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 通知公告
红色河源编年史(1920年—1949年)
发布日期:2023-04-03 16:11:40 来源:本网 作者:凌丽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中共九连地委及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东源县上莞镇新南村六角楼。 凌丽 摄

  核心提示

  红色星火,光耀史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回首凝望河源百年党史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从中汲取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对于激励河源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大有裨益。

  大革命时期

  1920年

  11月,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刘尔崧、阮啸仙加入。

  1921年

  8月,共产党广东支部成立,刘尔崧、阮啸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50多名党员之一。

  1922年

  刘琴西入党。

  1923年

  6月,紫金县总农会成立。

  8月,紫金县党小组在县城成立,隶属中共广州地委领导,刘尔崧是直接联系人。紫金县党小组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最早一批基层党组织之一,此后有力地推动了中共龙川县、河源县党团组织的建立。

  暑假,黄居仁在家乡龙川县铁场发展新学生社成员,建立广东新学生社龙川县铁场分社。11月,黄居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

  9月,龙川县鹤市欧江人黄超凡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后,回乡组建龙川第一个农会——耙塘农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随东征军宣传队开展宣传工作。

  1925年

  春,紫金县总农会会长钟一强率农民自卫武装300多人占领龙窝镇。

  5月,紫金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县总农会改称县农民协会。

  11月,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周恩来任命孙绍康为和平县县长,中共党员刘哑佛为总务科长(县政府秘书)。刘哑佛在和平县城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11月,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黄觉群任书记。

  12月初,中共紫金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钟灵任书记。

  12月,张子玉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协在紫金南部地区首先实行减租减息。

  冬,建立河源县第一个农民协会——苏维埃曲龙农会协会。

  1926年

  5月中旬,龙川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到会代表200多人,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黄觉群被选为主席。6月,在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委员会领导下,县农协会在佗城朱家祠成立农民自卫总队。

  夏,河源人赖民由钟子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6月,中共河源县康禾曲龙支部成立,赖民任党支部书记,属中共紫金特别支部领导。是为中共河源县第一个支部。

  8月,阮啸仙派阮志中、曾绍光、刘宝珊以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到河源开展农民运动。

  8、9月间,中共河源县回龙特别小组成立,阮志中任组长。刘宝珊、曾绍光为成员。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

  4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彭湃(张善铭)任书记。

  4月26日,紫金县举行武装暴动,农军攻占县城,国民党紫金县县长郭民发被俘。12天之后因国民党部队反攻而撤离,进入炮子乡建立革命根据地。

  5月1日,紫金县人民政府成立。紫金成为全国最早组织农民暴动和最早建立县级革命政权的地方之一。

  8月,中共惠紫河博特区成立,蓝璇坤任地委书记。

  8月,中共紫金县特别支部扩大为中共紫金县委员会,中共东江特委派吴建民(海丰县人)任县委书记。12月,张威任县委书记,吴建民任宣传部长。

  11月25日至12月1日,紫金县在苏区镇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设在湖子仓,它是县人民政府的延续,成为全国第一批县级苏维埃政权之一。

  11月,龙川仙寨乡苏维埃政府成立。

  1928年

  2月,在龙川特支的领导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黄克任主席。

  3月,龙川鹤市暴动失败,黄克被捕遇害。

  4月,中共五华、兴宁、龙川三县党的领导人会集霍山太乙岩,协商成立中共五兴龙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推举叶卓任书记,蓝胜青、刘光夏、古海清为委员,隶属中共东江特委。

  10月,由广东省委批准设立中共海陆惠紫(临时)特别委员会。

  1929年

  1月,中共龙川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和龙川县临时革委会在大塘肚成立,同时建立县游击大队。不久,东江特委确定以大塘肚为五兴龙三县革命中心根据地。

  3月,五兴龙三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大塘肚召开,成立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东江、龙川、兴宁县游击大队合编为五兴龙县游击大队。

