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 通知公告
革命星火耀和平——和平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略记
发布日期:2023-04-03 16:11:36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廿八周年纪念暨和平县人民政府补行成立典礼大会。(原图摄于1949年7月1日) 资料图

  1937年底,和平人罗响(方华)只身赴赣南寻找党组织;次年8月,和平县首个党支部秘密成立于热水东华小学。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和平点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平党组织发展迅速,英雄的和平人民前赴后继投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华章。

  1 和平首个党支部成立于1938年

  1938年8月,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于热水东华小学秘密成立。罗响(又名方华)任书记,张觉青任组织委员,叶镜芬任宣传委员,隶属中共龙川中心支部领导;成员13人,包括经过组织农民协会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考验、审查的有影响的知识分子黄惊白、罗宝萱、陈仁、罗维之、章平、王守中、朱理从,以及农会积极分子罗儒科、黄佛光、罗北星。

  虽然迟至抗战期间才成立第一个党支部,但和平县此前已打下深厚的建党基础。

  早在大革命时期,1925年冬周恩来主政东江公署,刘哑佛(中共党员,安徽合肥人)任县政府总务科长(秘书)时,就开始在和平传播革命思想,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政纲、国共合作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和平县革命团体的活动开展得早。1926年春,受海陆丰农民运动影响,张觉青、黄惊白和卜恨生等组织“新和平青年团”,成立工会、农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团转入秘密活动。受江西中央苏区和赣南红军斗争影响,彭寨青年农民毛国华、肖文添和黄居正等毅然投奔赣南红军游击队;1937年底,罗响受委托赴赣南寻找中共党组织。

  抗战爆发后,和平县抗日救亡运动活跃,各种抗日民众团体纷纷建立。进步青年发起的一系列活动,为和平县建立中共党组织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初步准备。

  1938年春,麦任(麦文)受广东省委派遣前往东江上游龙川、和平等县恢复和建立党组织。4月,罗响在老隆经黄用舒介绍与麦任相识,结为莫逆之交。5月,麦任与罗响一起步行至和平热水,进行考察后,吸收罗响、张觉青入党。

  1938年8月,中共和平县支部建立。当年10月至11月,在龙川、广州等地入党的和平籍党员曾源、黄志猷、骆灿等先后返乡,和平当地党组织的力量得到加强。

  中共龙川临时工委书记黄慈宽在11月、12月,几次到和平县指导工作。他认为和平县党组织发展太慢,将中共和平支部分为中共和平特别支部和中共城厢支部,罗响与张觉青分别任书记。黄慈宽还派人到大坝、彭寨、东水、古寨、下车等地建立中共党组织。

  2 3年发展党员360多人

  1939年2月,罗响到紫金县古竹镇参加中共东江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经东江特委批准,中共和平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由中共龙川中心县委领导,罗响任书记,张觉青任组织部长,黄志猷任宣传部长。此时,和平县已有党员100多人。

  1939年5月,中共东江特委宣传部部长饶彰风、青委书记饶璜湘到和平指导工作,并宣布了中共东江特委的决定:成立中共和平县委员会,罗响任书记,张觉青任组织部长,曾源任宣传部长(后为罗宝萱、徐梓材),兼青年部长,隶属中共东江特委领导。

  8月,罗响身份暴露撤离和平。9月,罗响被调往龙川中心县委工作,随后,被中共广东省委推选为中共七大代表,与古大存、区梦觉、朱荣、唐初等广东代表,赴延安参加会议。中共和平县委成员随即做了调整,周宝时接任书记,余进文(余丁运)任副书记,组织部长为张觉青,宣传部长为徐梓材。

  中共和平县委成立后,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并派出党员干部深入到学校、群众团体及基础较好的乡村开始建党工作,逐渐打开了局面。1939年下半年至1942年春,和平县党组织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党组织的发展壮大,1941年7月,从中共和平县委分出了中共和东县委。至1942年春,和平党组织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建立和平县第一个支部的热水,已于1940年1月成立了热水区委,书记叶镜芬,下辖4个支部。1942年2月,热水已建立了6个支部,并将热水区委分为上、下热水区委,均属县委领导。

