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作为川北游击大队龙坳活动旧址的谢子陶旧宅
狮子脑战斗示意图
义合渡与不远处的大人岭
【粤赣边支队】
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全面转入外线作战,全国主战场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放弃全面防御,采取“重点防御”。在广东,国民党广东军事当局在第一期“清剿”失利后,经过一番准备,于1948年下半年起,发动第二期“清剿”。第二期“清剿”吸取之前的失败教训,改用“肃清平原,围困山地”战略,以江南地区为重点,集结1.2万余兵力进攻。为此,中共香港分局定下“坚持平原游击战,以掩护山地边区之建立根据地”方针,并强调目前必须实行反“三征”、减租减息、合理负责的社会政策,采取“集中力量打击反动头子、地方恶霸、首恶特务,并消灭其武装组织,联合那些中立的地主、富农与一切可以联合的社会力量”的策略。各地亦都依照此方针政策行事,调动了群众参加斗争的积极性,团结大多数,孤立了少数顽固之敌,促进了各地武装斗争和群众斗争发展,并最终赢得了第二期反“清剿”的全面胜利。
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初,粤赣边支队在九连地区一连打了5场漂亮的歼灭战,被称作“五战五捷”,从此扭转了整个九连地区的局势,加快了九连地区解放的步伐。
“五战五捷”开启九连地区战略反攻
“五战五捷”的胜利,是从严峻的局势开始起步的。
1948年8月起,九连地区武装部队以公开斗争旗帜为契机,召开誓师大会,集结主力,进行反“清剿”思想动员。但河东、和东、连和区相继失陷,九连地区主力部队全部集结于河西一隅,回旋余地大大缩小。周边之敌,对河西地区正逐步形成包围态势,并不断进行“清剿”和袭扰,九连地区局势严峻。9月14日,原东江特委书记尹林平致电中共九连地委,介绍了江南地区“三战三捷”的经验,要求他们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10月,集结于河西上莞的九连地区武装已有数千人,部队给养相当困难,部队常以变质的番薯片和野菜充饥,亦无足够衣物御寒。
在艰难之中,10月中旬,又传来了国民党保十三团由惠阳移驻蓝口的消息。保十三团拟配合保五团、保一团以南北夹攻之势,围攻上莞九连部队。
强敌压境,中共九连地委和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沉着应对,先是迅速从各地区调集主力部队,充实机动作虞的主力团;接着进行战前思想动员,大力加强情报工作。
1948年10月下旬,部队得到情报,称某日有一支11艘(一说13艘)的物资船队由两艘货轮拖头从广州运抵惠州城,装载着大量物资用品,翌日会起航逆江而上开赴老隆,由东江护航大队梁桂平部(即国民党省税警团)率一个加强连共150多人护航。
粤赣湘边区党委领导人严尚民和粤赣边支队领导人钟俊贤、郑群等,经过周密研究分析,决定主动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一场伏击战。粤赣边支队司令部在东江西岸、东岸及下游作了部署。国民党军也沿两岸搜索分批续进,进入伏击区后,隐蔽在山上的指挥部一声枪响,集中了几个主力中队和多个地方中队共700多人从山上冲下,左冲右突,兵力数倍于敌,把国民党军冲成几段,然后分段攻击,使其毫无还手之力。对抗数小时后,国民军溃退,歼敌一批,截获物资颇丰,初步解决了部队给养问题,军民振奋。这是粤赣边支队成立后集中优势兵力,主动积极打击敌人,外线出击的第一次胜利。
第二仗,是大湖战斗,这是一次诱歼战,有完整计划。国民党保一团一个营部和一个连驻大湖墙围楼上,四周尽是平原,强攻和偷袭都难以获胜。在第一仗获胜士气正旺时,部队领导决定进行诱歼驻敌。首先是进行政治动员,统一思想。政治动员方式有很多,通过支部会、干部会、座谈会、聚餐会、联欢会号召战士们积极战斗,发动立功竞赛,并规定立功奖赏条例,且助以物质奖赏(如缴1挺机枪奖猪肉50斤等);接着组织先锋队、敢死队、钢铁队、尖刀班等。全军作战情绪高涨,有向党要求,牺牲后批准入党的;有写遗书留给亲人、爱人,给党的;有留手表、墨水笔、日记簿送给别人的;还有咬破指头写血书的。全体指战员都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共产党员都预交了党费,非党员则写下入党申请书,请求入党。