  11月,中共紫河特区委员会在紫金炮子石阶村成立,庄羲任书记,隶属东江特委领导。同时,建立中共蓝(口)黄(田)区委,由紫河特区委员钟子怀兼任书记。

  12月,在廻龙园田禾场背成立中共龙川县委,陈锦华任书记;改选县苏维埃政府,袁祥钦任主席。

  1930年

  5月,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成立。

  10月,中央委员邓发主持闽粤赣苏区特委工作,调整东江地区党组织,组建东江地区西北分委(刘琴西任书记)和西南分委(颜汉章任书记)。

  11月,建立中共海陆紫县委员会,刘琴西任书记。

  12月,在兴宁县新村成立中共粤赣边五兴龙县委,古海清任书记。

  1931年

  5月,中共两广省委决定恢复东江特别委员会。

  7月,成立中共惠紫河博县委员会,陈允才任书记。

  1932年

  6月,撤销中共五兴龙县委,另组兴龙县委,蔡梅洋任书记,机关驻兴宁新村黄沙溪,隶属中共赣西南特委。县苏维埃政府亦同时撤销,成立县革委会。

  1933年

  3月,原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和东江军委主席朱炎、独立师师长彭桂等率红军500多人,准备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途经紫河边境风门坳时,遭国民党军阻击,古大存受重伤,掩蔽在康禾治伤,伤愈后潜回西北。5、6月,朱炎、彭桂牺牲。

  1934年—1937年,各地党组织活动陷入低潮。

  全面抗战时期

  1938年

  1月,中共广东省委派麦文(麦任、麦刚)到东江上游地区从事发展党员、恢复党组织的活动。

  5月,罗响(方华)、张觉青在麦文介绍下入党。

  同月,中共龙川县党组织重建,中共龙川县支部委员会成立。

  6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饶彰风奉命巡视东江组建中共东江临时工作委员会,彭泰浓任书记。

  8月,中共和平县支部成立,罗响任书记。

  10月17日,成立中共龙川中心支部委员会(含和平)。

  11月下旬,中共临时龙川县委成立,黄慈宽任书记。

  12月,中共龙川县临工委改为中共龙川县委,李健行任县委书记,机关驻莲塘小学,隶属中共东江特委。

  12月下旬,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派党员前往黄村,重新建立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小组,黄若潮任组长。

  1939年

  1月中旬,在河源县城太平路一号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部东江办事处,东江区队成立党支部,李果任书记。

  1月,中共紫金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在古竹新智小学成立。2月,改名为中共紫金县委员会,黎孟持任书记。

  2月,中共东江党员代表大会在紫金古竹召开,正式成立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一说于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县城成立)。

  4月,中共东江区队支部更名成立中共河源中心支部。

  5月,成立中共和平县委员会,罗响任书记。

  7月,改选中共龙川县委,黄慈宽任县委书记。

  7月,撤销龙川县委,扩大辖区范围,成立龙川中心县委,领导龙川、五华、和平县的党组织。至1940年9月,龙川中心县委直辖区域包括龙川、和平、紫金、五华县委和新丰、连平县委,恢复龙川县委。

  8月,在县城成立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李光中任书记,隶属东江特委领导。这是河源县城第一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

  1940年

  4月,由共产党员钟义、许惠然介绍,吸收了大塘小学校长吴泓生入党。这是连平县最早发展的一名党员。

  6月,在湖东小学成立党小组,是连平最早的党组织,隶属龙川中心县委领导。

  6月,中共船塘区委书记张其初到大湖建党,在湖东小学成立了党小组,小组长曾卓华(曾方如)。这是连平县成立最早的一个党小组。

  6月,根据中共东江特委指示,撤销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共河源县委员会,黄慈宽任书记。驻地叶潭,属中共龙川中心县委领导。

  9月,在中共东江特委青委书记饶璜湘的指导下,在大湖湖东小学成立了党支部,张仁安任党支部书记。这是连平县成立最早的一个党支部,隶属龙川中心县委领导。

  1941年

  1月,中共后东特委撤销中共河源县委员会、中共河西县委员会,改设特派员制,河源县特派员黄韬,副特派员江尚尧;河西县特派员章平,副特派员郑重文。

  2月,中共粤北省委决定撤销东江特委,组建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由梁威林任书记,下辖龙川、紫金、和平、连平、河源、五华、新丰等县委。撤销中共龙川中心县委,隶属后东特委。