  1942年春,全县先后成立了上热水、下热水、附城、大坝、彭寨、东水(后改为中心支部)6个区委会,共29个支部,4个直属党小组,有党员360多人;成立热水、大坝、古寨、彭寨、东水、林寨、下车抗日自卫大队,队员近2000人;组织农民协会、抗日同志会、教师联合会等群众团体,会员近4000人。这些组织活动在全县24个乡镇,宣传发动抗日救亡和革命思想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在热水、青州、大湖建立了比较巩固的“白皮红心”的自治政权,为创建九连山抗日游击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9年至1940年春、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了第一、二次反共高潮。根据中共中央、粤北省委指示,1942年1月,后东地区实行特派员制,各级党组织开始转入地下活动。钟俊贤、张华基、黄中强、黄华明和陈景文、徐子清、林启连先后分别任中共和西特派员和副特派员;黄中强、刘奇和陈宽、骆越康先后分别任和东特派员和副特派员。5月发生“粤北事件”后,和平县各级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暂停组织生活,保存力量。抗日战争中、后期,和平党组织输送了一批党员、干部和青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

  3 党旗再次飘扬在和平

  1944年10月,中共广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省临委)决定恢复党组织活动。次年1月,中共和西县委、和东县委领导成员作了调整:和西县委由黄华明任特派员,林启连任副特派员;和东县委由刘奇任特派员,骆越康任副特派员。

  1945年春节前夕,县委按后东特委的部署,恢复各级党组织。

  至1945年上半年止,和西地区的大坝、附城、热水区,和东地区的彭寨、古寨、林寨、东水等地的党组织相继恢复。和东、和西共计恢复党组织关系的党员194人。

  与此同时,各地的武装工作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秘密进行,1945年2月至6月,黄华明秘密组织“大坝大刀会”,有30多人枪;和平县委组建“彭寨抗日游击小队(组)”,有10多人枪,区委梁锡祥组织“安坳民众抗日自卫大队”,有队员500多人。

  至抗战结束时,热水抗日主力中队、彭寨抗日游击小队、石含抗日自卫中队等地方武装队伍共有二三百人,抗日武装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北起九连山下,南至浰水河畔,创建了热水、大坝、下车、东水、古寨、彭寨、青州等15个乡(镇)所辖的57个村庄和51个自然村“抗日游击区”,占全县人口的53%,为解放战争时期创建九连山革命根据地及和平县的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5年8月,后东特委书记梁威林指示已到紫金古竹的钟俊贤、陈景文赴博罗罗浮山,接受广东区常委及东纵部队党委关于成立中共连和县工作委员会的任务。

  9月初,中共连和工作委员会(简称连和工委)在和平热水柳村成立,书记陈景文,林启连任组织部长,黄华明任宣传部长。连和工委有三大任务,一是迎接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挺进九连山建立战略性根据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抓紧恢复和发展党组织;三是到大湖、忠信传达恢复党组织活动的指示。

  在支队长彭沃、政委曾源率领下,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于1945年11月1日胜利抵达热水野猪窝,完成主动转移的战略任务。接着,中共九连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曾源,彭沃、陈一民、翟信、黄华明为委员,统一领导整个九连地区的部队和地方党的工作。在和平县地方党组织的全力配合下,击溃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重兵“围剿”,创立了九连山革命根据地。

  在九连山第一次反“围剿”过程中,阳明县人、中共党员张觉青于1945年12月30日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于热水石圳墩头。

  1946年6月,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奉命北撤,挑选了64名指战员骨干(含地方6名干部)留在九连地区“绝对隐蔽,等待时机,恢复武装斗争”。并成立“中共九连区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吴毅。

  1947年2月,广东区党委在香港委派严尚民主持后东地区干部训练班,同时,决定撤销后东特委、九连地区临时工委,成立中共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九连工委)。严尚民负责全面工作,魏南金负责部队政治工作,钟俊贤负责地方党组织工作,吴毅负责部队武装工作。

  1947年3月,在九连工委的领导下,和东、和西开展大规模的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破粮分仓行动。

  同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连和区。3月11日,国民党军进攻大湖受阻后,进逼中共九连工委机关驻地青州和热水,机关被迫转移隐蔽,有几个党支部处于半瘫痪状态。3月底,国民党军先后攻占彭寨、林寨、古寨、东水。

