色,选送参加全省、全国中职技能竞赛获奖学生人次和获奖等级逐年提高。由于办学业绩突出,市卫校、河源技师学院、河源理工学校先后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列入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拥有“国示”学校数(共3所,含河源技师学院)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与中山、湛江并列第5名。此外,成立了河源市首家与高校联合共建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 助推河源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主动服务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出台科技重点专项政策,鼓励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我市重点发展领域重点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教师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打造良好科研环境;发挥职业培训学校(中心)和乡镇成人校优势,为富余劳动力和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在职业院校设立技能鉴定中心,实施20多个专业或工种的初、中、高职业技能培养与鉴定,全市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八)加强就业引导和补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明显提高。全市职业院校始终坚持“立足河源、服务河源”的发展理念,通过强化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加强校企合作、举办企业专班、开展顶岗实习、组织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有效举措,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在留在本地就业、服务家乡发展。近3年来,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其中本地就业人率60.5%以上。此外,为满足我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已印发《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我市企业实习实训和就业的通知》,按照“政府搭台、校企合作、双向选择”的模式,采用专业对口、订单实习实训、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实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鼓励学生毕业后留在本市就业。凡河源市辖区内全日制普通职业院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学生以及入学前具有河源市户籍的市外全日制普通职业院校学生,均可享受毕业学年实习实训补贴、初创企业安置就业补贴、就业社保补贴、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企业)、毕业生就业补贴(中小微企业)、毕业生求职补贴、应届毕业生临时生活补贴。《通知》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九)狠抓教学质量,扎实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全市全面启动了中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召开中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动员部署大会、成立河源市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河源市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专家组、邀请省中职教学诊断专家现场授课、印发《河源市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举措,确保2020年前全面完成教学诊断与改革任务。目前,市教育局已开展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检查、举办全市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交流培训会、组织中职学校诊改工作负责人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培训会、建立信息采集平台、建立了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等。

(十)加大职业教育宣传,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 各学校继续开展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已于5月6-12日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全市共有10所中职学校和108家企业共计15800人,参与招生宣传、开放校园、便民服务、参观企业、校园技能展示、文体等活动。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够均衡。近年来,市区公办中职学校投入大、发展快,其中市卫校、河源理工学校、河源技师学院先后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市职校创建“国重”职校,市体校是粤东西北地区办学条件最完善的体育类专业学校之一。相比之下,由于县区政府对中职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与市区中职学校相比距越来越大。此外,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的全面实施,造成县区中职学校招生难、办学难,大量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尽管市区公办学校招生火爆,但因接纳能力有限,单靠市区公办学校无法承担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重任。

(二)师资配备不够合理。近年来,我市虽已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吸引了一大批本科以上学历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中职学校任教,但仍存在师资配备不够科学合理的现象。学历达标率为92%,达不到“创现”99.9%的标准;名师薄弱,无法很好地带动和辐射全市职业学校教学教研;专业对口教师占比为77%,仍有部分教师通过转岗进修或直接跨专业教学,教学能力水平较低;部分学校未能按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配齐配足教师,外聘教师较多,流动性大。

(三)产教融合不够紧密。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眼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出现职业教育“热“,企业“冷“情况;企业投入不足,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场室投入不够,在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度不够高,导致学生对企业文化、专业能力等方面理解有限,企业留不住人才情况较为突出。

四、发展思路与建议

(一)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和《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府〔2015〕68号)精神,以及教育“创现”督导验收的总体要求,成立河源市现代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统筹和领导。督促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政府主导建立职业学校发展综合治理体系,探索建立基于委托或购买服务的第三方评价制度,推进职业院校“管、办、评”分离,定期发布质量报告。

(二)探索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办学运行机制。继续加大校与校、校与企、校与行业之间的合作力度,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和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的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制订和完善行业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行业准入制度,并加强督导,抓好落实。积极履行发布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到2018年底,职教集团基本覆盖所有职业院校,“企业专班”“订单培养”上规模。

(三)大力促进市、县域职业院校协调发展。继续加大职业院校建设力度,以超前发展意识,完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把市区职业院校打造成省内乃至国内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名校。继续督促和指导龙川县、紫金县、和平县和东源县450万以上人口大县加大辖区内中职学校的建设投入力度,按照省的要求和标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全市中职教育协调发展。

(四)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市教育局将联合编制部门全面核实所属职业院校的教师编制,对照师生比配备标准,配强配优专业教师。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层次、技能素质、教学水平和“双师型”比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五)培育职业学校办学品牌。重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实现各学校专业设置均衡协调发展。河源理工学校要以理工类为主、市职校要以文科类为主办学,市卫生学校、东源卫校、市体校要凸显专业特色,县属职校要以文科类、涉农类专业为主设置。规模大的学校选定3—5个专业、规模小的学校选定1—2个专业,重点做大做强,彰显特色,进而树立学校品牌。

(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发挥数字化校园管理、教学、办公的效能。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由办学基础好、质量优的学校牵头,共同开发数字教学平台,共建共享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和数字化实习实训教室。加快与各行业、产业信息化进程紧密结合,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

(七)优化毕业生就业环境。一是弘扬工匠精神,提高职业教育技能人才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氛围。二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引入“大职业教育”观念,对中职、高职和各类社会教育与培训实行统一管理,为两类证书的融通铺平道路;规范企业招聘门槛,促使企业凭证用工。三是积极引导更多毕业生留在河源、服务河源,强化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意识。

(八)保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所需经费。贯彻省对市县属中职教育免学费补助政策,落实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并保证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教育费附加要依据政策按30%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市县区财政要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并把改革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加大职业院校科研经费投入,发挥职业院校集群优势、创新优势和社会服务优势。

河源市教育局

201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