  2月,成立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张仁安。

  4月,河东县委成立,县委名称仍称中共河源县委员会,书记蔡子培。

  9月,撤销船塘区委,建立中共河西委员会。

  11月,龙川党组织取消委员制,改为特派员制,实行单线联系。

  1942年

  5月,粤北省委遭破坏,各级党组织陆续停止活动。

  1944年

  12月,龙川莲塘、四甲、涧洞党支部率先恢复组织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

  2月,中共后东特委在黄村文秀塘召开会议,决定恢复各县党组织的生活。

  夏,连平忠信、大湖等地中共组织恢复活动。

  8月,中共连和工作委员会成立。

  9月,中共后东特委恢复了中共河源县委员会,江尚尧任书记。

  10月,中共海陆惠紫五地委员会成立,张持平任书记。

  11月,成立中共九连山区工作委员会,曾源任书记。

  1946年

  1月,中共后东特委决定成立中共紫(金)五(华)龙(川)河(河源)边区工作委员会(简称紫五龙河边工委),同时成立河源县临时工委和黄村区工委(辖能溪、蓝溪中心支部)。卓扬任书记。

  1月,中共川南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川南县工委)成立,书记郑国英,隶属中共后东特委。

  2月,后东特委恢复委员制,梁威林任书记。

  7月,东江纵队北撤后,成立中共九连山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九连临工委),吴毅任书记。

  8月,撤销川南县工委,成立中共龙川县临时工作委员会,黄素任书记。同月,成立中共川北工委(翌年 8月改称龙和边区工委),书记骆仰文,隶属中共和东分工委。

  10月,撤销中共龙川县临工委,成立中共川南工委,书记陈华,隶属中共河东分工委。

  11月,中共川中工委成立,魏洪涛(后郑忠)任书记,隶属中共九连地委、和东分工委。

  1947年

  2月,中共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九连工委)在香港成立,严尚民任书记,统一领导九连地区部队及地方党组织的工作。

  3月,九连工委在叶潭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广东区党委关于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

  5月,中共河东分工委在黄村成立,钟俊贤任书记。

  7月,成立中共连和分区工作委员会(简称连和工委),吴毅任书记;同时成立中共和东分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和东工委),魏南金任书记,林镜秋任副书记。

  7月,河西区恢复中共船塘中心支部。

  8月,成立中共河西分工委,李辉任书记。

  8月,成立中共川北工作委员会。

  10月,恢复中共川南工作委员会,同时撤销中共龙川县临时工作委员会。

  1948年

  1月起,在中共九连工委领导下,九连地区开展了一场以“停租废债、分田分粮”为中心任务的“大搞”运动,开展了土地改革和各种群众工作。

  2月,中共香港分局决定成立中共粤赣湘边区临时委员会(简称粤赣湘边临时党委),尹林平任书记。

  4月,中共惠(阳)紫(金)县委员会成立,胡施任书记。

  5月,中共紫金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卓扬任书记。

  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地方统一成立中共九连工委河东分工委,书记张华基。

  6月,粤赣湘边临时党委改组九连工委,成立中共九连地方工作委员会(九连地委),魏南金任书记,钟俊贤任副书记。

  8月,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成立。

  12月,中共香港分局报请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中共粤赣湘边区委员会(简称粤赣湘边区党委),尹林平任书记。

  12月7日,河源县人民政府在上莞成立,黄中强任县长。

  12月,中共惠紫五边县委成立,罗汝澄任书记。

  1949年

  1月1日,成立连和县人民政府。

  5月14日,龙川解放。

  5月22日,紫金县城解放。

  5月24日,和平县城解放。

  5月25日,中共紫金县委员会和紫金县人民政府成立,叶锋任书记,潘祖岳任县长。

  6月1日,中共龙川县委、龙川县人民政府在老隆成立。从此,老隆成为龙川县治所在地。魏南金任书记。

  6月2日,按中共九连地委指示,连和分县,成立中共和平县委员会,书记林镜秋、副书记黄志猷(8月接任书记)。隶属东江地委领导。

  6月2日,中共连平县委员会在忠信成立,书记邓基。同月21日,连平县城解放;25日,连平县委迁至县城凤阳书院。

  7月,统一了河东、河西两区的党组织,成立中共河源县委会,李辉任书记。

  7月12日,国民党一九六师一部反扑紫金县城,县委机关转移到中坝良庄荷树下。8月6日,紫金县城重获解放,县委机关迁回县城。

  9月,河源城镇解放,中共河源县委员会从蓝口镇迁往河源城镇办公。


(转载  2021年12月19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

自动转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