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 通知公告
革命烽火燃烧在河西河东
发布日期:2021-12-28 17:45:17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左图:1942年秋,船塘私立初中征谷会章程。共产党员欧阳诚以多种形式筹措办学经费,得到群众支持与拥护。(原件现藏源城区档案馆)

右图:1985年5月10日,张华基(右)在河源与刘瑞廷合影。二人同为1939年成立的中共黄村支部党员。(翻拍自《河源文史》第七辑)

制表:黄剑锋


  由于东江阻隔,河源县东部和西部联系不便,难以统一领导。1941年,中共后东特委根据粤北省委指示,批准河源县党组织系统实行小县小区制,河源县委划分为河东(叶潭、黄村一带)、河西(船塘、上莞、三河、灯塔一带)两个县委。

  1941年4月,成立河东县委,县委名称仍为河源县委员会。9月,撤销船塘区委,建立河西县委。

  1942年1月,中共后东特委撤销中共河源县委员会、中共河西县委员会,改设特派员制,河源县特派员黄韬,副特派员江尚尧;河西县特派员章平,副特派员郑重文。1943年春,按照省委指示,河西党组织暂停活动,但党员彼此仍有联系,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并在东江纵队成立后再度掀起了革命高潮。

  训练班星火遍燃河源县

  中共河东、河西县委的成立,得益于两地较为深厚的革命基础。自1939年初,中共东江特委、抗先队东江区队与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来到河源县,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抗先队在河源县城连续举办了七八期东江青年抗日干部训练班,蓝溪(黄村)、能溪(叶潭)和新丰、锡场等地都分期分批选送青年参加学习。学习期间,一批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训练班的学员们,像一颗颗革命的火种,一落地就渐渐形成燎原之势。

  第一期训练班结束后,当年4月,黄村支部在河东蓝溪乡成立,黄若潮兼任支部书记,党员有张华基、刘瑞廷、刘成章、黄汉基、张余元、黄义中、欧阳裕、李作新、张挺生、李祥椿等10多人。李光中到锡场发展了3名党员,建立了党小组,赵准生任组长。同年7月,中共东江特委青委在能溪乡双下举办了党员和建党对象训练班,通过学习、考察、培训,吸收了一批党员。

  1939年8月,在县城成立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下称河源县工委),在黄村举办了历时20天的夏令营读书班,吸收放假回乡学生、教师及社会青年等近百人参加。在夏令营活动中,又发展了一批党员,壮大了党组织,建立起中共蓝能区委,书记刘成章,组织委员刘瑞廷,宣传委员张华基,辖叶潭、麦畲、蓝溪、儒步等支部,由河源县工委领导。

  同年10月,锡场区党支部在马头成立,书记赵准生,组织委员龙景山,宣传委员郑选民。与此同时,李果等人也在泥金发展了黄维初、黄平等人入党,成立了泥金党支部,李果兼任该支部书记。

  在河西一带,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下称东团)第五团在船塘、三河通过办民众夜校,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秘密发展党员。1939年夏,东团第五分团党支部首先由叶茂吸收欧阳潭入党,其后又吸收欧阳景南、陈锦云等人入党,并建立船塘老围村党小组。这是河西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河西区为什么很重要?原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员郑群说:“河西区地处河源县北部,东江河源段以西地区,东北面毗邻龙川、和平,西北面毗邻连平、新丰、龙门。这些地区占了整个原河源县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是通往粤东、粤北的必经之地,又是战略要地九连山的伸延地,无论政治、文化,于全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西的人民“勤劳质朴、勇敢坚毅,富于反抗精神”,因此党在这里建立了牢固的革命根据地(《东源县党史资料汇编 第二辑》序)。

  1939年8月,在龙川读书的共产党员欧阳涛、欧阳忠两人回到船塘,配合东团开展工作,发展了欧阳梧、欧阳年、丘国才等人入党,建立起党小组,组长叶茂。

  同年10月,中共船塘支部成立,书记叶茂,组织委员张育民(后为欧阳年),宣传委员欧阳潭,保卫委员欧阳梧,妇女委员黄凤珍(女),青年委员欧阳朋,属中共龙川中心县委领导,下辖老围、赤岭、井塘、新寨、畲寮等党小组。