  同月,九连工委领导成员从香港进入九连地区,在河源县叶潭儒步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将九连地区所属范围划为连(平)和(平)区、和东区(和平东部及龙川北部)、河西区(河源西部及龙川中部)和河东区(河源东部、龙川南部、紫金北部及五华县)四个战略区,各战略区设立党的领导机构:中共连和分区工作委员会,吴毅兼任书记(7月成立);中共和东分区工作委员会,魏南金兼任书记(7月成立);中共河西分区工作委员会,吴震乾(李辉)任书记;中共河东分区工作委员会(又称中共紫五龙河分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河东分工委,相当于中心县委),钟俊贤兼任书记。

  3月底,九连工委移驻和平县青州新塘村,并长时间驻扎在青州永丰村河洞围、斋公背一带。

  4月间,九连工委成立了“中共三南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叶吉祥,副书记陈君明,委员麦启华等,属中共九连工委领导。6月,连和县行政委员会在青州成立,上属中共九连工委领导,下辖和东地区、龙川北部地区,林镜秋任主席。同时,成立了龙和边区临时工委,魏洪涛任书记。

  4月底,九连工委领导机关在严尚民、郑群等率领下转移到河西区的船塘、上莞。林镜秋率部在和平县各地辗转战斗,敌人撤回老隆后,林镜秋率和东部队经河西进入九连山。

  在九连工委的领导下,各地党组织迅速开展组织审查,一边恢复部分基层组织,一边对破坏严重的基层组织进行重建,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党的新生力量,各地基层党组织不断成立。

  1947年6月,热水、青州、大湖乡成立人民自治委员会,公开仍挂“××乡国民政府”牌子,是“两面政权”。三乡连成一片,成为九连山解放区。此后,在九连工委领导下,九连山解放区开展了减租减息和后来的土改分田运动。

  4 1949年5月,和平县城解放

  1948年6月,连和县行政委员会在青州成立,黄志猷任主席,上属中共九连工委领导,下辖和西地区及连平惠化、忠信、大湖地区。和东县行政委员会在古寨嶂下成立,林镜秋任主席,上属中共九连工委领导,下辖和东地区、龙川北部地区。同时还成立了龙和边区临时工委,魏洪涛任书记,骆仰文任副书记。

  1948年6月,粤赣湘边临时党委决定改组“九连工委”,在河西船塘成立中共九连地方工作委员会(九连地委),魏南金任书记,钟俊贤任副书记,下辖连和、和东、河东、河西区工委。同时决定,将九连武装部队统一整编,成立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吴毅、郑群带领的第3团活动于连和区即和西、大湖、忠信及三南地区;林镜秋、骆维强带领的六团活动于和东、和北及川北地区。

  1948年10月,在国民党军对和东地区大举“扫荡”的紧要关头,为加强和东地区反“扫荡”斗争的力量,根据九连地委的指示,成立了中共龙(川)和(平)边区工作委员会,书记骆仰文(兼)。

  连和工委、和东工委成立后,至1948年冬,全面恢复党组织和建立了7个区工作委员会、27个支部和3个党小组。和平县地方党组织在整个九连地区的解放斗争中,积极发动群众筹粮、借枪、支援部队,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建立地方武工队、民兵组织,使部队在以和平、连平为中心的九连山区扎下了根,并很快形成了比较巩固的根据地。

  1949年1月1日,连和县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县长骆维强。25日,热水乡解放并成立行政委员会,由连和工委委员叶吉祥兼任行政委员会主任。同月,青州解放。5月10日,彭寨乡解放并成立乡人民政府。同月17日,东水解放。18日,林寨解放。24日,和平县城解放……

  至5月底,除长塘、下车外,全县乡镇获得解放。6月2日,按中共九连地委指示,连和分县,并成立中共和平县委员会及和平县人民政府,林镜秋任县委书记兼县长,黄志猷任县委副书记兼副县长。

  6月,和北大队成立,开始岑岗、上陵、下车、长塘一带追剿国民党残军。7月,和平县设立4个行政区,委派了各区党政领导。8月,林镜秋调离和平,由黄志猷接任和平县委书记兼县长。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和平县志》《中国共产党和平县历史 1919—1949》《中共和平党史大事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转载  2021年12月5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

自动转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