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 地情研究
抗战时期的中共和东和西县委:领导群众智斗国民党县长
发布日期:2022-06-29 10:28:13 来源:本网 作者:凌丽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抗日战争时期的古寨水西村

■九连山革命根据地——和东地区古寨,在1940年前后就有一批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

  【核心提示】

  抗战时期,中共和平县委一分为二,成立中共和东县委、和西县委,以便更灵活、机动地开展抗日活动和发展党组织。在后东特委的领导下,中共和东县委、和西县委不仅通过组织学运,与当地顽固派作斗争,还智斗国民党和平县长,并协助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创立九连山革命根据地。

  【历史档案】

  1939年5月,中共和平县委成立后,纠正了“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在学校、群众团体以及基础较好的乡村发展党组织。1939年下半年至1942年春,和平县党组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共后东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缩小各级领导机关至短小精干程度”的指示,决定从中共和平县委分出和东县委,隶属后东特委领导。中共和东县委建立的时间,一说是1941年二三月间(《中共和平党史大事记》采用东江特委饶璜湘、和东县委骆灿之说),一说是1941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平县历史》第一卷)。

  中共和平(和西)县委,曾源任书记,刘惠兰任组织部部长,魏则鸣任宣传部部长,下辖和西、连平忠信、惠化地区党组织。中共和东县委,陈坤贤任书记,骆维强任组织部部长,骆灿任宣传部部长,林镜秋(兼)任统战部部长,刘奇任青年部部长,下辖和东、(龙)川北(部)地区党组织。

  革命星火和平燎原

  和西地区有附城、热水、大坝、下车等地,均建立有较完善的党组织。

  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1938年8月在热水东华小学成立,有党员80余人。至1941年2月,热水共建有6个支部,党员115人。中共和平县委将热水区委分为上、下热水区委。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和东地区有一批进步青年,如骆灿、骆柱石、林镜秋、陈荣章等,在东水、彭寨、安坳、古寨等处组织读书会、青年友谊会、习武馆等。1939年夏,在龙川读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骆灿等人回到东水,与中共和平县委取得联系。在开展读书会活动中,他们将东水大坝村的几位骆姓进步青年吸收为党员。8月,大坝支部成立,骆灿任支部书记,有党员11人。10月,分出3个党支部:东水支部,骆其镗任支部书记,有党员15人;彭寨支部,骆柱石任支部书记;水西支部,支部书记林镜秋,有党员7人。

  1940年2月,中共和平县委成立中共东水区委,隶属和平县委领导。1941年和东县委成立后,撤销东水区委,成立东水中心支部,同时还成立中共四联中学支部。次年7月,四联中学总支部成立,党总支书刘奇,有党员42人。

  1940年9月,中共彭寨中心支部成立。次年4月,中共彭寨区委成立。

  1941年8月,后东特委对中共和平县委领导成员作了调整,魏则鸣任书记,张华基任组织部部长,郑群(郑汉钧,时任大坝小学教师)任宣传部部长,罗维芝(时任阳明小学教师)任统战部部长,黄定邦任青年部部长,陈重光任妇女干事。

  1942年春,和平全县先后成立了上热水、下热水、附城、大坝、彭寨、东水(后改为中心支部)6个区委,29个支部,4个直属党小组,有党员360多人;成立热水、大坝、古寨、彭寨、东水、林寨、下车抗日自卫大队,队员近2000人;组织乡农民协会、抗日同志会、教师联合会等群众团体,会员近4000人。这些组织遍布和平县24个乡镇。

  师生开展学运与顽固派作斗争

  1941年6月,中共和东县委在林寨区乌石下黄馨荣家中举办为期4天的学运干部训练班,县委书记陈坤贤授课,刘奇主持。学员有四联中学罗声、黄馨荣、罗观桥(罗革)、何先觉和东水学校叶文礼、骆接青等10余人。

  训练班结业后不久,国民党彭寨区署警察无故打伤四联中学一黄姓学生。中共四联中学支部当即组织全校200多师生列队到区署请愿。彭寨区长黄鸿图迫于压力,答应负责医疗费,向学校和师生道歉,放鞭炮送师生返校。此次请愿行动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师生的士气。