同时,支队司令部进行侦察敌情和地形,详细研究,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一次又一次演习,加紧准备一切必要的战斗工作。最后,如计行事。部队以一个连诱敌追击,敌追我退,到了天黑,对峙宿营。次日再把敌人诱追三四里路,直至支队预定地点,然后开始抵抗。国民党军仗着武器精良,攻势很凶猛,先是攻入第一个山头,支队投入预备队坚守第二个山头,后被夺去,且逼近支队指挥阵地。直至支队预定从左右包抄的大部主力到达敌后,国民党军阵脚才开始动摇。我军立即展开反冲锋,进行肉搏。敢死队长首先缴得一挺机枪,大声疾呼,各连争先扑敌,至此歼敌一部。其余部夺路奔逃,又为支部迁回部队截歼。此役大获全胜。
这第二战,是支队在九连地区化被动为主动,扭转战局的首次歼灭战。
第三战,是东江边的第二次伏击。1948年11月25日,支队经旬日休整,探悉国民党保五团一个足营,与兴宁税警总队一个排将于29日经江边护送船只沿江而上,支队确定采取伏击与左右包抄歼敌计划。但此情报泄露为敌所知,国民党军指挥官说:“前面有红军,但不怕,要歼他。”当日,令人沿途严密搜索登山,然后续进,并令其直属连由和平东部直下接应。而支队则以优势兵力,背靠大山,依循山路出击,便利进退。果然,国民党军沿岸边徐徐而来,兵力分散,弱点毕露,支队派队截击援敌,并向敌方分路猛击。经数次冲锋后,国民党军退集于一个山头,两岸炮火密集配合,向我方反冲锋,但均被我方击退。在支队四面八方围击下,最后歼敌一个连,余皆溃退。
第四战,是与保十三团的战斗,在当年12月中旬,现在通常为骆湖大坪阻击战。国民党保五团战败后,国民党当局急调武器精良的保十三团两个营集结蓝口为主力,配合保一团、保五团攻取河西,积极实施其“清剿”计划。敌方知道粤赣边支队已作充足应战准备,多时逗留蓝口,迟迟不敢渡江南进,转由河源城北犯白磜,又为支队地方部队击退。得到保十三团将向骆湖进攻的情报,粤赣边支队布置了10 个连队近千兵力参战,并具体划分主攻、 狙击、 迂回包抄等战斗行动。23日晚,保十三团组织3个正规连和部分联防队从曾田出发,半夜时分到达骆湖大坪(与曾田交界处),粤赣边支队主攻部队珠江队、云南队等部同时到达大坪村左侧一个山头,却发现保十三团更早,已抢先登上制高点。支队临时决定大部主力大踏步后退十里,站稳有利地形,变被动为主动,殿后一个连且战且退,诱敌深入,随后展开正面反击,两翼迁回包抄敌后,数小时解决战斗,保十三团深入的一个连被歼,余均溃退。
第五战是次年——1949年1月间的大人岭战斗(即洪军营战斗)。这一战较以往四战更加复杂而激烈,双方投入兵力更多。国民党军有六七百人,支队投入战斗人员千余人,约2倍于敌。保十三团五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由河源护航而上,并调保五团一部从老隆直下接应。支队主力团到达大人岭附近时,保十三团已先占该山及其前面较低的两个山峰。经过连续冲锋、炮击,支队连夺两山,保十三团集于大人岭。双方人员伤亡很大,也很饥饿疲劳。战场指挥干部一面加强政治鼓励,一面临时改编兵力,分别组织为党员先锋班、党员预备班、火线入党班、肉搏团等,号召战士参加,干部带头,阵容一新,准备黄昏时冲锋。先后冲锋数次,最后肉搏团再冲,又有30里外部队赶到投入战斗,直至次日9时取得最后胜利。保十三团士气大伤,而粤赣边支队军威大振。随后2月、3月间攻打和平,占领了大湖、热水等地二十余圩镇。
在龙川、和平、连平、紫金等地,各地武装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各路前往“清剿”的国民党军作战,并作战略反攻,从而迫使国民党军收缩兵力,转向固守防御。
到1948年底,粤赣湘、闽粤赣、粤桂边、粤中等各大边区已建立起主力部队,发展至4.59万余人,根据地和游击区已由山地向平原发展,迫近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带。不久,第二期“清剿”计划破产的宋子文悄悄下台,逃往香港(《简明广东史》),余汉谋接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接任广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反“清剿”的胜利离不开群众的力量
