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市民群众趁着好天气,选择在晚饭之后到公园及休闲广场散步。到了晚上十点钟,还有一些市民漫步在公园与街道,哪怕是独自出行,他们都觉得很有安全感。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社会环境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彰显着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也见证着人民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攀升。
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提升
近日21时多,在市客家文化公园的广场,一群刚刚跳完广场舞的舞者正从人群中散去,他们有的结伴回家,有的则三三两两到公园内散步游玩。在公园内行走了一圈,记者发现,虽然已经快22时,但在公园内散步的市民仍有不少。
在市民享受休闲时光时,记者见到,不远处的警务室灯光明亮,值班民警正在警务室内值勤,并按照计划时不时在公园周边开展治安巡逻。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如今的河源,大到治安巡控、交通管理、接警处警,小到遗失物品送还、帮助迷路老人回家,都有民警们的身影,他们为群众带来了安全感、幸福感,大家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建立最小应急单元,让治安管理网格化
在河源市人民医院的最小应急单元里,辖区派出所民警与义警、医院安保人员正在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模拟男子到医院滋事闹事,最小应急单元的义警和安保人员采取措施制服该男子。
据悉,今年8月份,市公安局在市人民医院启用最小应急单元,以应对发生的险情,及时控制与化解险情。应急单位小分队分白班、夜班,在医院内巡逻,遇到紧急情况立即处置,一旦处置不了,他们会第一时间向辖区派出所报警请求支援。
市人民医院安保工作人员曾凡飞表示,公安机关启用的最小应急单元,不仅配备了应急小分队,还配备了盾牌、钢叉、警棍,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内部面对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更能够为广大市民带来安全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学校、医院、党政机关等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最小应急单元1881个,全面提升新形势下校园、医院等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置能力水平。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有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危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这些最小应急单元挂牌后,市公安机关全面推动全市范围内封闭小区、大型商场、繁华商圈(含城市综合体)、标志性建筑、批发市场、旅游景区、展馆场所、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其他企事业单位以及村(居)委、社区,公园广场、休闲健身等场所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全力维护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用大数据破小案:河源是全省警情最少、发案最低的地市之一
“能够这么快帮我寻回失窃物品,真的太感谢了……”市民黄女士为了感谢公安民警迅速破案寻回被盗的财物,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亲自送来。今年7月6日,黄女士家中被盗,失窃物品价值过万元。接报后,民警立刻赶往现场侦查,通过大量视频追踪,发现是两名男子伪装作案,随即通过视频及“智慧新警务”等侦查措施锁定嫌疑人活动轨迹,组织精干警力前往追捕。7月7日14时,民警成功在潮莞惠高速沥林服务区抓获盗窃嫌疑人李某文,为黄女士追回被盗手表、金项链、现金等。
小案连着大民生,对于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小案,市公安局以情报信息为支撑,充分依托“智慧新警务”机制,上下联动、捆绑作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案开展全力打击,建立“多警融合、快速反应、高效打击”的破小案合成快侦工作机制,为快速定案、串案、破案提供支撑。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充分利用已成为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利剑”之一。今年以来,河源市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入室盗窃和盗窃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等各类小案,打防管控能力有了长足发展,“每起案件都有人跟进”的破小案体系基本成型,强力推动全市破小案工作取得突破,有力提升了河源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推动河源市成为广东省警情最少、发案最低的地市之一。(李燕南 陈丽厉 报道 小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