  8月,中共和平县委在县城河唇街阙其中家举办为期5天的学运干部训练班,由张华基、郑群主持并讲课,学员有庄克文、黄如镜等10余人。

  这期训练班结束后,和平中学党组织根据县委书记魏则鸣指示,立即组织师生揭发该校教务主任、三青团和中区队长徐声涛禁止学生阅读进步书刊、迫害进步学生的罪行,驳斥其散布的“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观点。一夜之间,揭发和声讨徐声涛的传单遍布全校各课室、宿舍,并张贴于县城街头、商店和乡村进城茶亭。徐声涛恼羞成怒,旧疾复发,有力地打击了当地顽固派的嚣张气焰。

  特派员化身商界精英开展革命活动

  1942年3月,中共和平(和西)县委、和东县委开始实行特派员制,钟俊贤、张华基、黄中强、黄华明和陈景文、徐子清、林启连先后分任中共和西特派员和副特派员;黄中强、刘奇和陈宽、骆越康先后分任和东特派员和副特派员。

  当年5月,“粤北事件”后,和平中学学生党员欧阳霞、欧阳忠(河源县船塘人)和卢华强、袁学文等,受中共和西县委委托,秘密护送周申明、麦鸣二位进步教师撤离和平,同时撤离的还有和平中学教师殷智清等人。

  7月,后东特委传达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国统区党组织一律暂停活动,已暴露身份者立即撤离游击区,其余的以社会职业作掩护,通过“勤业、勤学、勤交友”等形式,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方针。和平县各级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暂停组织生活,以保存力量。

  中共和西、和东县委特派员张华基、黄中强把已暴露或已引起国民党顽固派注意的党员干部调去东江前线,或赴外地学习、工作,以保证组织活动暂停,但组织不散,人员不乱;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实行单线联系,并组织政治学习,定期汇报。

  1942年秋,新创办的“和平县私立浰东初级中学”招收首届新生一个班入学上课。在中共和西县委支持下,由下车名绅徐炳荣牵头,于1942年春成立校董会,吸收了徐梓材、徐锦福等共产党员应聘任教。1943年1月,按照中共和东县委指示,在四联中学总支部领导下,该校第一届毕业生成立同学会,会员120多人,党组织派梁锡祥任联中教务员。

  这一时期,张华基在和平县城金带街开了一家“华记商店”,经营纸张、笋干等物品。张华基以“华记老板”的合法身份,在和平城和老隆各地,公开与包括国民党当局在内的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并利用经商之便往返赣州、和平、老隆之间,深入和平乡村,与特委机关和各地下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张华基与副特派员、和平“工合”联社主任陈景文相互配合,大力推进“工合”的发展,并利用“工合”有效掩护中共地下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扳倒”国民党和平县长

  1943年2月20日,元宵刚过,国民党和平县长曾枢率县警到热水,会同乡长黄绿崖,在21日凌晨以拒服兵役为名,派县警围捕谢平波和进步青年王信乐,羁押于热水乡公所。乡绅保释无果后,热水党支部书记邹章发动农会会员、自卫队员四五百人,准备展开武装营救行动。

  和西县委张华基接报后,经研究,根据上级关于“国民党统治区,敌强我弱,不宜开展武装斗争”的方针,取消营救行动,将武装队伍撤往九连山造纸厂隐蔽,并派出附城区委、“工合”干部叶景盛、王森喜前往热水,通过社会知名人士进行调解。曾枢派出武装部队前往热水大肆镇压,不少群众遭到池鱼之殃。谢平波被押往韶关,在途经翁源龙仙松林时被秘密杀害,王信乐在韶关监狱被折磨致死。

  张华基指示打入国民党内部的陈仁、徐锦福、游思芬,通过社会名流制造舆论,动员各种社会力量迅速行动起来。和平知名人士黄汉廷出面,邀请周刚如、赖平一、谢德斋等进行调解,处理善后工作。同时,徐锦福、游思芬出面,向国民党兴宁专署及国民党省政府、省党部“告状”,指出曾枢此举是以民众抗拒征兵为借口,企图发展个人势力,热水并不存在共产党。另一方面,则通过一些省参议员从舆论上给曾枢等人施加压力。国民党省党部派员到热水调查时,由农会动员群众统一口径,揭发曾枢无故杀人放火残害群众,然后组织受害者往兴宁专署跪哭鸣冤。