在各地反“清剿”进程中,得到了各地地方武装、党员及群众的大力支持。
在龙川,1948年“车田叛逃事件”后,川北革命斗争形势一度受到影响。为加强川北地区武装斗争,当年仲夏间,中共川北工委书记、川北游击大队队长骆仰文率小队长邓森、通信员李锋等人来到黄石镇龙坳村,联络革命同志,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其间,以该村游击队员谢子陶(黄石小学教师,1948年初加入游击队)的家为据点,开展革命工作,在谢子陶家秘密办公数日,制定出反“清剿”计划。谢子陶爱人肖淑英则秘密提供后勤保障,并负责联络工作,给附近的游击队员送情报。川北游击队在各处分散隐蔽期间,时常会有小股游击队员以谢子陶家为活动据点,或小住几天,或补充给养。肖淑英秘密负责一切生活事务,白天不敢把衣服拿出去晒,夜间放在大铁锅中的柴草面上烘干给游击队员们穿。此外,在遇到大队部断粮时,谢子陶家还自筹粮食多次无偿提供给游击队,并巧妙应会邻居的盘问。直到今天,这座建于1935年的曾作为川北游击大队龙坳活动旧址的谢子陶旧宅,依旧保存,但因年久失修,左角楼崩塌,部分墙壁开裂。
河西区的船塘老围村还曾打过一次保卫战。老围村是个大围龙屋,四个门建有防御炮楼,寨外有环形水沟,屋门一关,土炮一架,“就是一级战斗准备”。1948年8月18日,正是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交通站送来了国民党军分4路进犯船塘的紧急情报。老围村党组织立即动员群众做好战斗准备,在共产党员欧阳明、欧阳托等人的组织下,30多名有战斗力的民兵群众做好了战斗准备。19日,保五团官照洒营派兵到船塘圩外观察地形,被放哨民兵欧阳木发现并鸣枪示警。老围村的民兵听到枪声,立即开始战斗。老人、妇女都不停地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给民兵提供碎锅片、断耙链等物作为枪丸弹片,小孩则持红缨枪看管被俘地主。全村上下团结一心,保卫村庄,保卫革命。官照洒营300多士兵在迫击炮、轻机枪的火力掩护下进攻老围。他们到达南门前水圳的小桥头,正要形成包围圈时,忽然土枪、土炮齐鸣,通红的铁锅碎片、犁头碎片和铁丸,铺天盖地射向敌营。他们手忙脚乱把水圳当作临时掩体,架起机枪朝围龙屋内猛烈扫射。该营弄不清屋内实力,不敢冒险进军,只好盲目地向围内放炮,胡乱射击。几个小时后,官照洒营弹药消耗殆尽,却难以推进半步,眼见天要黑了,只得朝碉楼虚放了一阵枪后,趁着朦胧夜色,抬着伤兵窜回了船塘圩,又连夜撤往上莞。为庆祝这一伟大胜利,老围村将传统节日中元节推后一天,改在七月十五过。
“清剿”形势下九连地区党组织的曲折发展
九连地区党组织的巩固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一、1947年初至1948年4月,在恢复武装斗争、建立武装队伍的同时,各分区、各县党组织逐步恢复,发展党员。至1948年4月,全区党员人数由恢复武装斗争初期的340人发展到1500—2000人。
二、1948年4月至10月,国民党军重点“清剿”九连地区,党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
三、1948年9月起,尤其是“五战五捷”之后,九连地区军事斗争形势开始扭转。在地方和部队中,普遍进行了整党整军和“三查三整”运动。尤其在部队中开展战前战后政治宣传发动工作,普遍组织党员冲锋班、火线入党班活动,涌现了大批先进分子。至1949年7月,九连地区有党员3000多人。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地方史(1919.5—1949.10)》《中国共产党和平县历史(1919—1949)》)《东源县党史资料汇编 第二辑》等
(转载 2021年11月7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