  随着党组织不断壮大,1940年1月,蓝能区委分设蓝溪、能溪两个区委。蓝溪区委书记李振华(李作新),组织委员蒲卓芙(女),宣传委员丘启文,辖万和、黄村圩、宁山、邬洞、欧村、板仓等6个支部;能溪区委书记刘成章(兼),组织委员刘瑞廷,宣传委员欧阳源,辖麦畲、车子围、儒步、叶潭、山下等5个支部。

  县工委领导班子在此期间也有调整:工委书记陈柏昌,组织部部长黄英,宣传部部长刘成章,驻地为蓝溪梅龙凹头,仍属东江特委领导,下辖蓝溪区委(下辖6个支部)、能溪区委(下辖5个支部)和崇伊中学支部,党员100余人。

  1940年3月,中共船塘中心支部调整领导班子,书记张其初,组织委员欧阳年,宣传委员欧阳潭,妇女委员黄凤珍(女),青年委员欧阳梧,仍属中共龙川中心县委领导,下辖畲寮、新寨、老围、赤岭等4个支部。

  同年5月,中共船塘中心支部升格为中共船塘区委,区委书记张其初,组织委员欧阳年,宣传委员欧阳谭,委员黄凤珍(女)、欧阳梧,下辖畲寮、新寨、老围、赤岭和大湖三角、忠信支部,仍属龙川中心县委领导。

  同年6月,根据中共东江特委指示,撤销中共河源县工委,正式成立中共河源县委(详见上期)。9月,县委领导成员作了调整,县委驻地迁移至叶潭儒步缵修小学,仍属龙川中心县委领导;船塘区委改属河源县委领导。

  1941年初,中共河源县委根据上级提出的隐蔽精干方针,认真做好思想和组织的整顿,加强党员培训,劝退少数觉悟不高的党员,及时转移、隐蔽已暴露的党员。2月上旬,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将驻船塘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成员一网打尽,河源县委获悉情报后,紧急通知张敬业、卓扬、黄凤珍(女)、李奎(女)等撤离船塘。

  由于船塘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方面有过急现象,东江特委和河源县委立即采取措施,于1941年2月底,由县委组织部长张华基主持,对船塘区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区委领导成员调整为书记张志雄(即黄川、黄汉基),组织委员欧阳年,宣传委员欧阳涛,武装保卫委员欧阳梧,青年委员欧阳朋。

  县委为便于领导和活动,是年3月,建立了中共柳城区委,书记张泽周,委员刘滋宏,下辖曾田、上莞、柳城党支部。5月5日,河源县国民党当局逮捕了在柳城竹映小学教书的柳城区委书记张泽周,明令通缉欧阳源、刘成章、刘瑞廷、丘国章及张华基等人。欧阳源父亲欧阳华浓被捕坐牢致死。

  河源县党员“分兵”河西河东

  1941年春,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简称后东特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缩小各级领导机关短小精干的程度”的指示,将所属县级党组织的管辖范围缩小,各县领导干部人数减少,以东江河为界,划分为河源县委(辖河东地区党组织)和河西县委(辖河西地区党组织)。

  1941年4月,河东县委成立,县委名称仍称中共河源县委员会,书记蔡子培,组织部部长张华基,宣传部部长黄中强,统战部部长丘国章,隶属后东特委,下辖蓝溪、能溪区委和崇伊中学支部,县委驻地在能溪儒步缵修小学。能溪区委书记黄川,委员刘火明、欧阳连;崇伊中学支部书记欧阳裕(后为刘冠);蓝溪区委书记丘启文。

  此时,河西县委尚未建立,仍为船塘区委,张志雄调离船塘后,欧阳涛接任区委书记,属后东特委领导,下辖畲寮、新寨、老围一支、老围二支、赤岭、井塘、流石、三河、流洞、白水、塘楼下、上莞等12个党支部,党员共150多人。