  乡农会还派出代表,利用国民党法律中可以利用的条文,通过当时的博爱通讯社社长徐飞,向国民党省政府揭发曾枢罪行,广泛散发揭露曾枢制造事端真相的《公开信》,争取到工商学各界的同情与支持,最终迫使国民党当局撤销了曾枢的和平县长之职。

  黄绿崖也弃职逃往大坝乡求得宗族保护,特务分子黄醒民在1944年2月初被热水农会会员处决。这是执行统一战线政策进行“合法斗争”的成功事例,和平县党组织受到上级表彰。

  在调处这次“热水事件”中,调解人士推荐开明人士赖镇任热水乡长。叶吉祥(中共和西县委指派的党员)、谢德芬任热水副乡长,并改组了乡公所人员。1944年4月,热水乡长赖镇辞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东江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精神,中共和西县委指派叶吉祥参加竞选并获选,热水乡政权重为中共和西县委掌握。从1937年秋至1949年5月,热水乡政府历经10届,有8届正职都由中共党员担任。

  革命血脉 星火不灭

  1943年12月初,东江纵队成立,中共和东县委原组织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林镜秋被调往东纵工作。至1945年夏,中共和西、和东县委先后组织三批共数十名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参加东纵,其中,有中共和西县委领导人陈景文、徐子清,中国“工合”和平事务所主任李达平及罗革、罗克俊等。

  1944年3月,中共和西县委成员调整,陈景文任特派员,黄华明任副特派员。陈景文负责“工合”和平联合社党组织工作,并与后东特委组织干事钟俊贤秘密联系,联络点为老隆福建会馆前的“元顺索麻店”。黄华明负责和西地方党组织工作。同年7月,根据后东特委决定,中共和西县委领导成员作了调整,黄华明任特派员,徐子清任副特派员。

  1945年1月,黄华明、林启连、刘奇、骆越康等人从东江前线返回和平,负责贯彻省委关于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准备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根据后东特委决定,中共和西县委及和东县委领导成员调整:和西县委,黄华明任特派员,林启连任副特派员;和东县委,刘奇任特派员,骆越康任副特派员。春节前夕,县委部署全面恢复党的组织和发展工作,和西县委黄华明、和东县委刘奇,分工负责恢复两个地区的党组织活动工作,至6月,支委以上的骨干基本恢复了组织关系和活动,和西、和东县委共计恢复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有110人。同时,和平地方党组织建立起大坝大刀会、彭寨抗日游击小队(组)、安坳民众抗日自卫大队、石含抗日自卫中队等地方武装,加上抗战初期建立的抗日自卫大队,当地武装力量达3000人。

  1945年8月,后东特委派陈景文返回和平热水柳村,成立中共连和工作委员会(简称连和工委),陈景文任书记,为东江纵队第三支队进行战略转移挺进九连山,做各项准备工作。

  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在支队长彭沃、政委曾源率领下,于1945年11月1日抵达热水野猪窝,完成主动转移的战略任务。中共九连区工作委员会随之成立,曾源任书记,彭沃、陈一民、翟信、黄华明为委员,统一领导整个九连地区的部队和地方党组织工作。在和平县地方党组织的全力配合下,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重兵“围剿”被击退,九连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创立。1946年6月,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奉命北撤,挑选了64名指战员骨干(含地方6名干部)留在九连地区,“绝对隐蔽,等待时机,恢复武装斗争”,并成立“中共九连区临时工作委员会”,吴毅任书记。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中共和东、和西县委仍在发挥作用。

  1947年2月,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九连地方工作委员会(“中共九连工委”),严尚民任书记。1947年5月和8月,中共河东、河西分工委先后成立,和平县党组织的建设、发展与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和平县历史(1919—1949)》《中共和平党史大事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源文史(第七辑)》《和平县志》等】


(转载  2021年8月29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

自动转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