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刁城帮 吴奕镇 通讯员 陈荣华)他们总忙于疏堵保畅、处违救援、服务群众。在繁华的城市中,他们的身影总是与车流相融,他们就是河源公安交警。源城大队东埔中队陈剑锋队长就是其中一位。从警21年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风里来雨里去,幽黑的脸谱是最好的印记。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曾获得个人三等功一次,个人嘉奖、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荣誉。2021年被评为最美基层民警。
打击交通违法 练就火眼金睛
现年45岁的陈剑锋,由于常年在户外工作,记者第一眼见到他皮肤已被晒得黝黑。21年前,他穿上了这身警服,肩膀就扛起了一份责任,这一扛就是21年。
陈剑锋在岗位上面对的最多的就是车流人流,一些车辆甚至还是涉嫌违法车辆。2020年7月,正在执行路面巡逻的陈剑锋发现一辆大货车在路上行驶,大货车没有装载货物,驾驶员却神色慌张。他凭着职业的敏感度,推测这辆大货车存在使用假号牌的嫌疑,于是果断将此车拦停。
在询问过程中,驾驶员自恃货车没有装载货物,认为交警部门奈何不了他们,表面上表现得“理直气壮”,没料到陈剑锋已经看出他们的破绽。一番盘问下来,不能自圆其说的驾驶员只好老实交代使用假牌的违法事实,陈剑锋依法查扣了这辆大货车。
回到中队后,陈剑锋对该车进行进一步的核对,发现交管系统里并无此车的登记资料。直觉告诉他,这已并非单纯使用假牌的违法行为。此时天色已黑,陈剑锋不顾辛苦与周折,简单地吃过泡面后马上传唤驾驶员。谁知驾驶员及车主却几次绝露面配合调查,还四处托人找陈剑锋说情要求从轻处理。
面对这些“说情”,他严词拒绝。陈剑锋说:“做了警察,工作上就得断私情,去私心,才对得起头上的警徽。”由于驾驶员和车主拒不陈述事实,陈剑锋采取多方调查取证,后经查实这辆价值10多万元大货车是一部牌证已被注销了的报废车辆,严重的是,如果任其在道路上通行,将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他果断按照法律程序公告后,将其收缴拆解销毁,对车主和驾驶员作出依法处理。
工作中,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兢兢业业,细致入微。比如对报废车辆的查处,陈剑锋近乎固执地核查清楚每辆报废车的各类指数和综合情况,在力求“底数清、情况明”后,才主动耐心地对报废车主进行教育,使每位车主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面对不清楚法律或不接受处罚的群众,他总能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耐心地向申诉人讲清违法可能产生的后果,讲解法律法规的规定,使违章者真心接受处罚。
长期一线工作的艰苦磨练,不仅练就了陈剑锋果敢、刚毅、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还培养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在工作岗位上累立战功。
心系情系为民 确保交通畅通
如果说陈剑锋对违法车辆铁面无私,而对于维护交通安全,他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每年的春秋开学季,也是陈剑锋忙碌奔跑时。近年来,他所管辖的东埔辖区新增了多所学校,在主要交通干道通行的学生人数骤增,特别是越王小学、公园东小学位处主路口,每到上学放学高峰,路面经常出现交通拥堵。
面对道路拥堵,陈剑锋主动在每学期开学前深入到学校,与校方一起在学校周边现场查看,同时部署警力在学校上下课时间段定点执勤或流动巡逻。而他自己在每个高峰期都到学校门前亲自指挥疏导交通,对每一个从身边走过的学生都嘱托一句:注意交通安全…… 就像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一天一月一年,21年的坚守,他将所有的学生安全离开学校后才和队员们放心地离开。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和老师,只记住了那个“整天来学校的交警叔叔”,却不知道他的名字,对陈剑锋赞许有嘉。
在他的心里,群众的平安出行才是第一位。去年9月17日下午,市区永康大道文昌路附近片区因供电抢修停电,附近路口红绿灯无法正常亮灯,陈剑锋立刻启动应急方案,将搬移动红绿灯搬到各拥堵路口。由于移动红绿灯比较重,陈剑锋被移动红绿灯砸伤背部,但他忍着疼痛,坚持把红绿灯放在停电路口,等确定道路畅通后,才让队员送他去医院。
守初心担使命 甘于无私奉献
21年来,陈剑锋几乎没有主动申请休假,几乎将全部精力倾注进了这份深爱的职业。由于交警工作,长年累月在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多年后的陈剑锋患上了严重的“职业病”,双腿因长年站岗执勤而时常肿痛不已。此前,医生曾建议他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少站立、多休养。然而,陈剑锋却说:交警的办公室是在马路上。
随着市区车辆猛增,交通管理的压力也不断增大。2021年,陈剑锋的腿病发作,一度疼得无法走路。同事们得知后劝其休息几天,但陈剑锋放心不下工作,每天让家人送其来到中队办公室处理事务。在交通高峰期,他便坚守在中队,通过视频监控和对讲机,随时与路面队员对接,及时处理解决路面的问题。只要痛疾稍有缓解,他又站在了马路上。他的家人说,他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他深爱这份职业,看着路面车辆顺畅通行,平安无事他才放心。
兢兢业业21载,陈剑锋不忘初心,牢记自己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确保了市区交通安全畅通,践行了一名交通警察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