  同年8月,县委书记蔡子培,组织部长张华基调离河源,黄中强接任县委书记,组织部部长黄韬(即黄海清),宣传部部长江尚尧(即薛弼珊),县委驻地在蓝溪板仓,隶属后东特委,下辖蓝溪区委、能溪区委和崇伊中学支部;蓝溪区委书记姚玉珍,委员张林、黄义中;能溪区委书记欧阳裕,宣传委员刘火明;崇伊中学支部书记刘冠,组织委员刘滋尧,宣传委员欧阳诚。

  同年9月,撤销船塘区委,建立中共河西委员会,书记李福民(又名李妙君),组织部部长章平(又名张帆山),宣传部部长王兰(女),隶属后东特委,下辖上莞区委、三河区委、畲寮区委、新寨区委、老围区委和船塘中学党小组,县委驻地在三河流洞文明小学。

  上莞区委书记刘成章(后为程光),委员章中、张万祥;船塘中学党小组组长欧阳梧,委员欧阳培、欧阳谭;三河区委书记丘国才(后为丘亚统),畲寮区委书记欧阳秋,新寨区委书记欧阳年(后为欧阳万),老围区委书记欧阳培(后为欧阳其昌)。

  河源县党组织分设河东、河西后,先后在儒步、半径、叶潭、琏石,以及河西的漂湖举办了多期区委、支部干部培训班。黄中强还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支部工作纲领歌》,歌词为:“无产阶级受压迫,最有纪律最团结,进行革命最彻底,能破坏来能建设。”

  为上莞农民减租息5000石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942年1月,中共后东特委撤销中共河源县委员会、中共河西县委员会,改设特派员制,河源县特派员黄韬,副特派员江尚尧;河西县特派员章平,副特派员郑重文。

  特派员制下的后东地区,党的组织活动仍在开展。1942年春,国民党滥发钞票,物价飞涨,又逢奇旱,农作物大部分失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河西党组织先后在上莞、船塘、三河等地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5月间,上莞区特派员程光及共产党员陈志英、田裕民、陈少卿、陈柏祥等秘密召开会议商定,以抗日救国和实行孙中山“三民主义”为口号,发动群众成立上莞乡农民抗日救国会,会长为陈志英。很快,救国会会员就达到1000多人。

  作为救国会代表,会长陈志英与上莞乡乡长陈宏令进行了多次商谈,要求动员全乡实行“二五”减租。经过各保保长和绅士联席会议反复讨论,上莞决定在全乡实行“三五”减租协议。协议由上莞乡公所、上莞乡农民抗日救国会联合署名,以布告形式公之于众。

  该协议宣布,自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起,每石租谷减交二斗五升,不得大斗进小斗出,由乡公所和抗日救国会置标准斗10把,发至各保使用;出租田产者不得以任何借口脱田、起耕转租转卖;借谷利息每石谷年利不得超过五斗;违抗减租减息者,各佃户可报告乡公所,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实行减租减息后,上莞农民一年可少交租息近5000石。

  同年5月,粤北省委和南方工委遭受国民党破坏。为应对这一突然发生的事件,后东特委指示各县委负责人分散隐蔽。河源县特派员由江尚尧(即薛弼珊)接任,河西县特派员由郑重文接任。同年8月,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工委辖区党组织一律停止活动,暴露身份的党员干部立即撤离游击区,其余利用社会职业作掩护,执行“勤学、勤业、勤交友”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方针;各级党组织之间和党员之间,一律改为单线联系。

  河东地区党组织于当年冬停止活动,河西党组织亦在1943年3月停止活动。

  隐蔽期间,一些地方党员采取灵活措施,开展合法斗争。如欧阳诚被安排到能溪儒步小学任教。为掌握学校的控制权,他动员群众推举自己为校长,以神庙“灯会谷推销有奖办学奖”“凑谷会”等形式筹措办学经费,扩大学校规模。在得到群众支持与拥护的前提下,他以读书、作文、演讲等形式,向学生和进步青年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激励了不少学生投身革命队伍。

  在1944年冬全面恢复党组织活动前,河东、河西等地党组织始终以各种形式隐蔽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始终保持着联系,使党的组织不散,人员不乱,保存和积蓄了革命力量。

  ■本文参考资料:《河源县志》《中国共产党广东省河源县组织史资料(1926—1987)》《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地方史》《红色火种》等。



(转载  2021年7月25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

自动转存图片